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羞恥感”會影響孩子一生,請你和孩子好好說話!

1

一天在超市裡,我突然聽到刺耳的孩子的尖叫聲,抬眼望去,看到一位母親正試圖把躺在地上大哭大叫的兒子抱起來,旁邊是散落在地上的麥片盒子。

母子倆僵持了很久,哭鬧著的孩子任憑母親怎麼拉就是不起來。母親有點急了,直起身體雙手叉腰,對著兒子說:“我剛剛和你說沒有,不要亂跑,你看撞倒東西了吧。我數三下,你給我起來,1,2,3!”孩子沒反應, “你再不起來,這個月你都別想再看動畫片了。”話音剛落,孩子用更加激烈的方式反抗,直接躺倒在地上踢腿了。

母親漲紅了臉,氣急敗壞地一把拉起了地上的兒子,一個勁地說:“我平時怎麼教你的,你就是不讓人省心,讓你別跑你偏跑,你就是個壞孩子!”然後匆匆忙忙把麥片盒撿起來放好,直接拎著孩子走出了超市。

看到這一幕,我覺得好熟悉,熟悉的不是我也曾做過一模一樣的事情,熟悉的是,我也有過好多好多次,因為孩子的行為,特別是在公共場所的行為,讓我情緒失控,出口說了很多很多重話。

“你是個壞孩子”,心平氣和地想,真的至於嗎?那個男孩只有兩三歲,他也許只是一時興奮不小心撞倒了麥片盒,我們真的沒有更好的方式說話了嗎?

很多父母認為自己是為了孩子好,說再難聽的話孩子也終究會明白父母的心意,所以從來不去講究措詞,也不注意說話的方式方法。也許父母覺得自己講的話沒什麼要緊,可是,聽在孩子耳朵裡就成了貶低和羞辱自己的詞彙,長期被父母語言羞辱的孩子,很容易產生性格缺陷,讓孩子變得自卑、孤僻甚至具有暴力傾向。

童年的“羞恥感”會影響孩子一生,請你和孩子好好說話!

2

之前看到過這樣一個新聞報道:重慶一名11歲的男孩因為沒有完成作業,他的媽媽收到老師的電話後,在回家的公交車上批評這個男孩,可男孩滿不在乎,嘴裡還不服氣地頂撞媽媽,這位媽媽一怒之下在公交車上將男孩的上衣、褲子扒掉,全身只剩下一條褲頭和一雙襪子,面對一車乘客,一直坐到終點站。很顯然,媽媽的這種行為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傷害,這是一種粗暴的教育行為,甚至涉嫌違法。

以“愛”之名的羞辱,是對孩子最深的傷害,父母語言羞辱最傷人!以“愛”之名,行“害”之實 有時候,父母看到孩子某些事情做得不太合適的時候,可能就會怒不可遏,惡狠狠對孩子說“為什麼你這麼笨?”,“你是豬腦子嗎?”“你考第一名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吧”。

儘管自己不是故意要傷害孩子,但是父母需要知道的是,這樣的語言一旦說出來就是覆水難收,給孩子造成的傷害也是不可逆的,孩子聽了這樣的語言,會覺得“原來我在媽媽心目中,是豬腦子啊!”“原來媽媽認為我是這麼笨。”

久而久之,他會認同媽媽的話,覺得自己就是那個笨得像豬的孩子。父母本來是希望通過這樣子的一個批評,責罵,能夠改變孩子的某些行為,希望孩子遇事能考慮周全,機靈一點。可是,孩子缺乏對這些情境的辨識能力,他只會覺得,自己就是那個很笨的小孩。

以“愛”之名的羞辱,是對孩子最深的傷害,父母語言羞辱最傷人以“謙虛”之名,行“羞辱”之實!

童年的“羞恥感”會影響孩子一生,請你和孩子好好說話!

3

詩人安琪洛曾談到:“言辭就像小小的能量子彈,射入肉眼所不能見的生命領域。我們雖看不見言辭,它們卻成為一種能量,充滿在房間、家庭、環境和我們心裡。”

經常被羞辱的孩子,會變得表面順從,而內心愈發逆反,習慣於壓抑自己去迎合家長和老師。長期下去會讓孩子的情緒表達走向兩個極端——時而瞻前顧後,時而撕心裂肺,逐漸變得敏感多疑、暴躁易怒、行事過激。

一項針對未成年人的調查發現,在家經常被罵的孩子,25.7%會表現出自卑,22.1%表現出冷酷, 而56.5%則性格暴躁。同時,如果父母雙方均採用極端方式與孩子溝通,孩子身上的這三種特質則更嚴重。

孩童時期,最需要的就是家長的關愛,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可以形塑一個獨立自信的性格,而不是對孩子實施羞辱式的言語傷害,孩子很單純,會把嘲笑當作不愛,會把羞辱當作自卑。如果你真的愛你的孩子,請停止羞辱性的溝通方式吧!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父母課堂"獲取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貝媽育兒頻道:微信號:babyxt365

酷玩科技頻道:微信號:wshdaqu

心靈感悟頻道:微信號:xinlingsuix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