弑母案件层出不穷?父母和孩子,到底是谁错了?

原文收录于公众号:【起飞吧 小少年】

定期更新育儿知识,欢迎关注

近日,一则「青岛15岁女孩勒死律师母亲」的新闻,在全网引发激烈讨论。

弑母案件层出不穷?父母和孩子,到底是谁错了?

山东青岛一名15岁的高一女孩,有计划、有预谋地,杀死了自己的母亲。

5月23日晚,年仅45岁的女律师张某和她15岁的女儿在家过周末,女儿「贴心」地说要给妈妈按摩。

就在妈妈毫无防备,趴在沙发上时,女儿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绳子,从后面活活勒死了自己的母亲。

杀死母亲后,女儿将妈妈尸体塞进行李箱,反锁家门,和母亲的尸体一起度过了两天一夜,直到周一一早有人敲门,才东窗事发。

据附近居民回忆,此前从未见过母女二人发生争执。

一名认识死者的律师表示,「尽管独身带着孩子,但她总是给孩子最好的。」初中时,她将女儿送到了一所私立学校,一年学费3.2万元。

弑母案件层出不穷?父母和孩子,到底是谁错了?

但同时,也有女儿同学透露,女儿曾开玩笑似地说过,「家里什么都好,就这个妈不好。」

是什么导致了一个原本应该幸福家庭,最终走向这样的结局?

良好的亲子关系,到底应该如何建立?

2020年2月,四川13岁男孩与母亲发生口角,被母亲的过激言语激怒,一时冲动杀死了自己的母亲;

2019年3月,江苏盐城13岁的少年邵某,在妈妈管教自己时发生冲突,用菜刀将母亲砍死;

2017年12月,四川达州13岁男孩因怨恨母亲对其管教过严,持刀将母亲杀害。

弑母案件层出不穷?父母和孩子,到底是谁错了?

类似的案例层出不穷,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孩子往往是因为与家人发生口角后,冲动犯罪。

在谴责这种弑母行为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思考,到底如何跟孩子交流才是正确的?

01 言语往往比行为更伤人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一直有一个误区,就是负面管教

害怕孩子骄傲,所以就算考试进步了,也要说一句:「得意什么,你还差得远呢」;

担心孩子抗压能力差,所以在孩子遭受打击的时候,及时补刀:「这点打击都受不了,以后还能干什么」;

忧虑孩子完不成任务,所以在孩子陷入困境的时候,火上浇油:「你要是做不好,就是对不起爸爸妈妈对你的期待」。

殊不知,这不是挫折教育,这是毫无意义的惩罚。只会导致孩子抗压能力越来越差,对尝试新鲜事物丧失勇气,甚至不愿和父母交流自己的想法及情绪。

02 请控制你的控制欲

父母和孩子关系紧张、破裂,是因为不爱自己的孩子吗?

事实往往不是这样。不是不爱,而是太爱。

因为太爱,怕孩子走上歧途,所以要随时掌握孩子的一举一动;

因为太爱,怕孩子在外受到委屈挫折,所以忍不住一直唠唠叨叨;

因为太爱,怕孩子不知道这份爱的重量,所以不断地把爱以道德绑架的形式强加给孩子。

殊不知,真正的爱应该是相依相伴,相互扶持,应该是陪着孩子一起向前;而不是把自己的焦虑如数转嫁给孩子。

03 日趋紧张的亲子关系,究竟该如何修复?

弑母案件层出不穷?父母和孩子,到底是谁错了?

  • 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不要一味打压,要引导

要记住,负面情绪谁都会有,尤其是一个对自身都还处在探索阶段的孩子。

面对一个正处于负面情绪中的孩子,不要一味的打压,而是要正向引导,帮助孩子正确表达负面情绪,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不满,引导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情绪缓解方式。

同时,从小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告诉孩子,攻击行为会给别人带来痛苦,导致严重后果。让孩子从本质上消除负面情绪可能带来的攻击行为。

  • 爱孩子,就要正确表达出来

中国文化传统一直较为含蓄内敛。因此很多人觉得,对于亲人的爱只需要做好就可以了,但其实,即使面对家人,也需要表达爱意。

对孩子表达爱,可以建立更平等透明的家庭关系,增加孩子与家长的交流。

在生活中多多陪伴孩子,读懂孩子的心理需求,并给予恰当的回应,才能够帮助孩子真正建立安全感,并为孩子未来走向外部世界储备足够的心理资源。

  • 你是什么样的家长,孩子就会是什么样的孩子

心理学研究证明,爱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孩子从父母那里习得的。

因此,父母怎样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怎样对待他人。这就是为什么,存在家暴行为家庭出身的孩子,大概率未来也会成为施暴者。

不要因自己对某些事情不顺心而在孩子面前毫无顾忌地攻击别人,夫妻之间更学会更好的沟通交流,你要知道,你的一切,都是孩子学习的模板。

其实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所以爱孩子就从改变自己开始,我们想让孩子开出什么样的花,就要播下什么样的种子。


更多专业教育心理学理念,请关注公众号:起飞吧 小少年

等你来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