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菜根譚》

譯註

一個人要想練就純金美玉般的人格品行,一定要如同烈火鍊鋼般經歷艱苦磨練;一個人要想建立驚天動地的事業功績,必須如履薄冰般經歷險峻的考驗。

一念之差鑄成錯事,便覺事事不如意,處處難作為。因此,防止出錯應當如同防止藉以渡海的浮水皮囊出現縫隙漏洞一樣,哪怕針眼大小的漏洞也不行。萬種善良品德齊聚一身,才能讓一生不再感到有什麼慚愧。因此,修練善良品德應當如同培植高聳入雲的參天大樹需要憑藉眾多樹木的支撐扶持一樣,需要多多積累善良品德。

一個人總是忙忙碌碌,但在閒暇時一定要及時檢點反省自己,以減少過分舉動之類的錯誤。行動時的各種設想,如能預先心平氣和地周密規劃部署,行動時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急躁情緒和各種妄念。

做了好事總想著趁機抬高自己超過別人,給人一點恩惠總想著藉此結交好友,做了點功德總想著讓世人驚駭,樹立節操總想著標新立異,這些都是好的思想中的不良傾向,也是追求義理道路上的障礙,最容易混雜夾帶,最難拔除。這些私心雜念必須全部清除乾淨,斷絕它的萌芽之根,如此才能顯現人心向善的真實本體。

能夠輕視富貴,心中卻擺脫不了渴望富貴的心思;能夠重視名義,心中卻念念不忘名義之外的名聲。這是因為在現實社會中並沒有擺脫世俗的影響,而內心世界存有各種私心雜念。這些私心雜念不消滅乾淨,則如石頭之下的小草,一旦石頭移去,小草就會重新生長。

社會的紛亂騷擾固然會沉溺心志,而歸隱山林的枯燥寂寞也讓人心氣漸消。所以讀書做學問的人應當從自己的內心尋求安靜閒適,以保持本我志向不受干擾;也應當適當地從事一些恬淡愉快的活動,以培養圓通機變的心機。

過去的錯誤不可以保留,否則它會尋得機會再次萌發,其中的世俗之情終要傷害你的義理情趣;現在正確的也不可以過於執著,過於執著就會激起心中殘存的私心雜念,如此則義理情趣又為情慾所控制。

無所事事時多想想自己有沒有閒雜念頭,有事忙碌時則想想自己有沒有粗率浮躁意氣用事,人生得意時多想想自己有沒有驕傲自負的言語和表情,人生失意時多想想自己有沒有怨天尤人。經常這樣反省檢點自己,最終會發現自己的缺點錯誤越來越少,以至於無,這才是做學問到了高境界。

讀書人要有百折不回的堅強意志和決心,才能學到隨機應變、用之不盡的奇妙智慧。要想建功立業,就要腳踏實地幹好每一件事情。如果心存哪怕一丁點羨慕虛名的念頭,就難成正果。要想修心養德,就要專心於心性道德的修養。如果總想著計較功利得失,則落入世俗之中。

不要讓自己忙忙碌碌,但在閒暇之時找些事做,可以讓自己避免陷入懈怠懶惰之中;不要讓自己心志放鬆,但在高度緊張之後適當放鬆,可以讓自己心氣高漲,精神振奮。

鍾和鼓形體空虛,為了聲音的傳佈而招致敲打撞擊;麋和鹿本性喜歡野外奔跑,因貪戀豢養的舒適而被羈絆,失去自由。可見,追求聲名會招致災禍,貪圖利慾會渙散心志,讀書做學問的人不可以不努力清除這些東西。

每一念頭都保持清醒的頭腦,這樣就可以避開冷槍暗箭的攻擊;潔身自好不染纖塵,這樣就可以衝破天羅地網般的各種威逼利誘。

哪怕存有一點點不忍心的想法,就可以讓百姓或萬物獲得生長的機會;哪怕樹起一點點不作為肯捨棄的氣度節操,也是形成支撐天地的基礎。所以,品德高尚又有見識的人對一蟲一蟻也不忍心傷害,對絲線小利也不去貪佔,這樣就可為世間萬物安立生機,為天地人間樹立心魂了。

撥去人世間的塵俗氣氛,胸中便沒有各種慾望或是人情冷漠的煎熬折磨;消除拋卻內心裡的鄙俗吝情,眼前便時常會有明月清風,心胸何等酣暢。

讀書做學問的人,如果於一動一靜、一鬧一靜中操行殊異,這還是缺少鍛鍊、心神混雜未成熟的原故。必須修煉操行涵養,於風平浪靜中看到鳶飛魚躍,於狂風暴雨中看到恬靜風光,這才顯出以不變應萬變、視萬物如一之高妙修養。

心似一顆明亮的珍珠。用物質慾望遮蔽它,猶如明珠混雜於泥土沙石,清洗起來還算容易;用才情見識包裝它,猶如明珠被裝飾上白銀黃金,要清洗辨認最為困難。所以讀書做學問的人不擔心染有毛病,而擔心這些毛病難以根除;不害怕做事有何障礙,而害怕追求義理之路上障礙重重。

我的身軀如殼,看破了,則萬物皆空,就可以虛心學習義理;我的性命實存,須是認真對待,如此則學會各種道理而讓心靈充實,心靈充實就不會受物慾的侵擾。

臉面上洗去十層盔甲般灰塵,容貌才淨潔而不令人生厭;心胸中滌盪數鬥塵土,談吐才會讓人感到有滋有味。要時常給自己的心靈洗澡。

將自己心之本來徹底完善,才可以說了然自己的心性;閱盡世間的常識道理,才有資格談論超脫人世的道理。

我果真是鍊鋼的洪大火爐,何必擔心堅硬金屬笨重鐵石難以熔鍊?我果真是巨大的海洋長長的江河,何必擔心四處橫流的汙濁溝渠的不能容納?

白天做了欺負人的事,夜深人靜時難免自感愧疚;年輕時喪失意志,年老時只能留下悔恨和悲傷。

用積聚貨物財產的心思積聚學問,用求取功名的意志追求道德,用愛護妻子兒女的心意敬愛父母,用保持爵號官位的策略保衛國家,或這樣或那樣,其心思似乎差別不大,但是,如果不是從普通人的角度看,而是從聖人的角度看,從追求至高人品的角度看,其差異判若天壤之別了。你難道還不猛醒嗎?

一個念頭的慈愛祥和就可建立百般幸福的根基,而要開啟萬般善良的大門,最好的辦法是抑制自己的任何一點點私心雜念。

只有堵塞個人物慾之路,才能開闢道德義理之門;只有擯棄凡塵世俗之累,才可擔當聖人賢達之責。

忍得別人性情上的偏狹,就是懂得為人處世之道;消除自家人的怨恨紛爭,才可稱得上有如火海內栽種蓮花的功夫。

事理因為別人的勸導而領悟的,難免有些領悟有些依然迷惑,總是比不上自己搞清楚了來得透徹;意境興致從外界情境得到的,似有所得還有所失,總是比不上自己內心感悟到的來得安逸快樂。

情感志趣相同之處即為人的秉性,捨棄了情感志趣,人的秉性也就找不到了;眾人公認的慾望慾念就是義理,沒有了慾望慾念,義理就說不清了。所以,品德高尚又有見識的人不是消滅情感志趣,只是不宜遇事衝動而已;也不是禁絕慾望慾念,只是希望適當剋制而已。

想要在遭遇變故時不倉促慌忙,平時就應當深思熟慮,意志堅定;想要在臨死時不再貪惜留戀什麼,活著時就應當凡事看得輕淡些。

一念之差,一生所行善事足可喪失殆盡;一生謹慎檢點,也難掩蓋曾經犯過的一次過錯。

清晨起床時即審視反省自己,此時心氣較平靜,性情未萌動,更能把握自己的內在本性;一日三餐中可以學習體驗人世百味,如果飯菜味濃而不欣喜,清淡而不厭棄,這就有了紮紮實實的處世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