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8年,75歲高齡合併多種併發症,怎麼治?

班廷糖尿病醫生集團每週都會針對典型病例、醫藥前沿、臨床應用……等方面,組織瑞京糖尿病連鎖各醫院、臺灣李氏聯合診所等進行網絡連線研討、學習,以這種常態機制,通過個案分享、病例剖析、專家解讀、同伴討論,來提高各醫院醫生團隊的診療技能和護理、營養、運動衛教團隊的照護水平,為廣大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嚴謹、科學、全面的共同照護服務。


糖尿病8年,75歲高齡合併多種併發症,怎麼治?

病例討論

溫某某,男,75歲,發現高血糖8年,左足第二趾疼痛、破潰2周, 於2020年3月9日入院。

現病史

  • 8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右側肢體無力,診斷為“腦梗塞”並住院治療,住院期間檢查空腹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均高於正常,進一步檢查後診斷為"2型糖尿病",給予門冬胰島素早8u 中6u 晚8u餐前皮下注射,血糖控制良好。無多飲、多食、多尿,無皮膚瘙癢,無胸悶、氣短等症狀。病程中未規律監測血糖。偶測空腹血糖5.0-7.0mmol/L,餐後血糖8-10mmol/L。
  • 6年前,患者自覺口乾、多飲(每日飲水約3000-3500ml),在蘭州市糖尿病腎病專科醫院住院治療,給予甘精胰島素注射液14u 晚10點皮下注射,血糖控制尚可。出院後,繼續用上述方案治療至今,甘精胰島素劑量在12-18u之間,自行調整。
  • 2年前患者逐漸出現疲乏、雙足麻木、針刺樣疼痛等不適症狀,未引起患者重視,且期間血糖監測較少。
  • 近2周來,患者自覺乏力、左足第二趾疼痛明顯,夜間疼痛尤甚且嚴重影響休息。左足第二趾內側局部破潰,面積約8mm×6mm,可見少量黃色膿液滲出。無發熱,無咳嗽、咳痰。4天前在蘭大二院疼痛科就診,查血常規示:白細胞計數10.3*10~9/L,尿常規、腎功能、血沉均未見異常,給予止痛藥物(具體名稱不詳),疼痛未緩解,今日為進一步治療就診我院,以"2型糖尿病伴併發症,糖尿病足(左)"收入院。


既往史

  • 腦梗塞病史8餘年。間斷口服腦心通膠囊0.8g 3次/日。

個人史、婚育史、家族史

  • 個人史:生長於甘肅蘭州,無疫區及疫地久居史。無化學性、放射性物質接觸史。吸菸58餘年,10-15支/天,飲酒50餘年,每次約1兩白酒,每月3-5次。無其他特殊嗜好。
  • 婚育史:26歲結婚,育有1兒1女,兒子車禍身亡,配偶及女兒身體健康。
  • 家族史:父母已故(死因不詳),兄妹6人(1兄3妹1弟),哥哥因“腦梗死”去世,弟弟有“冠心病”病史,餘均健康,無糖尿病家族史。

體格檢查

糖尿病8年,75歲高齡合併多種併發症,怎麼治?

輔助檢查

  • 糖化血紅蛋白 6.8%
  • 血常規:WBC 8.5 × 109/L;HGB 170g/L
糖尿病8年,75歲高齡合併多種併發症,怎麼治?

糖尿病8年,75歲高齡合併多種併發症,怎麼治?

糖尿病8年,75歲高齡合併多種併發症,怎麼治?


  • 心電圖:竇性心律 心電軸不偏 ST-T改變。
  • 胸片示:兩肺間質纖維化改變。
  • 下肢血管彩超示:1.雙側股總、股淺、足背、右側膕、脛前、脛後動脈多發性粥樣硬化斑塊形成2.左側膕動脈閉塞3.左側脛前動脈狹窄,狹窄率72%4.左側脛後動脈狹窄,狹窄率76%。
  • 頸部血管超聲示:1.雙側頸總動脈硬化伴粥樣硬化斑塊形成2.雙側椎動脈血流阻力指數增高。
  • 四肢多普勒示:1.CAVI 右 4.8、左 5.52.ABI 右1.07、左 0.333.右上臂血壓 133/97mmHg。
  • 腹部超聲示:1.膽囊多發性結石 2.右腎囊腫
  • 震動感覺閾值:16-24 VOLT之間,患者深感覺減弱,雙側跟腱反射及膝腱反射減弱,發生神經性潰瘍為中度病損。
  • 肌電圖示:雙側脛神經潛伏期,波幅及傳導速度正常,雙側腓總神經潛伏期延長,波幅減小,傳導速度減慢,為周圍神經中度病損。
  • 眼底檢查:雙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II期。

臨床診斷

1. 2型糖尿病

  • 糖尿病足病 左足(Wagner1級、Texas1級B期)
  • 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
  •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II期)

2.陳舊性腦梗死

3.心肌供血不足

4.高脂血症

5.頸動脈硬化

6.兩肺間質纖維化

7.膽囊結石

治療方案

  • 該患者本次入院後,給予降糖、降脂、抗氧化應激、改善微循環、營養神經、止痛等綜合治療。具體如下:
  • 降糖:甘精胰島素16u,晚睡前皮下注射
  • 抗血小板:阿司匹林腸溶片 0.1g 1次/日
  • 降脂:阿託伐他汀鈣片10mg 1/日
  • 抗氧化應激:硫辛酸0.3g 1/日 靜滴
  • 改善微循環:川芎嗪80mg 1/日 靜滴
  • 營養神經:甲鈷胺 0.5mg 3次/日 口服
  • 改善代謝紊亂:依帕司他片50mg 3/日 口服
  • 改善眼部微循環:羥苯磺酸鈣0.5g 3/日 口服
  • 止痛:雙氯芬酸鈉緩釋片50mg 2/日 口服
  • 鎮靜安眠:艾司唑侖片2mg 1/日 睡前口服
  • 左足清創換藥: 1次/隔日。

血糖監測

糖尿病8年,75歲高齡合併多種併發症,怎麼治?

血壓監測

糖尿病8年,75歲高齡合併多種併發症,怎麼治?

出院指導

  • 降糖:甘精胰島素16u 晚睡前皮下注射
  • 抗血小板:阿司匹林腸溶片 0.1g 1次/日 口服
  • 降脂:阿託伐他汀鈣片10mg 1/日 口服
  • 營養神經:口服甲鈷胺片 0.5mg 3次/日 口服
  • 改善代謝紊亂:依帕司他片50mg 3/日 口服
  • 改善眼部微循環:羥苯磺酸鈣分散片0.5g 3/日 口服
  • 止痛:雙氯芬酸鈉緩釋片50mg 2/日 口服(必要時)
  • 自我監測血糖:每日四次(早餐前後、午餐後、睡前),平穩後每2-3天測一次。
  • 患足換藥 1次/3天。

出院跟蹤隨訪

  • 血糖控制在空腹6.5-8.0mmol/L,餐後2小時8.0-11.5mmol/L;
  • 左足第2趾疼痛未見緩解;
  • 換藥 1次/3天。

3月9日患者足部情況

糖尿病8年,75歲高齡合併多種併發症,怎麼治?

3月10日患者足部情況

糖尿病8年,75歲高齡合併多種併發症,怎麼治?

3月14日患者足部情況

糖尿病8年,75歲高齡合併多種併發症,怎麼治?

4月10日患者足部情況

糖尿病8年,75歲高齡合併多種併發症,怎麼治?

問題討論


1.在該例病例中,對疼痛的治療上存在哪些不足?


2.目前尚有哪些藥物或者哪些治療可以緩解其疼痛,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專家指導

1.該例糖尿病足導致的足趾疼痛是由於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周圍血管病變較重所致;

2.四肢多普勒ABI左側為0.33,且左側膕動脈閉塞、左側脛前、脛後動脈狹窄,說明血管病變嚴重;

3.藥物治療方面建議加大硫辛酸用量,也可使用改善循環的前列地爾、緩解疼痛可用西洛他唑、加巴噴丁、普瑞巴林等;

4.動脈微灌注仍然是可以選擇的治療手段;

5.發揮中醫優勢,行穴位注射、針灸等治療;

6.內科治療手段有限,建議血管外科會診,行下肢血管造影、下肢血管介入治療;

7.建議患者戒菸。

護理衛教

衛教指令

糖尿病8年,75歲高齡合併多種併發症,怎麼治?

糖尿病8年,75歲高齡合併多種併發症,怎麼治?


衛教重點

糖尿病8年,75歲高齡合併多種併發症,怎麼治?

衛教重點---低血糖

糖尿病8年,75歲高齡合併多種併發症,怎麼治?

衛教重點---足部護理

糖尿病8年,75歲高齡合併多種併發症,怎麼治?

衛教前後的行為改變(出院追蹤)

糖尿病8年,75歲高齡合併多種併發症,怎麼治?

專家指導

1.糖尿病患者病程的延長、血糖控制不良會導致神經病變及各種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變,加強足部護理及糖尿病足定期篩查可以預防糖尿病足發生,本病人由於不合理洗腳導致腳趾潰瘍,應著重加強足部護理宣教,每天洗腳,水溫控制在37°以下避免燙傷,洗腳後用軟毛巾將腳縫擦乾,選擇合適的鞋襪,儘量選五指襪防止五指擠壓。

2.建議增加肌力運動,如使用舉重器材或啞鈴。可以增加上背部與手臂力氣,同時增強關節力量與彈性,來減輕患者疼痛。

3.血糖監測是糖尿病管理中中藥組成部分,其結果有助於評估糖尿病患者代謝紊亂的程度,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可以反應降糖治療的效果並指導治療方案的調整,本患者未進行規律的血糖監測,應與患者共同制定以本患者為中心的監測方案,本患者應用基礎胰島素,應監測空腹血糖,根據空腹血糖調整睡前胰島素的劑量。

營養衛教

養評估

體位測量

  • 身高:173cm
  • 體重:65kg
  • BMI :21.7kg/㎡
  • 腰圍:88cm

與營養相關的身體檢查

  • 牙齒:正常
  • 食慾:正常
  • 胃腸道:正常
  • 水腫:無

膳食調查

糖尿病8年,75歲高齡合併多種併發症,怎麼治?

飲食史:

  • 未接受過營養衛教
  • 就餐有時不規律(加餐時間看情況加)
  • 每日飲水約1200ml

實際與建議攝取量的對比

糖尿病8年,75歲高齡合併多種併發症,怎麼治?

糖尿病8年,75歲高齡合併多種併發症,怎麼治?


營養診斷

糖尿病8年,75歲高齡合併多種併發症,怎麼治?

衛教內容

糖尿病8年,75歲高齡合併多種併發症,怎麼治?

1.脂肪的正確攝入

2.蛋白質對傷口癒合的好處

3.合理分配食物

飲食計劃(與患者討論)

糖尿病8年,75歲高齡合併多種併發症,怎麼治?

專家指導

1.患者攝入碳水化合物較多,建議患者選用高營養高纖維素低升糖指數的食物,比如:全穀類、蔬菜、豆類、牛奶等食物,並限制添加糖類食物的加餐,以高營養食物取代,加餐原則應量少,在兩頓飯之間,建議加餐一些水果,或吃些煮雞蛋,牛奶。

2.脂肪方面:改變炒菜方式,炒菜可少油或加些水,以減少油的攝入,拌麵可換湯麵這樣也可減少油脂攝入。

3.沒有更好的飲食份量,最理想的餐單是個人會做到的餐單,在飲食教育上一定達到患者營養需求,維持健康的體重,使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血壓、血脂達標,提倡健康的飲食習慣,同時要維持患者的飲食樂趣,在指導患者時要做到:簡單實用、容易記得、可以日常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