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大沽口之战的奇迹:击沉最大吨位外舰的纪录,至今未被打破

1859年大沽口之战的奇迹:击沉最大吨位外舰的纪录,至今未被打破

大沽口北炮台

今年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160周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清朝军队和英法联军发生了多次重大战役,例如佛山水道之战、三次大沽口保卫战、张家湾之战、八里桥之战等。这些战役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和西方军事技术的碰撞。

在这些战役中,第二次大沽口保卫战的意义格外不同。这场战役,是近代中国少有的对西方列强的完胜战役,在当时世界上都得到高度评价。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第二次大沽口之战还创造了两项记录——击沉外国军舰的总吨位纪录,以及击沉外国单艘军舰的吨位纪录。


1859年大沽口之战的奇迹:击沉最大吨位外舰的纪录,至今未被打破

大沽口北炮台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前的清军备战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是在1859年6月25日正式打响的。在一年前的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为逼迫清政府签约,首次攻打大沽口炮台。由于清政府麻痹大意,加上炮台武备陈旧落后,大沽口南北炮台在两个小时内就告陷落。清军方面有游击沙元春等291人战死,英法联军则只战死10余人,一艘炮艇被重创。

第一次大沽口之战后,英法联军趁机兵临天津,要挟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但是,英法两国政府对《天津条约》所获权益并不满足,试图趁第二年换约的机会再次挑起战争,向清政府索取更多的利益。1859年6月,前来换约的英、法公使拒绝按照清政府指定的路线前往北京,在舰队保护下直闯大沽口。第二次大沽口之战由此爆发。

战斗爆发前,为防英、法舰队再次入侵,清政府任命蒙古亲王僧格林沁为钦差大臣,会同礼部尚书瑞麟重建大沽防务。僧格林沁花费了数月时间,在被毁的炮台和营盘废墟上重建了大沽口防御设施。在白河(今海河)南北两岸,重新建造了南、北各三座炮台,共安火炮60门,其中12000斤钢炮2门,10000斤钢炮9门(相当于英军68磅炮),5000斤钢炮2门,西洋铁炮23门。值得一提的是,清朝吸取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一次大沽口之战的经验教训,为大炮安装了可旋转炮座,能够在战时及时调整射击方向,虽然技术水平比不上西方火炮,但对于清军而言却是难得的技术改良。


1859年大沽口之战的奇迹:击沉最大吨位外舰的纪录,至今未被打破

大沽口北炮台的火炮

同时,大沽口所有炮台也都进行了加固设计。炮台周围均修筑堤墙,并在墙外开挖多条壕沟,壕沟之间还密布竹签。此外,僧格林沁还在白河河口部署了三道拦河铁链,配置铁戗和木栅,并加强了伪装。此外,为加强翼侧的防御,北塘地区还整修了炮台,火炮增至24门,并且增加了驻防兵力。

1859年6月17日,英法联军舰队在英国海军少将贺布率领下抵达大沽口。英法两国公使拒绝了中国提出的“从北塘登陆”要求,试图强行以武力通过大沽口,直抵天津城下。6月24日,荷布少将向大沽口守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交出炮台,遭到严辞拒绝。6月25日黎明,英法联军向大沽口炮台发起全面攻击。


1859年大沽口之战的奇迹:击沉最大吨位外舰的纪录,至今未被打破

“切萨皮克”号护卫舰

第二次大沽口战役的奇迹

由于大沽口水浅,再加上拦河铁链等障碍物的存在,英法舰队虽然拥有22艘军舰,但有11艘较大战舰和运输船无法直接参战,包括最大的英国“切萨皮克”号护卫舰(1635吨,51门炮)和法国“杜沙伊拉”号巡航舰(1846吨,50门炮)等,但这11艘未参战舰船均派出了陆战队出战。贺布少将率领11艘浅水蒸汽炮舰和炮艇作为参战主力,在25日凌晨时分开始闯入白河河口,舰队内的两艘法国军舰均没有直接参战。

荷布少将率领出击的11艘浅水蒸汽炮舰和炮艇,分别是英国的“尼姆罗德”号(HMS Nimrod)、“鸬鹚”号(HMS Cormorant)、“鸻鸟”号(HMS Plover),“班特勒”号(HMS Banterer),“弗雷斯特”号(HMS Forester),“高贵”号(HMS Haughty),“贾纳斯”号(HMS Janus),“茶隼”号(HMS Kestrel),“庇护”号(HMS Lee),“负鼠”号(HMS Opossum)和“欧掠鸟”号(HMS Starling)。荷布少将最初坐镇于284吨的“鸻鸟”号炮艇上。


1859年大沽口之战的奇迹:击沉最大吨位外舰的纪录,至今未被打破

英国一等木壳炮舰

值得一提的是,战斗打响后,原本中立的美国炮舰“东湾”号,在美国海军准将约西亚·塔特纳指挥下也闯入白河河口,以救援落水士兵为由,直接参加了战斗。

这些英国浅水炮舰和炮艇,都是克里米亚战争(1853年至1856年)期间建造的小型木制舰艇,原本用于黑海和波罗的海的浅水区,排水量多在200-300吨之间,炮位只有2-4门。“尼姆罗德”号和“鸬鹚”号炮舰吨位最大,分别为1042吨和860吨,炮位均有6门,其中均包括1门7英寸110磅新式大口径后膛炮。

荷布少将指挥的参战舰艇一共配有50多门火炮,每艘舰艇平均搭载了五六十名水手和海军陆战队,作为第一波攻击队(大约五六百人)。此外,未参战的其他军舰则派出若干舢板、汽艇和中国式帆船,搭载了五六百名士兵(包括海军陆战队和水手),作为第二波攻击队,跟随在参战舰艇的后面。全部参战的英法联军人数在1100-1200人左右。


1859年大沽口之战的奇迹:击沉最大吨位外舰的纪录,至今未被打破

英军舰艇闯入大沽口

6月25日从凌晨到中午,英法舰队花费了半天时间才清除了清军在河口设置的障碍物,勉强抵达了大沽口炮台前方。但是由于过分轻敌,英法联军11艘参战舰艇冒然进入水浅又狭窄的大沽口河口后,不仅难以在河道内移动,而且随时都有搁浅的危险。甚至在正式交火前,分别位于舰队两侧的“班特勒”号和“欧掠鸟”号炮艇就已经稀里糊涂搁浅了。

大约在下午2点30分后,耐心等待了大半个白天的清军炮台首先开火。大沽口南炮台左侧炮位首先发炮,随后各炮位纷纷树立起旗帜,打开炮垒的开口,将大炮推出,向英法联军舰船发射出一发又一发精准的炮弹。


1859年大沽口之战的奇迹:击沉最大吨位外舰的纪录,至今未被打破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示意图

双方炮战持续了整个下午,英法联军损失惨重,七艘英国军舰先后沉没、搁浅或竖起了停战旗。但是英法联军依然不甘心失败,在傍晚时分出动了陆战队,试图抢占炮台。但是此举却遭到更惨重的失败,大批英法士兵被打死打伤在炮台前方的壕沟和滩涂之间。

次日凌晨,英法联队才勉强撤出残余部队和军舰,逃出了白河河口。大沽口守军获得了完全的胜利。(具体交战过程,笔者下回再详细叙述)


1859年大沽口之战的奇迹:击沉最大吨位外舰的纪录,至今未被打破

大沽口炮战

英国七艘参战军舰被击沉和搁浅

在6月25日的战斗中,英国海军先后有七艘军舰沉没和搁浅,其他参战军舰也都遭到重创,战斗期间插手的美国“东湾”号炮舰也受到损伤。英法联军的伤亡有不同的说法,战后英国媒体曾宣称英法两国死伤超过六百人(参战1200人)。据当代历史学家研究,英法联军伤亡为461人,其中英军战死81人,负伤345人,法军战死12人,负伤23人。另外,美舰“东湾”号则有一死一伤。相比之下,清军仅32人伤亡(参战约2000-4000人),但是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均壮烈战死,大沽口的炮台轻微损伤。

沉没和搁浅的七艘英国军舰,分别是“鸬鹚”号(HMS Cormorant)、“茶隼”号(HMS Kestrel)、“庇护”号(HMS Lee)、“高贵”号(HMS Haughty)、“鸻鸟”号(HMS Plover)、“班特勒”号(HMS Banterer)和“欧掠鸟”号(HMS Starling)。经过抢救,有四艘沉没和搁浅的英舰重新浮出水面逃到了外海,但“鸬鹚”号、“鸻鸟”号、“庇护”号三舰彻底损毁。


1859年大沽口之战的奇迹:击沉最大吨位外舰的纪录,至今未被打破

“鸻鸟”号同型炮艇

联军司令荷布少将的旗舰“鸻鸟”号炮艇,在舰队队列中一马当先位于最前方,首先遭到炮台的集中攻击。包括荷布少将在内,“鸻鸟”号上40名人员死伤了31人,仅有9人幸存。其中,“鸻鸟”号舰长被一发炮弹打成了两半,荷布少将大腿受伤。“鸻鸟”号随后被丢弃在浅滩上搁浅,直到次日凌晨也未能成功挽救,被英军主动焚毁(也有清军缴获后将其焚毁一说)。

“鸻鸟”号被重创后,荷布少将被转移到了“负鼠”号炮艇上,但“负鼠”号也随即遭到集中炮击。荷布少将在“负鼠”号上第二次负伤,清军一发炮弹打断了索具,倒塌的桅杆砸断了荷布少将三根肋骨。舰队指挥官因此陷入昏迷,不得不交出了指挥权,转由英国的沙德威尔上尉指挥战斗。荷布少将搭乘的“负鼠”号炮艇虽然在炮击下坚持了下来,但伴随该舰的“庇护”号、“高贵号”却不幸吸引了更多炮弹,水线附近被击穿多处,两舰先后沉没。但“高贵”号经过抢救,在次日重新浮出水面,成功逃离战场。“庇护”号却无力回天,最终成为英军损失的三艘军舰之一。


1859年大沽口之战的奇迹:击沉最大吨位外舰的纪录,至今未被打破

“鸬鹚”号二等木壳炮舰

在受损军舰中,“鸬鹚”号二等木壳炮舰最为悲剧。该舰在参战军舰中吨位排名第二(排水量860吨),仅次于一等木壳炮舰“尼姆罗德”号(1042吨),舰员也多达80人,拥有1门7英寸(178毫米)的110磅大口径炮和1门68磅炮,在战场上拥有最强的火力。需要指出的是,“鸬鹚”号的110磅炮是1859年刚刚入役的新式后膛装大炮,准备用来取代作为主力的68磅前装炮,不仅威力更大,而且重量更轻。

但是战斗开始后,原本位于战线后方的“鸬鹚”号却意外搁浅,随即遭到多轮的炮火洗礼。当天夜间,搁浅的“鸬鹚”号竟然出人意料地沉没,估计是涨潮后海水入侵破口造成了倾覆。就这样,860吨的“鸬鹚”号蒸汽炮舰给中国近代军事史上留下了一个空前绝后的记录——中国军队击沉的最大吨位外舰,这个记录直到今天都没有被打破。

在25日夜间到26日凌晨,沉没和搁浅的“高贵”号、“班特勒”号和“欧掠鸟”号三艘炮艇先后被抢救打捞成功,逃出了战场。最为神奇的则是“茶隼”号炮艇,该舰原本在25日被击沉,但是经过英国水兵连续两天顽强抢救,终于在27日后趁着潮水飘到了外海。


1859年大沽口之战的奇迹:击沉最大吨位外舰的纪录,至今未被打破

“茶隼”号同型炮艇

清军击沉的三艘英国军舰,创造了中国战史的纪录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英国军舰的损失记录非常微妙,造成了战史的不同说法。按照6月25日当天战场记录,“茶隼”号、“庇护”号和“高贵”号被击沉,“鸻鸟”号、“鸬鹚”号、“欧掠鸟”号和“班德勒”号搁浅。但实际上,经过英国水兵的抢救,被记录为沉没的“茶隼”号和“高贵”号均抢救复活,反而是搁浅的“鸻鸟”号和“鸬鹚”号永远沉没在了大沽口。

所以,英法舰队最终损失的舰艇为“鸻鸟”号、“鸬鹚”号和“庇护”号这三艘舰艇。“鸬鹚”号为二等蒸汽木壳炮舰,排水量860吨,“鸻鸟”号和“庇护”号均为克里米亚型蒸汽木壳炮艇,排水量分别为284吨和370吨。因此,在第二次大沽口之战中,僧格林沁指挥下的清军合计击沉了1514吨的敌舰。


1859年大沽口之战的奇迹:击沉最大吨位外舰的纪录,至今未被打破

由此一来,这场战斗又创造了另一个历史纪录——击沉外国军舰的总吨位纪录。从1859年后,这项纪录在一百多年里都没有被打破。此外,还有“鸬鹚”号的击沉外舰的最大单艘吨位纪录,也一直未被打破。

在整个清朝晚期,包括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军仅击沉过几艘鱼雷艇和汽艇。1900年第四次大沽口保卫战,罗荣光指挥炮台守军,除击沉几艘小型汽艇外,还险些击沉俄军“机略克”号炮舰,该舰吨位超过1250吨,但功亏一篑,俄舰仅仅是瘫痪搁浅。


1859年大沽口之战的奇迹:击沉最大吨位外舰的纪录,至今未被打破

大沽口清军火炮

在民国时期,中国军队同样也没有在一次战斗中重现大沽口的战绩。抗战时期,中国海空军多次击沉日军舰艇,但最大战果只是1945年3月击沉的“须磨”号浅水炮舰,吨位为645吨。

1974年西沙海战中,中国海军舰艇击沉了南越“怒涛”号扫雷舰,吨位为680吨,依然没能打破总吨位和单艘吨位的击沉纪录。

直到1988年“3.14”赤瓜礁海战,中国海军一战击沉越军604、605号运输船,两艘运输船满载排水量均为822吨,合计超过了1600吨,终于打破了1859年大沽口之战的总吨位纪录。但是,“鸬鹚”号的860吨最大单艘击沉纪录,至今仍然未能打破。


1859年大沽口之战的奇迹:击沉最大吨位外舰的纪录,至今未被打破

第三次大沽口之战

1959年第二次大沽口之战后,僧格林沁本人曾经总结了这场战役:“该夷此次之败,率因骄傲欺敌。其意以为炮台营垒,垂手可得,水战失利,继之步卒。是该夷不信中国敢于一战”。清军的这一次胜利,不仅得益于吸取教训和充分准备,更在于英法联军的盲目骄傲,对中国人能力的轻视。

1859年的第二次大沽口之战,在近代军事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偶然一次胜利不代表旧中国获得了真正阶段性进步,反而却让清政府迷失了对自身落后事实的客观认识。仅仅一年以后,英法联军在1860年8月第三次入侵大沽口,大沽口炮台再次上演了悲壮的一幕。(作者:陶慕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