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他是江湖人士,對內,他是村中族長,兩次出手救了全村人

每個人身上都肩負著責任,只不過大小不一而已。一國之君、一省之憲、一府之尊、一縣之令都有各自不同的責任。爺爺說過,“他只不過是一族之長,他的責任就是讓族人平平安安、和和睦睦。”老人每當想起爺爺這句話,就不由地在腦海中浮現出爺爺的樣子。爺爺說到,也做到了。

對外,他是江湖人士,對內,他是村中族長,兩次出手救了全村人

老人

老人的爺爺姓李名武德,生於李家營,文化一般,但有一身好武藝。李姓在李家營是個大姓,人口多,勢力大。雖然,村中還有其他幾個姓,但在人口數量上比李氏家族少很多。李武德因輩分高、武藝強、重仁義,被推舉為李氏的族長。李武德曾有言“李氏在村中為大姓,人多勢大,但絕不能以強凌弱,以少欺寡,應與村中其他姓氏的村民和睦相處,一視同仁。”就這樣,李武德雖是李氏的族長,但也成了李家營其他姓氏村民佩服的人。憑藉一身好武藝和自身的威望,李武德和村裡的幾個人成立了一家鏢局——李家營鏢局。當然,開鏢局絕非平常人想象的那樣簡單,不是隻憑一膀子力氣和一身好武藝就可以的。想要開鏢局,首先,自己有身好武藝那是必須的,其次,要黑白兩道通吃,最後,自己在江湖上要有一定的地位。李武德的武藝、威望、情商和智商,決定了他有能力開一家鏢局。每一家鏢局都有一條固定的押鏢路線,不能隨便走,因為天下不只你一家,再說一個鏢局也沒有能力通行天下。江湖上“鏢行天下”的口號,只是虛張聲勢而已。

對外,他是江湖人士,對內,他是村中族長,兩次出手救了全村人

現在鏢局陳列

李家營鏢局負責的是京師到張家口一線。這一線上有多少個山頭,山頭上有多少股土匪,李武德一清二楚。逢年過節,李家營鏢局不僅要“孝敬”官府,還要逐一拜山頭(送禮),只為走鏢的時候江湖朋友給個方便。如果各山頭收了禮,認了李武德這個朋友,那以後只要打著李家營鏢局旗號,不僅能在這些山頭的勢力範圍內暢通無阻,丟了鏢,山頭還要負責給找回來。這就是當時江湖的規矩。(關於如何走鏢,及涉及的江湖規矩,有空專寫一篇文章)所以,李武德不僅認識了官府中的人,還認識了很多江湖上的朋友。當然,自己的江湖地位和威望也越來越高。而就在這時,全國發生了一件大事,波及到了李家營。

對外,他是江湖人士,對內,他是村中族長,兩次出手救了全村人

民國時期土匪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時人稱為光緒二十六年),列強兵鋒直指京師,沿途燒殺搶掠。就在八國聯軍途經李家營時,八國聯軍士兵肆無忌憚地搶劫村民。有三個士兵一起衝到一戶村民家中,翻箱倒櫃,搶到一些洋錢(銀元)和一塊懷錶(那時手錶尚未通行)。等到搶完後,三個士兵突然發現了這戶人家新娶的小媳婦。小媳婦濃妝淡抹,長得挺體面(漂亮)。於是,三個士兵起了壞心眼,露出了淫笑。他們拿著槍把這家人強迫轟到街門外。本以為院中只剩下了他們和新媳婦,然而新媳婦的男人偷偷藏在了後院的草垛裡,並沒被發現。

對外,他是江湖人士,對內,他是村中族長,兩次出手救了全村人

八國聯軍罪行

新媳婦知道難逃一劫,用手比劃著給三個士兵說:“你們先出去兩個,一個一個的進來,不然,我死了也不會答應你們。”三個士兵交頭接耳商量了一下,有兩個真的到了街門外去了。媳婦跟出去把街門拴上。然後,剩下的一個士兵跟進屋裡來。突然,新媳婦故意大聲嚷嚷,讓她的男人知道三個鬼子的三支槍和搶來的財物都放在了院子裡。男人聽到,趕忙從後院出來把槍和財物拿去用草蓋上。新媳婦在屋裡估計男人把東西已經搬走了,便忽然揪住欺負她的士兵的大耳刮子、大嘴巴子打起來,一邊打一邊罵,並喊他男人快拿刀來。士兵趕忙跑到院中,一看槍沒了,正巧碰上拿刀衝過來的男人。男人怒火中燒,幾刀下去結果了這個士兵。其他兩個聽到喊叫,破門而入,一看槍沒了,同伴倒在血泊中,一個男人正拿著大刀砍來,嚇得撒腿就跑。新媳婦和財物雖然保了下來,但士兵死了,他們肯定會來報復。於是,這家人匆匆地藏了起來。兩個逃跑的士兵因丟了槍回去被長官打罵了一頓。之後,很多士兵把李家營的村民全部趕到了村前的大廟裡,裡面的戲臺上站滿了荷槍實彈的士兵。士兵讓村民說出這家人逃到哪裡去了?不然,就開槍,當時的情形可想而知。這時,李武德出面找到了士兵的指揮官,讓他們先放了村民,並與指揮官談了一上午,最終村民避免了一場災難。當然,談話的內容不得而知,只知道李武德救了全村村民的性命,還有那家人。

對外,他是江湖人士,對內,他是村中族長,兩次出手救了全村人

可惡的八國聯軍

一年多後,兩宮迴鑾,京師又恢復了平靜。李武德繼續經營鏢局。然而,之後隨著京張鐵路成功通行,鏢局生意江河日下。李武德頭腦靈活,看清形勢,知道鏢局生意難以再做下去。他選擇了轉型。於是,他在京師到張家口的鐵路沿線上建起了棧房(倉庫)。貨物可以寄存在棧房,然後收取費用,之後再搬運到火車上運走。棧房起名李家營棧房,李武德擔任領東,負責棧房主要事務。由鏢局到棧房,李武德也確實賺了不少錢,跟著他的那些村民也獲益不少。然而,李武德作為族長,知道自己肩上的責任。他主動捐款在村中建了十六間房子作為學生校舍。他自身雖然武藝比文化強,又是靠武藝發家的,但他知道文化與知識的重要性。一名武人,重視文化。他的性格與東北王張作霖有些相似,更為巧合的是,李武德與張作霖確實相識,後來,還把兒子送到奉軍做了一段時間的軍需官。

對外,他是江湖人士,對內,他是村中族長,兩次出手救了全村人

過去棧房貨物憑據

然而,在1922年到1924年間,直奉軍閥之間發生了兩次大戰。兩次大戰雖沒有把炮火直接燃燒到李家營,但也差點讓李家營受到了嚴重的損失。軍閥混戰,很多殘兵敗將潰散後無組織無紀律,經常肆無忌憚地搶劫沿街商戶的財物,甚至傷及性命。有一次,很多逃兵就揚言要搶劫李家營的一些商戶。李家營的商戶知道後,心驚膽戰,日夜難眠,自然找到見多識廣、德高望重的李武德。李武德知道這些兵痞不得到好處是不會善罷甘休,而自己人少槍少又不足以抵抗。然而,李武德沒有驚動村中的任何人,自己帶著銀元前去找那些殘兵的頭頭商量。開鏢局時,李武德既能玩轉京師高官,又能應付山頭土匪,甚至與張作霖也是老相識。對付這幾個散兵遊勇還綽綽有餘,最終,他給每人兩塊大洋,把這群散兵打發走了。事後,他沒有向那些商戶要一文錢好處費。因為,作為族長,作為長輩,李武德感覺自己有責任保護每位村民的安全。後來,張作霖打到京師,有些奉軍也想從李家營的村民和商戶身上搜刮些“油水”,但都被李武德制止了。畢竟還要看在老大張作霖的面子上,他們也不敢得罪李武德。

對外,他是江湖人士,對內,他是村中族長,兩次出手救了全村人

軍閥混戰中的難民

李武德可謂一身武藝,渾身是膽,兩次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財產。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卻唯獨害怕與村民處不好,不和睦。後來,李武德出錢建了一個大院子,院中很多房間,於是他就讓村裡的一些人住了進來。院子裡有一個大廚房,各家劃定了固定的地方燒菜做飯,各家使用各自的油鹽醬醋。然而,有一次,李武德進廚房時,看到其中一位村民正在拿著他家的油瓶往自己鍋裡倒。看到這種事情,一般人肯定會走上前去說一聲或者乾脆用舉動制止,當然這會令另一方感到無比的尷尬。兩家的關係肯定會出現裂痕。

對外,他是江湖人士,對內,他是村中族長,兩次出手救了全村人

民國女子做飯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李武德看到這種情況,反而怕人家發現他的存在而不好意思。為避免對方的尷尬,他趕緊悄悄地退了出來。李武德之所以選擇視而不見,就是為了能和村民好好相處,不致因說破而破壞了關係。李武德不僅對村民這樣,對來李家營乞討的人也善心滿滿。有一次,李武德在村裡看到一個外村的乞丐,他立即把這個乞丐帶到了家裡。就在這時,家中的幾個夥計剛好開飯。李武德卻對夥計們說:“我給你們錢,你們回家吃去吧。”之後,他把夥計的飯全部給了乞丐。所以,李家營的大人孩子沒有不佩服李武德的。他們知道李武德作為族長,村裡的大事能扛得起,小事也能拿得準。李武德沒有族長的架勢,卻自帶長輩的威望。他認為強權下的權威不會讓人信服,只有以德才能服人。

對外,他是江湖人士,對內,他是村中族長,兩次出手救了全村人

民國時期窮苦的孩子

總結:李武德在歷史上並不是一個出名的人,但在李家營的村民心中註定是一個響噹噹的人物。他認為自己身上肩負著責任,就要負起這份擔當。他把自己的擔當化為全村人的鎧甲,始終保護著村民。對外,他是一個江湖人物,對內,他是一位族長。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李家營的百姓能平平安安,和和睦睦。最終,他說到,也做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