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餅披著黃金甲,滋味自然不一般

對於金華人來說,酥餅不只是小吃,承載的更是家的溫暖。


金華酥餅色澤金黃,形似蟹殼,鮮香誘人的梅乾菜味兒讓人在店外幾米就垂涎三尺,連害怕油脂的人,也很難抵擋這份誘惑。


酥餅披著黃金甲,滋味自然不一般


在古代,讀書人進京趕考,生意人外出經商,都會帶上它當乾糧。


據《金華縣誌》記載,金華酥餅的首創者是唐朝開國功臣之一程咬金,有一天他為了防止沒賣完的燒餅變壞,就把剩下的燒餅放在爐內一個勁地烘烤。第二天起床一看,肉油都烤出來了,餅皮也變得更加油潤酥脆,就成了酥餅。


酥餅披著黃金甲,滋味自然不一般


看上去小小的酥餅,實則大有考究。週末,我約上三兩好友來到有名的“酥餅村”——金東區曹宅鎮大黃村,一探究竟。


01


剛邁入大黃村,陣陣香味便順著春風襲來。這股香味,觸動的不僅僅是味蕾,也是記憶中無法磨滅的兒時歲月。


我不自覺地走近,只見爐內的酥餅,烘焙得油光光,黃澄澄的。


“來,拿幾個嚐嚐!”師傅見我探著腦袋,停下手邊的工作說,“剛烤了一個多小時,現在吃,味道最好了。”


酥餅披著黃金甲,滋味自然不一般


眼前的這位師傅姓黃,曹宅鎮大黃村人,17歲起便開始學著做酥餅。做酥餅很辛苦,每天一坐就是7個小時。如今,20多年過去了,當初一起學藝的小夥伴都已經轉行,只有他堅持了下來。


酥餅的傳統手工製作過程繁瑣複雜,包括選料、餅胚製作和烘烤等需要通過近18道工序,才能製作完成。


酥餅披著黃金甲,滋味自然不一般


揉麵,摘胚,填餡,撒麻,貼爐……24年來,黃師傅每天都在重複著這些動作。


02


說起酥餅的傳統制作工藝,原本話語不多的黃師傅馬上打開了話匣子:


“酥餅的傳統做法就是‘老面發酵’,與現在的酵母菌發酵不同。這種方法做出來的麵食質地細膩,香醇可口,勝於一般發酵的產品。”


酥餅披著黃金甲,滋味自然不一般


老面需要頭一天就開始發酵。“不要小看了這團老面,沒有經驗和悟性,可不好弄。”黃師傅說。


然而,光有老面還不行,在取出來用時,還需要往裡頭倒入小蘇打,可以減少麵粉發酵產生的酸味又能使麵糰變得有韌勁、有彈性。


酥餅披著黃金甲,滋味自然不一般


準備工作就緒後,黃師傅將醒好的麵糰攤開打薄,抹上厚厚的土菜油,撒上乾粉。瞬間,香濃的菜籽味充斥著店內,與兒時的記憶撞個滿懷。


伴著這香味,黃師傅掀起麵餅的一角捲成長條,再揪成一個個長度似小拇指長的小麵糰。土菜油依附在麵糰上,被層層包裹著,這樣做出來的酥餅色澤金黃,口感香酥。


“相較於一般的油,土菜油的成本會略高一點。”當我問及為什麼用土菜油的原因,黃師傅撓了撓頭,憨厚一笑,“做一門手藝就是要做好。”


酥餅披著黃金甲,滋味自然不一般


填餡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只見黃師傅拿起一塊麵團,按了兩下,一手託著麵皮,抓了一大把餡料,塞的麵皮都塞不下了才作罷。


餡料是由新鮮的豬肥膘肉攪拌了梅乾菜而成。他一點點地把餡塞進皮裡,揉成包子的形狀,最後再用手腕間的力量輕輕壓平。


酥餅披著黃金甲,滋味自然不一般


包好的酥餅要刷上漿水,再撒上黑白芝麻。這樣一來,烤制前的準備工作就全部完成了。


03


做酥餅講究,烘烤的過程也有諸多學問。


“傳統金華酥餅使用木炭烘烤而成。”黃師傅將餅坯貼於經紅泥烤制的爐內壁,內燃木炭。他說:“木炭烘烤慢卻均勻。烘烤一個小時的酥餅更香、更酥、更美味。”


酥餅披著黃金甲,滋味自然不一般


燒好了鍋爐後,等到溫度到達一定程度,就需要進行“洗爐”。


所謂“洗爐”,就是通過高溫水洗將爐壁進行消毒,同時將爐內調整到最適合的烘烤溫度。


試過溫度,黃師傅麻利地挽起衣袖。他那沾了水的手在高溫炭烤爐裡進進出出,把酥餅胚子均勻地貼到爐壁上。


酥餅披著黃金甲,滋味自然不一般


接著,就是耐心地等待著酥餅出爐。


“爐子的溫度很重要,溫度高一點,烤出來的酥餅可能會幹一些,而爐溫低的話就會鬆軟一些。”


作為一個老實巴交的手藝人,黃師傅說不出酥餅的烘烤具體需要幾度,但平時的經驗卻讓他在製作酥餅上從未出過錯。


“這些小小的細節都影響了酥餅的口感。”


酥餅披著黃金甲,滋味自然不一般


木炭在爐中噼裡啪啦作響,我看見師傅的右手早已被高溫燙的火紅。而多年不變的姿勢也讓他的頸椎和脖子落下了病根。


眼瞅著這樣的景象,我最終還是沒忍住問他,“師傅,您有想過轉行嗎?”


“想是有想過,但做酥餅的時候,我最開心。”


酥餅披著黃金甲,滋味自然不一般


伴著陣陣熱浪,爐內的酥餅由白嫩變得酥黃,這些小小美味的“肚子”也慢慢地鼓了起來,格外可愛。


時過境遷,如今的酥餅生產逐漸走上了工業化,一天可以從流水線上誕生幾萬個。而純手工製作的酥餅,雖然量少,但其中蘊含的金東匠人的認真勁兒與人情味兒卻沒有絲毫減少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