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少年的你》,想起了十五年前我被霸凌的校园生活

看完《少年的你》,想起了十五年前我被霸凌的校园生活

十五年前,9岁的我才读二年级,那时候刚刚从农村老家转学到城市念书。

初来乍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我像个傻二楞子,皮肤也很黑,不喜欢说话,就一个人静静地呆在角落里。

那时我后面坐着的是一个很调皮的男生,他总是喜欢用笔在我洁白的校服上乱涂乱画,每次我用恶狠狠的眼神盯着他,他反倒乐了,装出一副害怕的样子,说:“哟,土妹生气了。”

但凡能够和农村人扯上关系的贬义名词,都成了我的专属外号,就因为我是从农村转来的,他们就一直欺负我。

我的同桌,是一个说话有点嗲、长得很可爱的女生,很多同学都喜欢和她玩,因为她总能给大家带许多好吃的零食。

可我不喜欢她,也从未吃过她任何东西。

看完《少年的你》,想起了十五年前我被霸凌的校园生活

她成绩不好,每次考砸了、或者成绩比我差,就会对我大吼大叫,说我从农村来的,凭什么考得比她好。

后来她变本加厉,让我帮她做作业、做值日,如果我不愿意,她可爱漂亮的脸就会变得狰狞,然后狠狠地在我的手臂上捏出一块淤青来,好几天都散不掉。

有时也会把我的作业本扔到地上,踩上几脚,硬是整出几个难看的鞋印子才罢休。

等她发泄完,我才敢捡起脏兮兮的本子,用橡皮胶一点点地擦掉上面的印子,一边擦一边哭,等我擦完了,本子也湿了一大片了。

那时候的我,不懂什么叫告老师,不懂什么叫告家长,更不懂什么叫以牙还牙。

只是每次他们欺负我的时候,我都会下意识地认为:一定是我错了,否则他们怎么会只欺负我呢。

昨天去看了《少年的你》,在看到陈念被同学殴打、撕衣服,明明难过孤独到极致,可妈妈打电话给她的时候,她还是忍着泪水说:

我很好。

看完《少年的你》,想起了十五年前我被霸凌的校园生活

那一瞬间,我猛地想起自己,想起当年被欺负的过往,我恨他们,但比起恨他们,我最恨的还是懦弱的自己。那几年被校园霸凌的日子,让我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也无法接受别人的好。

我以为过了十多年,我会忘记了这段不堪回事的往事,但我发现,直到今天写下这篇文章,我还清楚地记得他们的名字和模样,以及他们对我做的每一件事。

刻在骨子里的伤,是一辈子都忘不掉的,也是时间和岁月无法抚平的。

9岁的孩子,也能很恶毒。

尽管我不想用“恶毒”两个字来形容孩子。

看完《少年的你》,想起了十五年前我被霸凌的校园生活

在后来的很多年里,我一直很抗拒承认,自己是一个“被欺凌者”的身份,我想要忘记、我想要逃离、把过往的一切统统清零,可是每当我越想忘记,黑暗就把我抓得越紧。

我曾经和家人说过这件事,但他们听完后没有安慰我,反而觉得这就是小孩子间的玩闹,甚至他们说多了,连我都以为这真的。可是,身体的感觉是不会骗人的,它不是小孩子间的玩闹,因为普通的玩闹是不会这么痛的,它就是校园霸凌。

看完《少年的你》,想起了十五年前我被霸凌的校园生活

记得以前看《奇葩说》的时候,有一期的辩题是:孩子被同学欺负了,打回去还是告老师?

现场金星说了一个儿子被打的故事。金星带儿子去购物,小儿子在拿儿童小推车的时候被一个稍大一两岁的小孩抢夺欺负,还挨了一个耳光。

当时金星气得跳脚,正要“撸起袖子”反击,却反被儿子劝阻。儿子对她说:“他打我是他妈没教育好他,我要打他就和他一样了。”

儿子的一番话令金星颇为震惊,感慨万分,虽然看见儿子受欺负心有不甘,但对孩子的理性和理念的做法感到欣慰。

最后,金星总结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如果是孩子自己犯的错就应该受惩罚,若不是孩子本身犯的错就要用理智的做法应对。

我个人觉得,这个“理智的做法”,在不同情境下做法都是不同的。

看完《少年的你》,想起了十五年前我被霸凌的校园生活

如果对方是你这辈子就只会见一次的,而且不会造成长久的伤害,那么你确实应该克制自己的冲动,避免二次暴力。

但如果对方是你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同学呢,你的“理性克制”,就会变成别人欺负你的刀子,狠狠扎进你的心,而且你还会打不还口、骂不还手,默默地忍受一切暴力。

当年我的沉默,陈念的沉默,换来的不是和平,而是更多的拳打脚踢和欺凌。

看完《少年的你》,想起了十五年前我被霸凌的校园生活

如果你问我,孩子被同学欺负了,该打回去还是告老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

打回去!

虽然现在老师们都不主张还手,但我依然会告诉孩子,如果是别人先动手的,你一定要打回去,不管大家怎么认为,或者觉得我太狠心,我接受你们的意见,但是我不会改变。

打回去的意义不在于赢不赢,而是告诉别人一个态度:我不是可以随便捏的软柿子。

咱不惹事,但也绝不怕事。

曾经我走过的黑暗,受到的折磨,希望不要在下一代身上再发生了,我护不了他一世周全,他要学会保护自己,亮出自己的拳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