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厄運是財富?看劫難如何造就藝術大師“蒙克”!》

我們很多人,都將人生失敗歸結為運氣不好。

運氣不好就一定會失敗嗎?

也許恰恰相反。如果把握得當,厄運甚至會助你登上人生高峰!

蒙克,西方藝術史上標誌性的人物,一生遭遇悽慘至極,聽起來就會令你唏噓不已。但就是這樣一個從小體弱多病的藝術家,不僅活到了八十多歲,還成為了西方現代表現主義繪畫的先驅。

一、一個逆天改命的悲情藝術家

也許你不知道“蒙克”是誰,但大多數人應該很熟悉下面這幅畫。

《人生厄運是財富?看劫難如何造就藝術大師“蒙克”!》

在一些人眼中,這幅畫就是有個光頭的、不男不女的人在咧嘴嘶吼,但就是這幅《吶喊》,緊跟《蒙娜麗莎》之後,成為世界排名第二的繪畫傑作!

它就出自蒙克之手。

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很牛的藝術家,究竟遭遇了什麼樣的厄運?又是怎樣將悲苦的人生一步步塑造成藝術大師的。

二、痛苦的生活遭遇,造成了蒙克糾結抑鬱的性格

1863年12月12日,愛德華·蒙克生於挪威雷登。父親是貧民區的醫生,家庭條件可想而知。

蒙克的兄弟姐妹五個,蒙克是老二。在他五歲時,母親因肺結核去世,這個貧困的家庭,連最後的溫暖也跟著失去了。

蒙克的妹妹,在很小時就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蒙克十四歲時,姐姐又死於肺結核。蒙克小時候也險些被感冒和肺病奪去生命。所以,他一直懷疑自己也活不長。

到了26歲那年,在巴黎留學的蒙克收到了父親的死訊。32歲時,弟弟新婚不久也去世了。倖存的蒙克和妹妹也沒有完全逃過劫難,還有家族遺傳的精神疾病,讓他倆終生飽受折磨。

這種高頻率的連續打擊,在蒙克內心深處,留下了一道道隱秘的傷痛,伴隨他一生。

《人生厄運是財富?看劫難如何造就藝術大師“蒙克”!》

在如此悲苦的命運之下,他將自己的不幸傾注在畫面中,不斷淬鍊提升,最終成就了他的藝術大師之路。

三、因為脆弱的身心,努力在繪畫中尋找寄託

1.因為體弱多病,放棄工學院的學習;

1879年,16歲的蒙克為了成為一名工程師,進入工學院唸書。無奈事與願違,經常犯病的蒙克,在醫院待的時間比在教室還多。這種身體條件,將來想去從事繁雜嚴謹的工程師工作,難度可想而知。

正好這段時期,蒙克受到了激進的波西米亞朋友的影響。

《克里斯蒂安尼亞的波西米亞人》一書的作者漢斯·亞格是蒙克的朋友。他的藝術宣言:“一個藝術家,必須以他自己的生活為基礎,講他自己的生活,說他自己的感受。”

蒙克決定,去追隨繪畫藝術。

畫畫不需要很強的體力,可以自由表達內心的痛苦、釋放精神上的抑鬱和壓力,這幾點正好適合蒙克。

當你遇到困難,或許正是重新選擇的好時機。

2.為了學習繪畫,考進了皇家藝術設計學院;

1881年,18歲愛德華·蒙克考進了奧斯陸皇家藝術和設計學院。

這無疑是蒙克一生最重大的轉機。

在校期間,蒙克師從雕刻家朱利厄斯·米德爾頓和自然主義畫家克里斯蒂安·克羅格。

系統學習了版畫雕刻套印技術和現實主義繪畫技巧,為蒙克後來的創作打下了堅實的藝術基礎。

三、歷經多方的成長,煉就獨特繪畫風格

  1. 保守的奧斯陸,侷限了藝術家的發展

十九世紀末的挪威,與其它國家相比,還很保守和落後。

首都奧斯陸,在經濟、文化和藝術上也有一定的侷限,先鋒藝術在這裡得不到支持,許多有天賦的藝術家都選擇到國外去尋求發展。

蒙克也不例外。

《人生厄運是財富?看劫難如何造就藝術大師“蒙克”!》

在校期間,蒙克憑藉自己的不斷努力,用優秀的現實主義題材繪畫作品,為自己爭取到了去法國巴黎留學的機會。

2.獲獎學金赴巴黎學習,受後印象派影響

1885年,22 歲的蒙克,終於如願以償來到了國際藝術之都——巴黎。

那個時期的巴黎,正是印象派向後印象派過渡的時期。

《人生厄運是財富?看劫難如何造就藝術大師“蒙克”!》

印象派帶給了蒙克輕鬆的用筆方式,但外光的描摹顯然不能滿足他內心的憂鬱和悸動。蒙克轉而向後印象派索取,後印象派對內心的觀照、對情緒的表達,更能走進他內心深處。

《人生厄運是財富?看劫難如何造就藝術大師“蒙克”!》

終於,蒙克內心的渴求和藝術的形式,在這個異國他鄉達到了初步統一。

看來,藝術真的是沒有國界的。

多災多難的藝術家,終於在藝術的道路上,為靈魂找到了一個安放之地。

3.柏林辦展遭禁,加入德國分離派建立個人影響力

1892 年,蒙克的畫風逐漸形成,在國際上開始嶄露頭角。德國美術家協會邀請他去柏林辦畫展。29 歲,正是而立之年,這是蒙克人生重要的轉折點。

機會後面潛藏著危機,如影相隨。

展覽如期舉行。

但蒙克的作品表現出來的,隨性扭曲的線條、神秘怪異的色彩和痛苦的人生觀,狠狠地刺傷了德國觀眾的審美觀,遭到了各界人士的嘲諷和謾罵。

由於反抗聲高漲,柏林美術家協會只得提前結束畫展,蒙克的德國處女展開展僅一個星期就閉幕了。但同時,支持蒙克作品的也大有人在,蒙克隨即捲入一場激烈的文藝辯論戰,這就像刻意的炒作,讓蒙克一夜成名。

隨後,蒙克選擇加入了支持他的藝術家組織——德國分離派,為長期在德國發展做好了準備。

4.受德國文化思想影響,探尋生命的終極意義

蒙克看到了這場是非之爭中的機會。這種爭論讓他得到了更多的關注,他相信,只要他堅持自己、持續創作,最終會得到大家的認可。這是新生事物必須經過的階段。

所以,他在德國一待就是16年。

在德國長住期間,蒙克更廣泛地參與交流和討論,經常與象徵主義作家、藝術家一起探討哲學問題。

叔本華、尼采的哲學,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都納入了藝術家們關注的範圍。

經過長期的努力,蒙克為自己的創作找到了更多的理論支撐,從內心到形式從理論到實踐,完成了高度的統一。這讓他的作品更經得起評論和推敲。

《人生厄運是財富?看劫難如何造就藝術大師“蒙克”!》

藝術家的作品一旦被系統化提升,有了明確的目標和理論基礎,創作思路被激活,就會出現高產現象,蒙克達的個人藝術也就迎來了鼎盛時期。

最著名的《吶喊》系列作品,就是這個時期的噴湧之作。

四、將痛苦的身世,轉換成藝術表現的源泉

蒙克的藝術作品,深刻的表現了生命的愛慾痛苦和死亡恐懼。

而這,正是上天賜予他的鐐銬。而蒙克,卻在躑躅前行的艱難歲月中,依靠自己不斷的努力和明智的選擇,將桎梏解鎖。

獨特的生活經歷,使得蒙克的繪畫作品與眾不同。

蒙克依託藝術作品,表達了個人對生活的認知、對生命的感受,以深刻、強烈的方式來傳達情緒意念,創造出經典的心理形象。

  1. 童年的陰影,給了他的繪畫素材;
《人生厄運是財富?看劫難如何造就藝術大師“蒙克”!》

心理學家認為:人類的一切行為,與其說是圍繞“生”而展開,不如說是圍繞“死”而展開。。。

蒙克的少年時期是在連續不斷的打擊和悲傷中度過的。家人的過世和父親的暴躁,在蒙克幼小的心靈中積累了太多的陰影,他終於有機會在繪畫創作中,將陰鬱沉重的心情層層撥開,讓他得到一些緩和。

晚年的蒙克回憶說:“疾病、瘋狂、死亡在我的搖籃上飄蕩,我終生被惡魔纏身。我老早便已心知肚明。。。我的家庭是疾病和死亡的家庭,對我的藝術起了決定性的影響。”

  1. 愛情的糾葛,變成他的表現對象;
《人生厄運是財富?看劫難如何造就藝術大師“蒙克”!》

蒙克以自己的視角和深刻體會,創作了一系列愛情主題作品,表現的是對愛情的失望、嫉妒、怨恨甚至仇視,很少表現愛情的幸福感。

這不僅是“波西米亞精神”和“尼采的世紀末哲學”的結果,也是蒙克對愛情的悲觀態度。生活告訴蒙克,沒有什麼永恆、什麼都會失去。。。渴望被愛又恐懼失去的糾結,造就了蒙克的悲劇性人格。

他說:“我感到我們的愛如同地上的一堆灰燼。”他追尋的,是沒有理想的結局。

生活,有時候是痛苦而尷尬的,藝術,卻可以把悲劇塑造成經典。

  1. 歲月的磨礪,成為他思考的命題。
《人生厄運是財富?看劫難如何造就藝術大師“蒙克”!》

蒙克把對愛情和人生的理解,以超時空的方式放置在同一個空間,以“白色”代表最初始的純潔(少年),以“紅色”象徵情慾的結合(中年),以“黑色”代表愛情的枯萎(晚年)。

他以象徵主義的繪畫形式、表現主義的繪畫手法,圖解了弗洛伊德,叔本華和尼采哲學思想中,對於“性愛與死亡相一致”的關係:愛慾經萌發、滿足、到消耗,導致生命終結的共同歷程。

蒙克在繪畫中,將個人的人生觀、繪畫語言和哲學思想,達到了深入的表達和高度的統一。

  1. 在繪畫中,自我療傷,在創作中,思考人生!

蒙克在當時哲學和美學思潮影響下,努力發掘人類心靈中的各種狀況,表現疾病、死亡、絕望、情愛等主題。

蒙克在晚年說到:“病魔、瘋狂和死亡是圍繞我搖籃的天使,且持續的伴隨我一生。”

醫生治不了心病。一個人經歷的痛苦越強烈,內心越無法安寧,而活著的煎熬越劇烈。

蒙克的時代,沒人像他那樣用繪畫藝術直麵人類最真實的情緒和感受,也沒有人能夠像他那樣把藝術深入到人內心的深處,讓正邪共舞、美醜並存。

《人生厄運是財富?看劫難如何造就藝術大師“蒙克”!》

蒙克說:“我的藝術實際上是一種自願的坦白,也是我和我的生活關係的自我剖白,我常常希望,通過我的藝術可以幫助其他的人可以更清楚的瞭解我。”

藝術史家稱蒙克為“世紀末”的藝術家,他的作品反映了歐洲整整一代人的生活面貌。他推動了20世紀初德國表現主義繪畫的發展,被後人視為現代表現主義繪畫的先驅。

五、生命的偶然性,造成無數的心傷

美國精神分析學家斯坦伯格和威斯認為:“蒙克的畫,是他自己的一種被遺棄的恐怖心情的顯現”,德國心理學家榮格也解釋過蒙克的藝術,認為畫家是一個心理上扭曲的人。

生命有他的偶然性。我們象蒙克一樣,無法選擇家庭的好壞、無法安排家人的生死、也無法控制自我青春的流逝。。。

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成長就伴隨著失去,無論貧困富有、不管痛苦或安樂,你擁有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你失去的一點、一滴。

痛苦和歡樂,是我們的本能,但不是我們的負累和資本,因為它們都是短暫的存在。

六、選擇的必然性,成就一生的精彩

凡事皆有因果,偶然中有必然。

我們無法選擇出生,但我們可以選擇怎樣活著!

蒙克之所以迷戀繪畫,是因為繪畫減輕了他的心理壓力和精神負擔。藝術表達讓他創造了大量的傑作,還支撐著他活到八十多歲的高齡(儘管一生中精神問題有多次反覆,但不能否認藝術的心理調節作用是巨大的,畢竟,繪畫不是靈丹妙藥。)

蒙克的成功,幫我們指出了面對苦難時,相應的的解脫之法。我們每個人有需要的人,都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和個人愛好,找到合適的疏導渠道,併為我們所用。

找到了合適的方式,讓它去承載人生的苦難和厄運,將負能量轉換成前進的正能量,推動我們不斷前行,用短暫有限的生命,折射出精彩的人生光輝。

讓我們,

將厄運轉化為財富、以精彩告慰有生之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