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重回港股上市,每年花費10億元的打假,最終成功了麼?

阿里重回港股上市,每年花費10億元的打假,最終成功了麼?

作者丨星光團隊律師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2012年從香港退市,2014年轉道登陸紐交所後,阿里巴巴於今日正式迴歸香港上市。

馬雲說過,只要條件允許,我們就會回來。現在,馬雲實現了他的承諾。今天,阿里回來了!

阿里重回港股上市,每年花費10億元的打假,最終成功了麼?

而伴隨著阿里的迴歸,褒揚和質疑的聲音爭論不休。

一方面是讚揚阿里在關鍵時刻迴歸港股的氣節,另一方面雙十一數據造假的輿論不斷髮酵,打擊著阿里股價的基本面。

如果歷史是個輪迴,這一切像極了2014年阿里首次赴美IPO時的情形,一方是對於阿里開啟電子商務新時代的堅定看好,另一方是對於阿里假貨問題的強烈抨擊。

而假貨一直是阿里這個巨人上一次的阿喀琉斯之踵,阿里用了整整九年在治療他的“頑疾”。

早在2010年的時候,淘寶平臺假貨猖獗,馬雲在淘寶年會上痛心疾首道,“我自己這麼覺得,如果把淘寶關了假貨就滅了的話,淘寶人今天晚上就把淘寶關了”。

作為阿里掌門人的馬雲很早就意識到假貨問題不解決,阿里就不會有更光明的未來。

而九年時間,巨人的這個“頑疾”正在癒合。

1、讓阿里如坐針氈的假貨問題

在淘寶創立之初,阿里可能並未意識到假貨會讓阿里如坐針氈。

然而到2011年春,馬雲因供貨商欺詐問題重整阿里巴巴價值觀的公開信還沒有落灰,就傳來了淘寶因存在大量假貨被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列入年度“惡名市場”的消息。

這個對於還在深耕海外B2B業務的阿里來說是個噩耗。

淘寶嘗試著減少了網站了網站上銷售的侵權產品。次年, USTR將其從“惡意市場”的名單之中移除。但是品牌方認為,阿里應付出更多的努力。

阿里重回港股上市,每年花費10億元的打假,最終成功了麼?

△截圖源自圖蟲創意

2014年阿里赴美上市前夕,開雲集團旗下多個奢侈品品牌在紐約曼哈頓聯邦法院對阿里提起訴訟,稱阿里及其關聯實體為造假者“提供了在線平臺廣告以及其它所需要的必要服務”。之後雙方迅速和解,但不到一年,相同的一幕再次上演。

2016年,又一次,阿里被USTR列入“惡意市場”名單,而這距離阿里從該名單中被除名才過去了四年時間。

顯然,這一年是多事之秋。4月,阿里興沖沖宣佈加入全球最大的反假貨組織“國際反假聯盟”(IACC),次月卻被聯盟告知“迫於一系列知名品牌的不滿和壓力,將暫停阿里巴巴的會員資格”,這短短一月期間的愛恨情仇,恐怕也不是幾則故事能夠說清。

而阿里面臨的壓力不止來自於國際聲音。

2015年初,阿里和中國工商總局展開網絡“暗戰”,雙方通過微博、網站以“公開信”和“白皮書”的方式大戰多個回合,而整個事件起源於工商總局在1月發佈的2014年下半年網絡交易商品定向監測,其稱“淘寶正品率不足4成”,引發淘寶不服。

雖然最終雙方“握手言和”,但“叫板”工商總局顯然讓阿里在公開市場受傷不輕,多個美國律所發起了對阿里的調查,阿里股價暴跌。

過往每次阿里輿論,都能將眾人目光吸引到阿里電商平臺假貨問題身上。但對於假貨這一汙點,阿里並非無動於衷。

2、“神秘買家”制度

神秘買家是阿里治理假貨問題的第一支“特勤部隊”。

其實更早追溯到2002年阿里就開通了郵件投訴等方式,進行投訴維權,但是因為那時缺乏規範化的打假制度,阿里的打假工作多是被動地配合品牌方維權。一些品牌商在發現侵權行為後通常會通過郵件投訴的方式告知阿里,再由阿里核實與處理。

阿里的主動打假始於2010年底,這個時候神秘買家就上線了。

最初,阿里藉由人工團隊對淘寶上的商品進行排查,以找出假貨。2011年,在此基礎上,一種更為主動的打假模式——“神秘抽檢”正式推出。

阿里重回港股上市,每年花費10億元的打假,最終成功了麼?

△截圖源自圖蟲創意

“抽檢”顧名思義就是阿里內部打假團隊以網購消費者的名義在一些疑似售假的店鋪購買商品,由專業的第三方質檢機構對商品的真假作出鑑定,以此為依據對涉事網店作出處理。

“檢測機構的權威報告則是處罰商家的有力證據。有時為了讓商家心服口服,我們還會將送檢過程錄像作為證據保留”,一名抽檢人員曾介紹。

為了保證不被商家發現,“貓和老鼠的遊戲”打假團隊們每天都在玩,“我們擁有300多個收貨地址,分佈在全國各地,購買賬號及收件信息也會時時更新,一般商家很難發覺”。

並且阿里還曾招募來自全國各地各行業的5000多名志願者,由這些身份隱蔽的“神秘人”配合內部打假團隊進行日常線上巡查和抽檢。

如今,抽檢已成為阿里打假的慣常方式之一。每年,這隻神秘抽檢隊伍發起抽檢商品數量達10餘萬,“剁手”金額上億元。

2012年末,USTR將前一年列入“惡名市場”名單的淘寶排除在年度名單之外,原因正是淘寶付出了巨大努力來清理網站上的非法商品。

3、滅絕師太和她的倚天劍

阿里打假進程上有個里程碑的人物就是鄭俊芳,而她有個令人聞風喪膽的稱謂——“滅絕師太”。

2015年12月,在阿里首席風險官鄭俊芳接手平臺治理部的時候,富有武俠哲學的馬雲就把一代大俠“滅絕師太”的花名“御賜”給她,那時馬雲還打算給鄭俊芳的副手起名“鬼見愁”,目的就是要把這個部門打造成一支讓製假售假人聞風喪膽的部隊。

在平臺治理部成立前,阿里包括知識產權保護、賬戶安全在內的工作均由2005年組建、一直被外界稱為“神盾局”的機構負責。

但隨著阿里巴巴打假的逐步深入,這一機構已不能完全滿足需求,因此平臺治理部騰空出世,由“師太”坐鎮,她帶著她的“倚天劍”,在打假上,手起刀落間,毫不留情。

阿里重回港股上市,每年花費10億元的打假,最終成功了麼?

△Photo by Ricardo Cruz on Unsplash

“師太”手中的“倚天劍”是融合了商品大腦、假貨甄別模型、圖像識別算法、語義識別算法、商品知識庫、實時攔截體系、生物實人認證、大數據抽檢模型、政企數據協同平臺、應用語義情感分析、商家全景視圖、直播防控體系12項打假黑科技的“知識產權科技大腦”。

以現在火爆的直播帶貨為例,科技大腦可能會讓主播的粉絲看到以下苦笑不得的場景:

一位女主播正在直播間裡推薦商品,一件衣服剛拿出來,粉絲興奮地在觀看,正到要買買買的時候,突然主播推薦的商品鏈接不見了。

主播慌了,她像照鏡子一般對著屏幕發問:我的店還在嗎?你們還能看到我嗎?

下一秒,店被處罰。在直播畫面被屏蔽之前,主播當場哭了——女主播推薦的衣服因為疑似假貨被“知產保護科技大腦”的算法命中。

這套系統24小時自動運轉,96%的疑似侵權鏈接在發佈的那一剎那就已被封殺。

能做到每萬筆訂單中僅1.11筆為疑似假貨,這個“知識產權科技大腦”背後,是阿里20年間積累的、來自線上線下的打假數據庫和打假經驗聚合而成的算法技術系統:

樣本數據總量相當於186箇中國國家圖書館的藏書數據量;

打假圖片樣本量超137億張,用相片打印疊加後是珠穆朗瑪峰的464.5倍,其中僅LV打假圖片量用相片打印疊加後,和上海東方明珠塔等高;

專為打假而生的專利達106項。

滅絕師太的“倚天劍”確實厲害。

4、打假特戰隊和線下打假

假貨氾濫的根源,不在渠道,不在平臺,而在於生產。上游的水髒了,下游就無法完全淨化。“師太”的“倚天劍”可不僅僅用於線上打假。

在過去3年,阿里已使用“知腦”協助全國31個省份、227個區縣的警方開展線下打假,抓獲製售假嫌疑人4439人,搗毀製售假窩點4289個。

而在協助公安線下打假的過程中,阿里神秘的“打假特戰隊”必須要擁有名字。

阿里重回港股上市,每年花費10億元的打假,最終成功了麼?

△Photo by Jaime Spaniol on Unsplash

讓敵人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除了科技,阿里也深知戰術。

在2015年末宣佈要組建打假特戰隊後,2016年初,阿里就廣發“英雄帖”,直言“預算無上限,進人無上限”。

“英雄帖”廣撒,四面八方身懷絕技之人持投名狀而來。從警15年的老警察、企業資深法務、法學研究生、前政府職員……各路身懷絕技的高手,自此避諱披露真實姓名和容貌,深入各地明察暗訪,與警方配合打假執法。

線下打假的危險層出不窮。據說,阿里甚至為每個特戰隊員的投保了500萬人身意外保險。

然而面對這些危險,打假特戰隊隊員們毫不畏懼,前赴後繼。目的只有一個——揪出製假售假者。

2018年,打假特戰隊配合警方打擊的“貓娘案”,被譽為“跨國追逃打假第一案”。

2018年5月,網友舉報微博網紅大 V“美PI貓娘”通過網絡售賣假冒GENTLE MONSTER眼鏡。事發後,微博博主“貓娘”銷燬售假記錄並攜千萬鉅款逃往海外。

“貓娘”銷燬售假記錄逃亡海外給深圳龍崗警方取證、案件偵辦帶來困難。阿里第一時間加入,聯同平臺方、消費者協助警方開展調查。

7月,貓娘夫婦回國投案。8月中旬,阿里打假特戰隊協助警方以“貓娘”案為線索,搗毀整條製售假產業鏈。

5、長路漫漫 披荊斬棘

假貨就像病菌存在周圍的空氣裡,跟假貨的鬥爭,就是跟人性的陰暗面做鬥爭,這是一場永久性的戰爭,阿里的打假之路坎坷而漫長。

打假之路需要品牌方等更多人的加入。而在打假路途中,阿里也與對其指責頗多的品牌方建立了更為密切的合作關係,成功將後者拉入到其打假行動中來。

2016年7月,阿里巴巴發佈全球首個電商與品牌方協同打假的“權利人共建平臺”,通過其大數據模型實時向品牌方提供疑似侵權鏈接,讓後者能隨時隨地一鍵投訴,儘快識別侵權行為。

阿里重回港股上市,每年花費10億元的打假,最終成功了麼?

△截圖源自圖蟲創意

半年後,由阿里倡議的全球首個“大數據打假聯盟”(AACA)也在杭州成立,通過主動防控、鑑定合作、線下溯源打假以及公眾教育等合作項目,幫助品牌方實現假貨線上和線下一體化打擊,首期成員就包括LV、施華洛世奇、資生堂、華為、蘇泊爾等約20個國內外知名品牌。2018年,聯盟成員破百。

2017年,阿里採用民事手段打假開始初有成效,淘寶網以“違背不得售假約定、侵犯平臺商譽”為由,將平臺上出售假冒瑪氏貓糧的姚某告上法庭,要求索賠267萬元並要求其公開道歉,該案成為“電商平臺打假第一案”。

2018年,阿里啟動原創保護計劃、圖書保護計劃、知產服務市場計劃,2019年,阿里啟動視頻版權保護計劃,將打假範圍進一步擴大。

阿里的舉措,開始逐步改變國際輿論。

一貫在知識產權上喜歡對中國吹毛求疵的美國官員,也開始轉變態度。今年7月,美國司法委員會副主席柯林斯,在批評美國公司只肯做表面功夫時意外讚美道:“我發現美國公司打假,遠遠落後於阿里巴巴”。

假貨不是互聯網的原罪。誠如馬雲所說,“假貨不是互聯網生產的,沒有阿里巴巴之前,假貨已經存在了。但是互聯網是一面鏡子,讓我們把問題看得更清楚,不法分子用互聯網手段,也放大了自己的能量”。

通過努力,“假貨”這個阿里曾經的阿喀琉斯之踵正在癒合。但是對於阿里這樣的巨人來說,要找出些漏洞實在是太輕鬆了, 迴歸港股第一天,數據造假問題發酵、中小賣家流量成本不斷升高……,阿里面臨的挑戰仍然嚴峻。

那麼下一個捍衛阿里“健康”的戰場在哪裡?相信阿里已經有了答案。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