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國雲計算市場開年,幾大巨頭“異動”為什麼?

2021中國雲計算市場開年,幾大巨頭“異動”為什麼?

2021年初,任正非就向雲轉型再次發聲:“未來是雲時代,華為也要轉向雲戰略”。這是1月12日任正非在“GTS雲與終端雲合作與融合進展”彙報會上的講話,GTS指的是華為全球技術服務部,主要面向全球運營商和網絡設備的技術支持與運維,而終端指的是華為智能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任正非強調,華為公司多年來一直談“端、管、雲”戰略,其實是端不知管、管不知雲,這次終端與GTS協同,是第一次圍繞著體驗把端、管、雲拉通,優化了華為的GTS服務網絡。

簡單理解,任正非的話代表了很多企業數字化轉型面臨的挑戰,就是圍繞外部客戶體驗,打通和協調企業內部資源。多年來,很多企業內部管理特點就是“端不知管、管不知雲”,也就是在外部看來應該相互打通的企業內部資源,卻因為企業內部的行政部門劃分等人為因素而割裂,最終帶給外部客戶的其實是分散的企業產品、服務和品牌體驗。例如,企業應該圍繞用戶需求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用戶應該對應企業內部的一個接口,然而事實上很多企業的產品部門因為業績要求而往往單獨找用戶採購單獨的產品,用戶不僅要面臨一家企業多個產品部門的銷售,還要最終自行組合或找第三方進行產品組合進而形成解決方案。

任正非的要求,是在華為雲在中國市場穩步增長的前提下而提出的。根據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發佈2020年三季度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報告市場份額數據,華為雲從2020年第一季度14%、第二季度15%、穩步提升到第三季度16%,躋身中國前三大公有云基礎設施服務提供商。華為雲的穩步發展,並不意味著就能解決華為內部資源的打通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為2021年初華為宣佈由余承東兼任華為雲與AI BG總裁提供了註解。

2021年1月27日,就在任正非發表了要推動GTS雲與終端雲服務融合發展之後沒有幾天,華為就發佈人事任命公示,現任消費者BG CEO的餘承東,本次擬增任命 Cloud &AI BG總裁(兼)、Cloud & AI BG行政管理團隊主任、增任命 Cloud BU總裁(兼)、Cloud BU行政管理團隊主任。簡而言之,就是兼管了華為Cloud &AI BG。也就是說,餘承東將同時負責手機、汽車和雲業務,打通終端與雲的用意已經顯露。

此前,早在2018年底,阿里巴巴就宣佈由集團CTO張建鋒接任阿里雲智能事業群總裁,可以說先一步開展了雲上打通內部資源的工作,隨後張建鋒就宣佈推出了阿里商業操作系統。簡而言之,阿里商業操作系統就是打通阿里巴巴集團的內部資源,整合雲、釘釘、電商、菜鳥、高德等,為新零售企業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2021年2月2日,阿里巴巴集團發佈2021財年第三季度業績,阿里雲營收達161億元,調整後EBITA盈利2400萬元,這是2009年成立以來阿里雲首次實現盈虧平衡。其中,打通和整合內部資源的“雲釘一體”和“雲端一體”等策略,無疑起到了積極作用。

在打通企業和政府機構內部資源方面,雲計算巨頭們在2021年初齊發力。阿里雲就在原有自建自用數據中心“直營模式”的基礎上,推出了“阿里雲新型基礎設施產業園合夥人共建方案”(以下簡稱共建方案)。共建方案的核心目的為:以“一鍵連接”阿里雲公有云的“雲化”數據中心為核心,面向國內各地方打造全生命週期集成於公有云的“阿里雲新型基礎設施產業園”。該共建方案可以理解為阿里公有云的“加盟模式”—— 如共建園區已有大量空置機房或閒置服務器,阿里雲將其技術引入,對老舊機房及服務器進行改造,充分“利舊”;如共建園區計劃新建數據中心,阿里雲可直接利用其技術協助數據中心的建設,促成“建新”。

國際ERP巨頭SAP在2月25日宣佈SAP S/4HANA Cloud(私有云版本)在華落地,可以幫助SAP ERP現有客戶快速遷移到雲端,具有總體擁有成本低、靈活性高的優勢。S/4HANA Cloud(私有云版本)支持企業對安全性和定製化服務的專屬需求,私有云版本擁有On Premise本地版本的全部功能,覆蓋25個行業、64個國家和地區及39種語言,並支持各種預定義的合作伙伴附加組件。

SAP S/4HANA是SAP第四代ERP軟件產品,也是基於內存計算HANA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SAP ERP產品,其重大價值在於實現了“實時計算”的願景。在2020年底,SAP就已經宣佈SAP HANA的公有云版本SAP HANA Cloud登陸阿里雲,至此SAP HANA Cloud已經登陸AWS、Azure、GCP和阿里雲等四大超級公有云平臺。而SAP S/4HANA Cloud此前已經基於SAP HANA Cloud推出公有云版本,而此次的私有云版本推出就將公有云的優勢帶入到企業本地數據中心,同時打通了企業本地部署、本地私有云部署以及公有云部署。

除了SAP推出SAP S/4HANA Cloud的私有云版本外,微軟還推出了三款行業雲,加上之前推的兩款共五款行業雲。2021年2月25日,微軟宣佈推出三款里程碑式的、適用於特定行業的全新雲產品——微軟金融服務雲(Microsoft Cloud for Financial Services)、微軟製造雲(Microsoft Cloud for Manufacturing)和微軟非營利組織雲(Microsoft Cloud for Nonprofit),並且公佈了微軟醫療雲(Microsoft Cloud for Healthcare)的首次更新,以及2021年1月在NRF上推出的微軟零售雲(Microsoft Cloud for Retail)的公眾預覽時間。

微軟的行業雲仍然屬於公有云範疇,重點在於增加了對於行業的特定產品和安全與合規遵從。例如,微軟金融服務雲的新功能Loan Manager讓貸款方能夠通過自動化與協作來簡化工作流程並提高透明度,進而快速結清貸款。儘管微軟行業雲屬於公有云服務,但藉助微軟Azure Stack混合雲解決方案,可以把微軟公有云服務推入到企業本地數據中心,與企業本地數據中心部署的行業解決方案進行更好的連接。

同樣在2月,IBM與西門子數字工業軟件公司宣佈將西門子工業雲服務MindSphere引入企業本地私有云中。MindSphere是一種公有云版本的PaaS服務,用於收集和分析來自產品、工廠、系統和機器的實時傳感器數據,幫助用戶優化整個價值鏈上的產品、生產資料和製造過程,構建實時數字孿生。基於企業級Kubernetes 平臺 Red Hat OpenShift,現在企業也可以在本地私有云上運行 MindSphere 解決方案,或者通過混合多雲模型在未來的應用中運行MindSphere解決方案。

通過幾大雲巨頭在2021開年之初的“異動”,可以看出一大趨勢就是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而無論是傳統企業還是已經成功推出雲產品的科技企業,都面臨著圍繞外部用戶需求而打通內部資源的“深水區”挑戰,而這在2021年又勢在必行。為此,各大雲巨頭都在尋找不同的解決方案,有一點是肯定的:基於雲平臺的企業內外部資源“大一統”時代,終於要到來了!(文/寧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