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褲子,“高麗”女性為何更加偏愛裙裝?

導言:“高麗”雖然和其南部的韓國同屬一族,但是由於政治、經濟等因素,一直以來可謂是孤立於國際社會之外,使人印象中頗為神秘。這個國家現在是什麼樣子的?人們的生活狀態會是什麼?他們有哪些有趣而有獨特的習俗呢?雖然有很多人對此十分好奇,但是通過僅有的互聯網所瞭解的知識大多是官方發佈的信息,缺少了一些民間的氣息與真實的感覺。其中一個非常有趣的事便是:

在所能找到的不多的“高麗”人的生活畫面中,基本沒有女人穿的是褲裝的。無論是傳統的高麗服飾,還是現代的裙子,女人基本都是以裙裝示人。難道是褲子不方便嗎?這確實令人費解。是否真的像網上說的那樣,一個人的一句“褲子是男人的”便令全體高麗女性放棄了“褲裝”。

比起褲子,“高麗”女性為何更加偏愛裙裝?

朝鮮女性傳統服飾


傳統的高麗女性服飾特點

一種文化的興起,原因是十分複雜的。一般來說它是有特定的外部環境尤其是自然地理環境,由其決定並受其制約。同時政治、經濟、思想觀念以及外部文化的影響,都是促成這種文化形態產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也許一兩個身居高位影響力較大的人依靠行政手段會對這種文化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我個人認為這絕不起決定性作用。因此,為了解“高麗女人為什麼不穿褲子”這一疑問,我首先查找了有關於高麗族傳統民族服飾的歷史發展及其特點內涵。

高麗男子的服飾與東亞其他民族服飾有所相似,基本構造也是上衣下裳,只不過其外在表現有著獨特的民族風情罷了。他們的男裝上衣很短、褲子肥大,並會加穿坎肩,也會穿類似於道袍一樣的長袍(古代多是貴族、士大夫穿著)。這種服裝特點在三國末期便基本形成,“肥大”是高麗男裝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之一。

比起褲子,“高麗”女性為何更加偏愛裙裝?

穿著赤古裡裙的女性


但是當我們查找關於高麗傳統女性服飾資料的時候,出現的內容基本全都是關於裙裝的。高麗的女裝同樣短衣,但有長裙,短衣上有長長的白布在右肩下方打成蝴蝶結,長裙呢則多有褶皺。裙裝種類十分豐富,有長裙、長裙、短裙、筒裙等分類。長裙在高麗語中叫做“契瑪”,腰間有著細細的褶皺,看起來寬鬆飄逸。這種衣服大多是用絲綢來縫製的,因此十分華貴、柔美。長裙大多為上了年紀的朝鮮女性穿的。年輕女性的話,一般更愛穿短裙和筒裙。時間追溯到1500年前,高麗的女子服飾的特點便已經形成。當時的貴族女子多穿長裙和齊臀的上衣,後來受到了蒙古服飾的影響,女子的上衣縮短,裙子上提到腰。當然在冬天天氣寒冷的時候,女子也會穿棉褲禦寒,但這種衣服一般來說不會外飾。

傳統高麗女性服飾形成原因

高麗女性服飾之所以呈現如此模樣,與中華文化的影響是分不開的。朝鮮為半島地貌,向西太平洋突出,東邊隔海便是日本,北邊是荒涼的西伯利亞地區,而西邊便是廣闊同時相對發達的中國大陸。因此在古代朝鮮地區的文化交流,主要方向為西邊。作為中華文明圈的組成部分之一,高麗的方方面面都受到西方中國的影響,服飾自然也不例外。

有史料可考的朝鮮最早歷史是“箕子朝鮮”。商周時期周代商而王天下,商紂王的叔父箕子不堪忍受周人的統治,便率領部族東到朝鮮半島,在那裡建立了箕子朝鮮。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也將華夏衣冠制度、禮儀文化帶到了那裡。接下來便是“衛滿朝鮮”,同樣由中國人建立。衛滿是戰國末期的燕國人,後因得罪漢武帝招至滅國,之後朝鮮地區被設立為四個郡受到中央管轄。因此那時候的朝鮮服飾有了濃厚的漢族尤其是燕趙地區的特色。之後的無論是朝鮮三國時代還是後來的高麗、朝鮮時代,朝鮮半島一直與華夏文明緊密相連,在文化上也更加靠近。因此,這時的朝鮮服飾可以用“以華夏衣冠制度為基礎,有著濃厚的唐風”來概括。雖然元朝時期蒙古民族服飾文化對於高麗服飾有了一定影響,但這種影響甚微,並沒有改變其基本的結構。明朝滅亡之前,李朝服飾尤其是貴族官員的服飾,基本是還全面模仿明朝。

比起褲子,“高麗”女性為何更加偏愛裙裝?


基於這樣的歷史,我們便能夠總結出幾條關於“高麗傳統女性服裝多為裙裝”的原因了。

1.高麗民族服裝基本結構來自於華夏衣冠制度。華夏服飾文化傳入到朝鮮半島的時間非常早,基本是在春秋戰國時期。那一時期的華夏服飾基本還是遵循上週、甚至上古古風,並沒有受到北方遊牧民族以及西面胡人服飾文化的影響。

《蠻書》:“裳人,本漢人也。部落在鐵橋北,不知遷徙年月。初襲漢服,後稍參諸戎風俗,迄今但朝霞纏頭,其餘無異。”

便寫到了之後的漢服受到胡風的影響。而在最原始的漢民族服飾文化中,女性服裝便大多以裙裝為 主。其主要的特點便是上衣下裳、褒衣博帶、短衣寬袖,下著便有齊胸襦裙、齊腰襦裙、對襟襦裙等制 式。因此對於高麗來說,它從一開始便是繼承了中國最早的服裝制度。

2. 同時因為朝鮮半島獨特的地理位置,在古代它並沒有與遊牧民族有過多的交集。因此遊牧民族以及在絲綢之路開通後,西方胡人的服飾文化並沒有對朝鮮半島的服飾產生重要的影響。眾所周知,褲子是戎狄胡人的穿著形式,在早期的華夏服飾裡面並沒有這一類型。一直到漢代絲綢之路開通後,在西域各國以及北方遊牧民族的影響下,褲子才在中國大量普及。而在與遊牧民族、西域文化交往不多的朝鮮半島,褲子自然沒有有效的普及。再加之以朝鮮半島並不是遊牧的生產方式,高麗人自古以來便沒有養成穿著褲裝的傳統。

比起褲子,“高麗”女性為何更加偏愛裙裝?


3. 而當現代之後之後,受到大家都瞭解因素,“高麗”一直以來便沒有很充分的與國際社會接軌。使得西方現代文化並沒有很好的進入到那裡,自然也談不上普及。這便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高麗的傳統服飾文化。這也就是為什麼同屬一族的韓國,卻沒有出現“女性大多不喜歡穿褲裝”的原因了。

受到官方態度影響的高麗“裙裝”文化

現代以後,領導人在朝鮮民眾之中的威望是非常之高的。金本身是靠打游擊出身,與那些海歸派不同,金日成對於西方文化的接觸以及瞭解程度並不是很深,從根本上來說還是受到傳統文化觀念的支配。因此金對於女性的態度自然也是趨於保守的。他認為女性穿著褲子是很不雅觀的,便說了一句“褲子是男人穿的”,這一句話便否定了“高麗”女性穿褲子的權利。在那個年代裡也成為時尚,除了女軍人之外,女性們都積極響應領袖的號召,只穿裙子,尤其是朝鮮傳統服裝。其實不只是褲子,曾經金對於女性的偏見還影響到了女性騎自行車上。1996年高麗領導人有一次偶爾看到騎自行車的女性後頗為不快,表示“朝鮮的女人們傳統上穿裙子,但是穿裙子騎自行車很難看”,於是有人下達了禁止女性騎自行車的禁令。這一禁令一直持續到2007年,一名女子因騎自行車被警察扣押,一怒之下跳河自盡,造成了很大社會影響之後才開始解除。

比起褲子,“高麗”女性為何更加偏愛裙裝?

即使軍隊,女性也多穿裙裝


相傳當時有一些退休的阿媽們,會專門在馬路上以嚴厲的眼神去監督來往的每一個行人,看他們是否佩戴徽章,女性是否穿的是裙子。

“同務,你沒看今天的《勞動新聞》嗎?你怎麼能隨便穿一條膝蓋以上的裙子?”

這樣的話語在當時屢見不鮮。

直到2009年,千禧年已經過去將近10年,“高麗”政府才開始逐步放鬆了對於女性穿著褲裝的要求。當時的勞動黨機關報《勞動新聞》刊登題為《穿著應方便且好看》的文章,建議女性們穿“端正的褲子”。雖然有所放緩,但政府對於褲子的樣式還是有著嚴格的限定。比如緊貼女性下身的褲子、超短褲、喇叭褲之類的是絕不會允許穿的,“高麗”的糾察隊有時會對這種行為進行管制。

比起褲子,“高麗”女性為何更加偏愛裙裝?

朝鮮女性街拍


在那裡褲子是男性的標誌,因此社會上也衍生出了關於褲子的一系列的有趣的文化現象。比如高麗女性會稱男性為“褲子”,沒有結婚的未婚男子為“新褲子”,離過婚的便就是“舊褲子”,結婚離婚再結婚的地位更低了,稱為“破褲子”。“新褲子”自然是高麗姑娘的首要選擇。另外“軍褲”、“黨褲”和“學褲(知識分子)”也會受到姑娘們的青睞,是她們結婚的首要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