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神獸圖案,盡然在三千多年前就有……

我們都知道商周時期是中國青銅器文明發展的頂峰,在這個時代鑄造的青銅器無論是技藝、規制、還是精美程度,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尤其是商代的青銅器,品類豐富、造型優美、紋飾華麗、製作精良,也是當時生產科技和藝術發展水平的集中反映。

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或是與周代的青銅器進行對比,會發現商代青銅器的紋飾總帶著一種“兇相”,遠不如周代紋飾上給人一種平和之感,這其中最兇也最能代表殷商青銅器獨特面貌的,便是一種名為“饕餮”的神獸圖案,可以說商代青銅器上只要有饕餮紋,那這個紋飾定然會被刻在中心或引人注目的位置。

這種神獸圖案,盡然在三千多年前就有……

青銅器上的饕餮紋

就紋飾而言,所謂饕餮,就是以虎、羊、牛等幾種動物為原型,將其部分誇大,形成尖角、巨目、獠牙、利爪的形態,而真正具象化的饕餮,則是口中含著人頭的巨獸,《呂氏春秋》中就曾形容其“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在商朝時期,這種形象不但多見,而且經常刻於尊貴莊重的利器上,譬如大名鼎鼎的司母戊鼎上的兩隻鼎耳,就分別有兩個頭部相向的造型巨口大張,中間夾著人頭的饕餮形象,而中國第一位女將軍婦好墓中出土的青銅大鉞,鉞面上也有類似的圖案。

這種神獸圖案,盡然在三千多年前就有……

司母戊鼎的鼎耳上的饕餮紋

這種神獸圖案,盡然在三千多年前就有……

婦好墓中出土的青銅大鉞上的饕餮紋

為什麼猙獰的獸面及含著人頭的饕餮會出現於殷商青銅器,並佔據主流呢?有人說這是我國君主專制下王權神權發展的特定產物,我國奴隸制的殘酷本性的體現,饕餮“巨目、裂口、獠牙、銳爪”的猙獰,怪異的造型,是為了統治需要,目的在於民眾和奴隸對於統治者引起的敬畏和神秘恐怖的心理,從而進一步達到奴隸主對奴隸、國君對下屬及殷商對周邊部落和國家的控制。

當然,這種說法也無可厚非,畢竟奴隸社會制度確實有其殘酷的本性,但是我們翻閱史書,可以發現另一種記載,那便是《禮記》中所描述的: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那麼殷商人對於神祗到底有多崇拜呢?首先他們在於事事問卜,樣樣占卜,我們都知道殷商時期誕生了中國目前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但是甲骨文的本質就是為了記錄占卜的起因、過程和結果,我們從現有的甲骨文殘片中可以發現,大到對外戰爭,小到天氣預報,幾乎都有記錄,可見當時占卜的頻繁和涉及面之廣泛。

這種神獸圖案,盡然在三千多年前就有……

甲骨文殘片

其二,殷商的每次祭祀和葬禮活動,都有人殉、人牲的記載,所謂人殉,就是以活人作為陪葬,商朝時期大部分人殉的都是奴隸和戰俘,每次殉多少人並沒有定數,但根據現有資料來看,最高一次的人殉可達300多人,這是一種存在於奴隸社會制度下及其殘忍而野蠻的行為。

除了人殉,人牲也是商朝的一大“特色”,人牲顧名思義,是指為了祭祀祖先(人鬼)、神靈或自然界萬物而殺戮活人作為祭品,以用來供奉,被當作祭品的大部分依舊是奴隸和戰俘。

不過無論人殉還是人牲,在我們現在看來都非常的殘酷野蠻,但在當時的殷商人看來,卻被視為莊嚴、崇高、神聖的儀式,同時也是對神靈的真誠信仰,正是殷商人對神靈的敬畏和尊崇,對兇猛之力的誇耀和張揚(因為殷商人打仗也很兇猛),這種心理狀態轉化為物化形態,就集中的凝結在了時人最感珍貴的青銅器鑄造和紋飾上,所以說饕餮在殷商人眼中是一種美,也是殷商文化積澱出的一種敬奉神靈的象徵,而饕餮口中的人頭更是當時普遍實行人殉、人牲的直接反映。

這種神獸圖案,盡然在三千多年前就有……

人殉

雖然最後商朝被周朝滅亡所取代,但是商朝的後裔們卻沒有消亡,有的往北遷移,在朝鮮半島建立了最早的箕子朝鮮國,有的則被周天子分封為諸侯,建立了宋國,但他們還是保留了商朝的意識形態,根據史書記載,春秋時期宋平公曾在楚丘用《桑林》之舞款待晉悼公,這首樂舞是殷商人為了慶祝商湯滅夏成功而編的祭祀慶祝之舞,而與夏朝軍隊決戰時旁邊正好有一片桑林,故取此名。

可當舞者舉著巨大的旌旗入場時,晉悼公竟然被嚇得退回到房子裡面,待“去旌”後,才勉強看完了表演,看完後還得了一場大病,可見春秋時,商代後裔所表演的樂舞中還帶著原始的野蠻、恐怖、陰森的氛圍,那麼在商朝有這種饕餮紋的誕生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種神獸圖案,盡然在三千多年前就有……

後人假想出的饕餮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