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颗“玻璃心”怎么办?家长不妨先了解一下“蘑菇定律”

孩子遇到挫折并不像大人一样能够拥有强大的内心,因此很容易被失败所伤害。许多家长觉得,孩子害怕失败是因为性格的原因,但其实这和孩子接受的教育有关。孩子有颗易受伤的“玻璃心”,应该怎么办呢?

孩子有颗“玻璃心”怎么办?家长不妨先了解一下“蘑菇定律”

案例分析:

月儿从小就开始学习唱歌,参加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比赛,孩子妈妈也十分重视孩子的才艺培养,几乎每一次比赛前妈妈都陪着孩子练习到深夜。

本来,月儿是一个非常自信的孩子,每次比赛都能够取得很好的名次,但有一次比赛中月儿的麦克风出现了问题,月儿突然紧张起来,把歌词都忘记了。那一次,月儿没能够进决赛。

经历了这一次失败以后,孩子开始害怕比赛了,每一次妈妈提出参加表演时,月儿总是拒绝,因为月儿内心害怕再次失败。

孩子有颗“玻璃心”怎么办?家长不妨先了解一下“蘑菇定律”

其实,失败是很常见的事,像月儿这样失败一次以后就不愿意再站起来的表现,实际上是因为内心的脆弱,导致孩子在重建内心这件事情上遇到障碍。

那么,孩子究竟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玻璃心”呢?

一、没有经历足够的磨练

孩子的人生阅历没有父母那么丰富,遇到问题自然很容易慌张失措。在没有足够的历练的情况下,任何一次失败都有可能对孩子造成巨大的打击,因此这时候事后积累经验、正视失败就显得尤为重要。

孩子有颗“玻璃心”怎么办?家长不妨先了解一下“蘑菇定律”

二、父母要求过于严格

孩子天生会对父母形成一定的依赖,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如果长期对孩子高要求,会导致孩子内心对自己的定位产生偏移,所以一次小失败都有可能导致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又因为害怕父母的责怪,导致孩子不愿意再站起来。

三、孩子目标不够长远

目标仅限于眼前的孩子很容易被一次小小的失败打击,因此很难再将目光放到长远的将来。这其实是由于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导致孩子过于注重结果而非成长的过程。

当孩子由于以上这些原因形成了脆弱的内心,家长们就应该意识到要改变教育方式了。只有通过家庭教育入手,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孩子害怕失败的内心。

孩子有颗“玻璃心”怎么办?家长不妨先了解一下“蘑菇定律”

心理学上就有一个概念叫做“蘑菇定律”,能够帮助父母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形成强大的内心。家长不妨先了解一下:

什么是“蘑菇定律”?

我们都知道,蘑菇总是生长在让人意想不到的角落,它们从夹缝中探头生长,其顽强的生命力不以外界的环境变化为转移,它们生于困难重重的环境,最终又能够长得富有生命力。这背后蕴含着的哲学道理让人们感触,于是我们将蘑菇顽强生长的这一股劲儿称为“蘑菇定律”。

孩子有颗“玻璃心”怎么办?家长不妨先了解一下“蘑菇定律”

在育儿当中,家长应该告诉孩子要像蘑菇一样生长,遇到困难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追求和想法,而是一股劲地向前,只有不受到困难的影响,才能够继续成长并且取得成功。

在育儿过程中当中,如何运用“蘑菇定律”教会孩子形成强大内心?

首先,告诉孩子不要让困难转移自己的意志

孩子之所以害怕失败,是因为害怕失败所带来的后果让人难以接受。但是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失败只是人生的长河中一个小波澜,并不会完全改变河流的走向。

所以说,在孩子面对失败的时候,家长也不需要不断向孩子提起失败造成的后果,而是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将来,形成更加长远的目标。

孩子有颗“玻璃心”怎么办?家长不妨先了解一下“蘑菇定律”

其次,帮助孩子建立长远的目标,不以眼前的失败为重心

失败永远只是人生路上的一个石子,跨过去就好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由于缺乏人生阅历,很容易把失败当成一个大问题来处理。可实际上失败也不一定是坏事,我们要学会告诉孩子从中积累经验。

就比如孩子在这一次考试中做错了某一步,那么下次是不是可以避免这个错误,取得更高的成绩?人生本来就充满了不定性,家长要帮助孩子克服这种恐惧失败的心理,正视人生的每一次挑战。


孩子有颗“玻璃心”怎么办?家长不妨先了解一下“蘑菇定律”

结语:

孩子害怕失败,不是因为孩子生来就胆小,只是孩子不懂得失败的内涵,才会把它当成一个无法逾越的门槛。所以,家长更应该在日常教育中帮助孩子建立更加长远的目标,让孩子不再恐惧失败,从而在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形成强大的内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