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企融資環境報告:2020來自澤平宏觀00:0003:59
文:恆大研究院 石玲玲 王孟嫫
導讀
民營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貢獻了中國經濟的“56789”,但民企信貸資源卻與其經濟地位不匹配,體現在信用利差高企、信貸佔比低、存在融資隱性門檻。2020年,在新冠疫情衝擊下,民營及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進一步凸顯。本文從企業融資結構、金融機構資金投向兩維度,深度透析民企融資難貴的現狀與根源。
摘要
從當前民營企業融資現狀來看,民企融資規模大幅低於國企、成本全面高於國企、且結構更加單一。總量來看,2018年民企平均融資規模僅為國企的12%,且2016-2018年複合增速低於國企6個百分點。結構來看, 民企對短期貸款依賴度高,佔比達72.8%,而國企融資結構相對均衡。成本上看,民企貸款、債券和民間借貸利率均超國企,其中民間借貸利差高達349BP。非標融資來看,民企對非標融資依賴度更高,因此金融嚴監管對民企融資造成更大沖擊,非標融資規模、佔比急劇下滑。
從金融機構資金投向來看,除股權融資外,民企在各渠道的融資能力均落後於國企。信貸融資方面,民企信貸規模、佔比均遠低於國企,2019年民企新增信貸佔比雖較2018年大幅提升7個百分點但也僅為42.5%,與民企經濟貢獻度遠不匹配。債券融資方面,民企債券發行量佔比不足5%且2017年以來持續下滑,2018年起民企多數月份淨融資額為負。股權融資方面,2019年民企、國企股權融資規模分別為4159、3451億元,民企略高但總規模較小,無力填補所有制歧視產生的信貸、債券融資的缺位。非標融資方面,金融去槓桿以來,影子銀行規模大幅萎縮,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下降,加劇民企融資壓力。
整體而言,2010-2013年,民企信貸融資通暢。2014-2016年,民企信貸融資收縮,債券、非標成為重要補充。2017-2018年,嚴監管和去槓桿背景下民企債券、非標融資全面收縮,疊加國企去槓桿減少了對民企資金的融出,銀行惜貸,民企陷入流動性困境,信用違約爆發。2019年以來,政策支持下民企信貸融資有所改善,但與經濟貢獻度仍遠不匹配。
民企融資難貴,根源在於三大層次五大原因。金融體系層面,一是我國以銀行主導的間接融資體系為主,民企獲得的金融資源有限。金融機構層面,二是監管、制度、風險收益等因素導致銀行偏好國企,民企融資受到擠壓;三是2017年以來金融去槓桿“一刀切”,部分依賴非標融資的民企融資壓力加劇。民企經營層面,四是中小微民企資產規模偏小、缺乏抵質押物;五是部分民營企業自身存在經營不規範、負債率過高等問題,難以達到銀行授信標準。
建議:1)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2)積極貫徹“競爭中性”、破除所有制歧視,引導資金流向民營和小微企業;3)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完善商業銀行激勵機制及考核指標;4)金融去槓桿不能“一刀切”,應引導影子銀行健康發展;5)民企需規範自身經營,防止槓桿過快擴張,切實提高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