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项羽有稳定的高自尊人格和成长性思维,历史是不是就改写了?

前面我写了固定性思维和成长性思维的区别,今天这篇文章主要谈一谈自尊,因为自尊对人的思维模式影响非常大。


如果项羽有稳定的高自尊人格和成长性思维,历史是不是就改写了?


01


自尊——我们知道他是说一个人认为自己有没有价值,是不是值得被爱?是不是有能力?是不是自己是好的?这个是自尊,就是认为自己有没有价值。

其实人有两种自尊。一种是外显自尊,就是显示在外面的,这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就是一个人,他觉得自己有价值,你看他好像趾高气扬,你看他好像是非常地在乎自己,但是还有一种是内隐自尊,就是他内在的价值,隐藏在里面的,甚至可以说是潜意识里他认为自己是不是有价值。

假如一个人他的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是一致的话,他就会形成稳定性的自尊。假如是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不一致,它就形成一个不稳定的自尊。

当然,我们知道自尊还有

高自尊和低自尊。高自尊就是一个人认为自己有价值;低自尊就是一个人认为自己没价值,不值得爱。这个其实就可以解释我们对自尊的不同看法。因为照理说自尊是一个人认为自己有价值,但是我们在平时看一个人,那个人他的自尊心很强,意思是你不要惹他,你不要批评他,你不要随意地讽刺他或者是随意地开他玩笑,他很容易跳起来。所以这个人是叫自尊心很强吗?明明是自尊心很脆弱。但是我们想想,是不是自尊心很强和自尊心很脆弱其实是在说同一样东西。这其实不矛盾,这个是在说这个人他的外显自尊很强,但是他的内隐自尊很脆弱。也就是说他是认为他自己蛮有价值的,他也希望自己有价值,但是在内心深处觉得自己恐怕不太有价值,所以这是一种不稳定的自尊。因此才会显得特别脆弱,一打就是脆,一打就碎,然后别人一碰就跳。

如果项羽有稳定的高自尊人格和成长性思维,历史是不是就改写了?

因此我们就可以把自尊分为四种,一个维度是高自尊或者低自尊,我们看上面的图片,还有一个是稳定或不稳定。


一个是稳定高自尊,他们对于外界的批评或者是逆境忍受程度是很高的。他们泰然自若,因为他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没有关系。而不稳定的高自尊就是表面看上去好像还觉得自己挺了不起,但是一被人说,他就一触即发就跳起来,还有的是稳定的低自尊,无论是外面还是里面都觉得自己不行,那也好,逆来顺受。但是还有不稳定的自尊,就是他虽然是觉得自己不行,他也知道别人都认为自己不行,但是他总觉得自己其实内心的自尊还是有一点的,所以他就容易变化,容易还是要反抗一下。

如果项羽有稳定的高自尊人格和成长性思维,历史是不是就改写了?

就拿《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举例来说:

孙悟空,他就是一个典型的不稳定的高自尊。一方面,他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他确实也有很高的能力,但是他内心深处又藏着深深的自卑。他只是一只猴子,是个妖精,所以他听不得批评,甚至有时候不用批评,你只要指出一个事实,叫他一声弼马温,他立刻就暴跳如雷,跟你大战300回合。因为他觉得那个是我的一段黑历史,你拿它出来就是在否定我的价值,所以要跟你拼命。

但是唐僧就不一样,他是一个典型的稳定高自尊。他对自己的价值有一个非常坚持的看法。他一心向佛,一辈子的使命就是弘扬佛法,而他正在为这样的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目标奋斗。他虽然也许是他能取到经,也许不能取到经,也许是成为一个佛,也许是成为一个小和尚,但没有关系,不管怎么样他都知道,我的人生是有价值的,我这个人是有价值的,所以对于外界的批评,他能够泰然处之。

假如有个人跟唐僧说,你不懂佛法。他难道会说这位施主,你严重地伤害了贫僧的自尊心吗?当然不是,他肯定是很真诚地问对方说:是啊,我也觉得我佛法不好,你来指点指点我,好不好?因为他是真的自尊,他表面自尊和内在自尊都很高,所以他不仅知道自己有价值,而且内心也觉得自己有价值。


反过来,假如一个人认为自己没价值,内心深处也觉得自己没价值,那就是表面自尊和内隐自尊都比较低。这个是稳定的低自尊,比如沙和尚,他就是逆来顺受,没有自己的想法。基本上就是被别人指使着走。所以这个当然不是我们希望自己孩子变成的类型。他其实就是相当于已经对人生放弃了。


那么还有一种没有完全放弃的就是猪八戒,他知道自己没有价值,不过是只猪,但是他也不是完全自卑,他内心里还有一点点骄傲,他毕竟是天蓬元帅下凡了,所以他表面自尊又很高。你别说他虽然表面自尊很低,但是他还是有一定的内在自尊,所以猪八戒就表现成不稳定的低自尊。他知道自己本领没有孙悟空大,但是对孙悟空有种种不服气,他不像沙和尚。


沙和尚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别人批评沙和尚,沙和尚觉得确实是我的错;批评孙悟空,孙悟空说你是什么人,你也不撒泡尿看看自己,就凭你也敢批评我;但是猪八戒他既知道自己不如孙悟空,但是又对孙悟空很不服气,一有机会就到领导那去告状,可是一旦师傅被妖怪抓走了,他还是要去找孙悟空解决问题。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能力,这个其实就是不稳定低自尊,他意识到自己没价值,但内心深处又觉得自己还是有点价值,所以总是不甘心,总是各种各样地瞎折腾。

像沙和尚是稳定的低自尊,其实还好,就是说别人怎么样打压他,他也无所谓。他如果就算做成功了,他也诚惶诚恐,觉得是自己走了狗屎运,那么这样的话,至少他还是稳定的。

02


我们在看历史上的楚汉争霸,刘邦和项羽:


如果项羽有稳定的高自尊人格和成长性思维,历史是不是就改写了?

楚霸王项羽确实是非常可惜的一位,他完全有能力在那场改变历史的争霸赛上成为赢家,但可惜是刘邦笑到了最后。


论出身和实力,论势头和前景,项羽都完胜刘邦。但是,最后的结果是刘邦胜了,刘邦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知人善任、从谏如流,但真正让他和项羽拉开差距的,其实是性格上的差别。从性格上来看的话,刘邦有着稳定的高自尊人格及成长性思维心态,而项羽有着不稳定的自尊和固定性思维心态。

项羽是高度自恋的人,出生名将之后,受过严格的大将训练,刚开始就有着强大的作战团队,宰制天下, 声势如日中天,少年英雄,仪表不凡,英雄气概,左边美女云集,右边宝马乌雅,前呼后拥。,项羽就喜欢这个范儿,也自认为是英雄,行事处处以英雄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所以一直以来项羽的外显自尊是比较高的,但是他的自尊又属于不稳定的,就是内隐自尊比较低,整体属于不稳定自尊,内心不够强大,自尊太脆弱。

为什么这样说呢?

细读史书可知,项羽性格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他空有高志却目光短浅;爱慕虚荣,不乏自满自得的小农意识;凡事勇在先,智在后,残忍有余,仁善不足;缺乏从谏如流、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

项羽和刘邦打了一辈子仗,只败了一场,就受不了打击,自刎于江边,也说明了项羽的内隐自尊比较低,没有成长性思维心态。史书记载项羽有着非常高的军事才能,在短短三年内,率领五国联军直入秦都咸阳,终结了大秦帝国,以霸王之名威震宇内;兵法有云:胜败乃兵家常事。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按理说项羽熟读兵法,应该比较能理解失败,没有人能当一辈子的常胜将军,但是项羽因自尊心作祟,没有成长性思维心态,最终自刎。无颜见江东父老,难道死了就有脸见江东父老了吗?

如果项羽有稳定的高自尊人格和成长性思维,历史是不是就改写了?

刘邦为什么是稳定的高自尊呢?我们前面也说了稳定高自尊,他们对于外界的批评或者是逆境忍受程度是很高的。

在看刘邦,出生草莽,本身非将才,集结的亦多乌合之众。我行我素,喜欢吹牛,有点像个小混混,刘邦没有文化,但是没有文化有没有文化的好处,那就是皮糙肉厚、能忍常人不能忍的事情,不怕耻笑、不怕丢人。

刘邦知道自己没多大能耐,但是他也从来不自卑。他知道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所以张良是国师。做后勤的,源源不断地供应粮草,我不如萧何,萧何就是大管家。两军陈前打仗,兵书战略这些事,跟韩信比我也差远了,所以此时韩信是老大。刘邦一下子竖起了三个"老大",可是内心里刘邦知道,这三个人都为自己所用,自己是真正的行政上的"老大"。

所以从表面看,刘邦似乎无甚特殊才能,但其麾下人才济济,萧何、韩信、陈平......皆忠诚效命,连自视甚高的张良也敬佩的对人说:"沛公殆天授也"。以一个平民出身的"浪子",团结着一大批才高气傲的谋士、将军为之效力,慢慢的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作战团队。

入关中后,刘邦一开始也想入住秦宫室,坐拥美女、财宝,樊哙、张良都劝,你是想做富家翁,还是想要天下呢?

刘邦赶紧听从劝告,还军霸上。

如果项羽有稳定的高自尊人格和成长性思维,历史是不是就改写了?

刘邦的本性也是贪财好色的,但是为了达成目标,他变得很能克制自己。这与项羽每攻城破镇后遂"收其货宝妇女"形成鲜明的对比。

楚汉争霸中,刘邦和项羽打仗,刘邦败了无数次,甚至被逼到了穷山恶水的境地,但是刘邦依然没有放弃,相反,在不断失败和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断以高标准来完善和要求自己,培植优秀品质,克制天性中的不良成份中,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终于成了笑到最后的人,这其实就是不断的在提升高自尊水平和成长性思维心态。

项羽禀赋优于刘邦,可惜的是他不注重自我管理,动辄怒、大怒,遇事率性而为,毫无克制,这是成功的大忌。最重要的一点,自尊心太强,不像刘邦皮糙肉厚,内心不够强大,经受不住打击,没有成长性思维心态,一战定终身,从此天下便姓刘。


性格决定命运,如果项羽也有稳定的高自尊人格,也懂成长性思维,历史会不会被改写?历史不能更改,以史为鉴,我们不妨以项羽为鉴,学一学刘邦,探索人生成功之道。

参考文献:

《园丁与木匠》

《恰如其分的自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