《梦回延安》

《梦回延安》

中学课本里,我们读到了贺敬之先生的诗歌——《回延安》。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

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

《梦回延安》

在这首诗中,作者采用民歌体形式,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反复吟诵,不觉激情澎湃。

去延安,一直是我的热切梦想。

屈指算来,在已有的生命轨迹里,我已经三次来到延安。

第一次,是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很偶然的机会从北京回陕西,路过陕北,因为当时还没有高速公路,车行很慢,不得已晚上住在了安塞县。第二天早上继续赶路,汽车从宝塔山下驶过,同行的领导说,“下次有机会咱们再来延安,好好看看,今天只能远远地看一眼宝塔山了”。

正是那一眼的仰望,也许是宝塔山的光芒,唤起了我内心的渴望。

去延安,成为我的热切梦想,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好几年。

2012年10月,丹桂飘香,我终于第一次真正踏上了这片向往已久的神奇的革命圣地!


《梦回延安》

遥想八十多年前,中央红军达到陕北延安,从此,延安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转折点和发祥地,成为中国人民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总后方。

延安地方虽小,却在那个激情澎湃的革命岁月,集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仁人志士,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栋梁英才。

在延安,南泥湾大生产孕育了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延安精神;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迎来了大文化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在延安,那小礼堂里召开的党的七大,展示了一个党的大度和一个民族的豪情;国共合作,建立大统一战线,誓死打败日本侵略者;

在延安,一个个小窑洞里,优秀的领导集体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打败了日寇,推翻了蒋家王朝,解放了一个崭新的大中国。

来到延安,触景生情,多了一份庄严。

沿着前人的足迹,缓步登上巍巍宝塔山,俯瞰滚滚的延河水,参观杨家岭、枣园、南泥湾、延安革命历史展览馆……

延安,是多少有志青年梦想的地方。

为了革命的理想,他们抛弃一切,到这里寻找真理,“不怕抛头颅、洒热血,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到达延安!”他们,从这里走上了革命道路,走上民族解放战争的前线,成为令后世敬仰的英雄。

延安时代,是中国共产党人扭转乾坤、创造辉煌的时代,延安精神是这一时代精神的结晶,延安精神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更是未来的。

《梦回延安》

2018年7月,时隔六年,我和同事们再次回到延安。这一次,我们从延川县的梁家河来到延安。还是那一孔孔简陋的窑洞,一幅幅珍贵的图片,一件件朴素的陈设,一行行熟悉的文字,然而,它们却让我们读到了那个年代生动的、火热的斗争生活。

行走在延安的土地上,处处能够感受到在这块神奇土地上所形成的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就是一本好书。

我们缅怀先烈,学习、弘扬革命前辈艰苦创业精神,就要读懂、读好这本书。

弘扬延安精神,这也必将更加坚定我们干好自身事业、建设幸福生活的决心和信心。

《梦回延安》

@新建好邀您阅读、重温、分享延安精神!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