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雨》和《长生殿》中,杨李之间的千古帝妃情有何不同?

提起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故事,我们会想起杜牧笔下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代帝王为了博得美人一笑,不惜大动干戈的从南方运来新鲜的荔枝。亦或是白居易笔下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他们之间曾经有过这样浪漫的山盟海誓。其实不只是诗歌,关于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戏剧作品也十分值得品味。

李杨之间的爱情故事自宋金对峙时期就被搬上了戏剧的舞台,自此之后,更是有前赴后继的文学大家不断的对这段历史进行品味和雕琢,形成了一系列戏剧作品。其中影响力最大的要数元代白朴的《梧桐雨》和清代洪昇的《长生殿》,处在不同的历史背景,感受着各异的时代文化,经历着独特的个人生活,这两部作品中的一代帝王与千古绝妃之间的爱情故事又有何不同呢?

《梧桐雨》和《长生殿》中,杨李之间的千古帝妃情有何不同?

杨玉环形象的差异

白朴的《梧桐雨》充满着现实主义的文学色彩,他努力的将杨玉环的形象贴近历史的原貌,相比之下,洪昇的《长生殿》则是一部以浪漫主义为主的文学作品,他刻画的杨玉环更加丰满、立体。

首先,关于杨玉环的出身,两位作者就进行了不同的创作。在《梧桐雨》中,白朴毫不避讳的交代了唐玄宗抢占儿媳的行径,从他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杨玉环并不是一位遵守封建时期儒家礼教的女子。而在《长生殿》中,“昨见宫女杨玉环,德性温和,风姿秀丽。”这里的杨玉环是一位宫女,不仅容貌出众,而且性格也十分温和,显而易见,洪昇笔下的杨玉环更加单纯无暇。

其次,关于杨玉环这场爱情坚定与否,两位作者也有着不同的见解。《梧桐雨》中杨玉环与安禄山之间的关系十分暧昧,更有她毫不避嫌的表达自己对于安禄山的思念之情,可见,这场惊天动地的李杨爱情在《梧桐雨》中只是唐玄宗的一厢情愿罢了。而在《长生殿》中,杨玉环对唐玄宗始终精诚笃厚,她一直以来都是专一而深情的,她“献发”、“絮阁”、“密誓”,而且平日里也处处为唐玄宗着想,贤惠而又识大体。

这两人笔下的杨贵妃形象可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与作者的观念思想、精神信仰都是密切相关的。

《梧桐雨》和《长生殿》中,杨李之间的千古帝妃情有何不同?

唐玄宗形象的差异

《梧桐雨》由于它本身的体裁,整部戏都是由唐明皇一人独唱的,因此,与杨玉环的形象相比,唐玄宗的形象也就塑造的更加丰满完整。从他抢占儿媳中就可以看出,即使继位二十多年,他依旧贪恋美色,并且因为对杨玉环的沉迷而烂醉华清,荒废超纲。由于杨玉环的得宠,她的哥哥被任命为丞相,三个姐妹也都被封为夫人,不仅如此,唐玄宗也是不辨奸佞,将安禄山放虎归山,才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隐患。

马嵬事变是李杨爱情的转折点,这里发生的生死考验检验着李杨对爱情的忠贞程度。《梧桐雨》唐明皇对杨贵妃是痴情与忠诚的,不然他也不会在安史之乱平息之后那样的怀念她。但同时他也有着一丝冷酷,唐明皇发现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所做的努力已保全不了杨贵妃,便坦言:“不济事了,六军心变,寡人自不能保。” 在权衡了江山王业、个人生死之后,唐明皇背弃了七夕的誓言,虽然痛煞,却又说:“卿休怪寡人”,这也是他为自己的绝情找的一个借口。

在《长生殿》中,洪昇对李隆基的政治活动很少进行描写,他的重点放在了李杨二人的感情至上,这段感情故事在他的笔下也更加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李隆基并没有在一开始就深深的迷恋上杨玉环,而是经历了一系列的故事后,才令二人的感情升华。同时,李隆基被赋予了孔升真人下凡这样的一个特殊身份,更具仙化的色彩,也为后来的大结局埋下了伏笔。

《梧桐雨》和《长生殿》中,杨李之间的千古帝妃情有何不同?

正是由于《长生殿》中唐明皇的政治色彩不是那样浓厚,也使得他更加重情义一些。他在马嵬坡事变时表现出“要美人不要江山”的决绝,他对杨贵妃的感情在生死关头依旧十分的经得起考验,在事发之初,他安慰杨贵妃:“且自消停”,随着士兵们的步步紧逼,他还是不肯松口,当他深知无力保护杨贵妃时,发出了“堂堂天子贵,不如莫愁家”的感叹,如果可以救下自己的爱人,他甘愿做一个平凡人。

从悲剧到大团圆的结局

经过人物的解读之后,我们再来结合作者的经历来看这两部作品的结局。白朴生活在金元时期,他出生的年间正值国祸与家难接踵而至的时期。金朝灭亡后,白朴的母亲去世,他的父亲也跟随金主奔波,生死难料。这段童年的经历深深的影响着他以后的人生观,也影响着他作品的基调,即使在成年之后,他依旧是时常有“山川满目之叹”。

这种人生变幻的主题也在《梧桐雨》中深刻的体现出来。也许是作者感于自己的身世,白朴笔下的李杨故事,充满了凄惨悲凉的悲剧气氛。作者直面惨烈的史实,杨玉环作为宠极一时的贵妃,在马嵬坡之变时惨遭六军将士马踏身亡,就连尸体也荡然无存。唐明皇同样也是不幸的,太子继位后,他退居西宫,无权无柄只能在无法排遣的寂寞与相思中惨淡度日,在无数个秋雨缠绵的夜晚对着杨贵妃的画像辗转反侧。

洪昇生于清朝初年,他自幼的老师都是严守礼教的儒生,当时社会上也大力提倡儒家学说、道德伦理,这些观念自然而然的在他心中生根发芽,而且日渐根深蒂固。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作者不但对杨玉环形象极尽美化和净化,而且特别宣扬一种“一悔能教万孽清”的思想。洪昇意图总结历史的教训以垂戒来世,指出“古今来逞侈心而穷人欲,祸败随之。”

《梧桐雨》和《长生殿》中,杨李之间的千古帝妃情有何不同?

《长生殿》的结局也经历了一个从悲到喜的过程。杨妃即使位列仙班,仍对唐明皇眷恋不忘,宁愿放弃仙位,只求能与唐明皇实现长生殿之盟。 直到道士杨通幽奉唐明皇之命为贵妃招魂,向织女倾诉了唐明皇的一片痴情,织女才愿意帮助李杨二人实现爱情盟约。最终,李杨二人在经了马嵬坡生死之别后,都位列仙班,两人世居离恨天中,永远成双,实现了大团圆的结局。

结语

文人们对于《梧桐雨》和《长生殿》的成就向来莫衷一是,有人认为《梧桐雨》的悲剧气氛更加深入人心,远胜于《长生殿》的拖泥带水,亦有人对《长生殿》极口赞誉,把她奉为千百年来的曲中巨擎。

实际上,这两部作品在艺术上都有其各自的优点,不同的剧情形式、不同的情感取向,很难做出何者更高的价值判断,况且艺术是包容的,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不是相互竞争,而是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因而这样孰高孰低的争论也是没有必要的。

时代的特点和作者的审美理想深深影响了作者对同一事件主人公的态度。他们带给读者的是不同的艺术审美,是中国戏曲的多样性,无论是白朴在《梧桐雨》中表现出来的冷静客观,还是洪昇在《长生殿》中所显示的浪漫敦厚,都是时代的映射与文明的体现,每一段用心书写的李杨故事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