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公司是怎麼做背景調查的?調查哪些內容?

本文作者從自身工作經驗出發,分享了關於背景調查的相關知識,時下找工作不容易,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儘快順利上岸。

互聯網公司是怎麼做背景調查的?調查哪些內容?

近日,BOSS直聘發佈《2020應屆生春招求職趨勢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在春招季(2月3日以來)活躍求職的應屆生較去年增加了56%,但企業對應屆生的招聘需求規模同比下降22%。

一句話總結:說明今年的求職形勢比去年要嚴峻。

本來混跡職場,辛辛苦苦拿到一個不錯的offer,就已經很開心,但是在正式成為下家公司一員之前,往往會有一個叫做“背景調查”的環節,尤其是一二線互聯網大廠,一般都會有背調這個環節,但很多人對背調背後是如何操作是不瞭解,或者知之甚少的。

由於今年客觀形勢影響,不少年前離職的朋友悔青了腸子,又重新回到求職的起點。

筆者結合以往求職京東產品運營時的背景調查經驗,給大家分享下#公司都是如何做背調?#這個話題。下面小板凳準備好了~

01 入職流程

一般企業有用工需求,就發佈招聘職位,從發佈到入職都經過哪些流程呢?

企業招聘入職流程:招聘職位發佈—>篩選簡歷—>初試—>複試—>背景調查—>【是/否】 通過—>(是)發放Offer—>錄用入職—>試用合格—>工作轉正(否)—>拒絕候選人入職

在職場的江湖上混,好不容易得到一個Offer,那是最開心不過的事兒(尤其在今年)。

但整個求職的過程就像打怪升級,尤其來到背景調查環節,大多企業會跟第三方背景調查公司合作,身在職場的人不由得感覺它深不可測,對此既好奇又擔心。

02 背景調查

1. 背調作用

企業僱傭員工,是有些像我們買東西,不希望買到水貨假貨。

從企業的角度,它希望自己花錢“購買”的員工是“貨真價實”,體現在:履歷屬實、業績屬實、無明顯僱傭風險等。

2. 背調對象

通常成熟公司(不僅僅是指大公司,企業行業因素影響,小公司有些崗位也需要背調)招聘,都需要對候選人做背景調查,區別就在於調查的深度。

僅僅是HR與前僱主核實候選人的基本信息、能力表現、同事關係以及獎懲信息?還是深入挖掘候選人的職級定義、管轄範圍、主要項目業績?

總體來說,越高層崗位,需要深挖的越多,對結果要求也嚴格。

3. 背調節點

正常情況下,HR會在發放Offer後,入職之前,即候選人收到Offer並確認入職該公司前,會明確詢問候選人是否接受背調,並在得到確認後才進行。

有些公司會選擇在面試前或第一輪面試通過後被安排背調,通常這類公司都是高大上(大廠、金融業等敏感行業),萬人追捧的崗位。但都會明確告知是否接受背調,這兩種稱作“明調”。

舉個例子:是另一個好友H求職京東的故事。

第一輪部門負責人、第二輪部門總監,最後HR面試完,回家等消息。

整個過程很順利,部門負責人也是加了微信好友,可時間過了大概一週,HR還沒有消息。

後來諮詢部門負責人才得知,是她學歷部分與簡歷描述的內容不匹配。

其實從好友H的反饋,該HR並沒有告知她背調的事宜,就開始背調了。業內人稱之為“暗調”。

這種騷操作看著非常不專業,一般是由HR/部門負責人,在未經候選人授權的情況下,通過電話/同行人脈打探,或者委託獵頭等方式,暗中對候選人做調查。

至於其影響可想而知,如果暗調過程中在職,該怎麼面對公司領導?

03 調查內容

第三方背調公司會調查什麼內容?一般,根據候選人不同的崗位職能,會有3個不同層次的背調內容。

1. 基礎版

  • 工作履歷(最近兩家)
  • 工作表現(最近兩家,每家一個證明人)
  • 最近兩家:例如第一家百度、第二家騰訊、目前已從騰訊離職,成為阿里的候選人,那麼背調最近的兩家是騰訊、百度。

基礎版費用500元左右。其實還有一個價格更低的套餐,只各調查一家,即只背調第一家的工作履歷,第二家的工作表現。(背調服務是不是很靈活呢)

2. 標準版

  • 身份信息驗證
  • 教育背景驗證
  • 不良記錄驗證
  • 工作履歷核實(最近兩家)
  • 工作表現調查(最近兩家,每家一個證明人)

標準版費用700元左右,同樣也可以選擇只調查最近一家僱主,價格400元左右。

3. 高管版

  • 身份信息驗證
  • 教育背景驗證
  • 不良記錄驗證
  • 商業利益衝突查詢
  • 金融違規調查(金融/財務類崗位適用)
  • 工作履歷核實(最近兩家僱主)
  • 工作表現調查(最近兩家僱主,每家兩個證明人)

高管版比標準版多了商業利益和金融違規項目,如果HR覺得覺得還不夠多,還有很多附加項目。

很明顯,如果HR希望調查更多的項目,只要打勾勾就可以了。總體來看,背調公司給一個候選人做背調成本200-1500元。

互聯網公司是怎麼做背景調查的?調查哪些內容?

04 調查結果

背調公司會將最終的背調報告發給HR,由HR根據報告結果判定候選人是否通過背調。常常背調公司也會按照跟HR事先商議好的形式呈現。就像:

互聯網公司是怎麼做背景調查的?調查哪些內容?

樣式1

互聯網公司是怎麼做背景調查的?調查哪些內容?

樣式2

那麼,最終的報告以什麼樣的形式呈現給HR呢?

由於背調信息為敏感信息,不便在這兒公開。下面整理了部分真實候選人的背調報告,大概佔全報告的30%。

如果想知道HR看的內容是什麼,可以往下看看。

1. 核實工作履歷

2. 核實工作表現

互聯網公司是怎麼做背景調查的?調查哪些內容?

05 聊聊背調這件事兒

據背調公司統計,現在候選人簡歷注水的比例較高。但這不是意味著大家都要去造假注水,因為促使我們在職場獲得肯定的唯一法寶是腳踏實地。

有些人覺得簡歷包裝是為了吸引眼球,爭取面試機會。但這些不明限度的“包裝”是雙刃劍,假如通過面試進入到背調環節被拒絕錄用了,就可能被認為不誠信,列入某家公司黑名單並在同行中傳播。

所以認為注水的行為還是要儘量剋制。

回過頭來,哪些“注水”是被企業允許的呢(或者說勉強接受的)?

如:職位描述不清晰、僱傭時間略有差異、任務承擔比例有爭議、比實際薪水略微上浮等。(這些情況僅限於中低層員工,高層次員工還是儘可能真實,因為這些也可能是很嚴重的問題了。)

還有一點重要的是,這些原因最好在面試過程中跟HR事先說明,起碼在背調結果有差異的時候可以理解為“打過招呼”。

(有時,背景調查公司不看簡歷,而是讓你填寫一份表去做核實。那麼這個表格,肯定是要按照實際去寫的。)

好,寫了這麼多,基本已經將背調的事兒交代清楚了。如果背調真降臨到自己頭上,那也不用慌張。總體來講簡歷沒有太多上綱上線的注水問題,加之候選人自己靈活應對,是可以過關的。

作者:聖傑,一個樂觀而幽默的理想主義者。個人微信公眾號:運營進化史,歡迎大家一起交流~

本文由 @聖傑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