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估值邏輯:近代篇

巴菲特的估值邏輯:近代篇

這是《巴菲特的估值邏輯:20個投資案例深入覆盤》讀書筆記的第二部分,全部筆記將分3個部分。

前2篇:《巴菲特的估值邏輯:合夥制年代篇》和《巴菲特的估值邏輯: 伯克希爾年代篇》。

話說從1989年開始,世界進入了20世紀90年代,之後的股市更是變化多端,比如即將到來的互聯網泡沫、次貸危機,以及疫情等。

美洲航空集團

巴菲特購買的是優先股,10年後強制贖回,9.25%股息率,有權以60美元轉股,但當時的普通股股價才35。事實上,雖然這筆交易盈利了,但卻算是一次失誤。

總的來說,失誤在於這個行業本身就不值得投資。旅行社、機票、航空公司,這類公司都有一個特徵就是難以形成競爭優勢。反映在財報上就是,這家公司具有明顯的週期性,反映在有形資本回報率(ROTCE)上就是,連資本成本都比不上。那麼,巴菲特為什麼會買呢?一來可能是因為信任CEO,巴菲特喜歡那些信得過的經理人,二來可能是美洲航空集團已經是所有航空公司裡質地最好的一個。

股價才35,轉股價60,可以推斷,巴菲特可能只是想獲得固定收益而已,如果只是買普通股,巴菲特應該是不會碰的,航空公司不但缺乏護城河,而且還難以計算。股票要麼是Good,要麼是Bad,要麼是Unknown,航空公司至少屬於Unknown。

事後,海灣戰爭爆發,經濟危機出現,許多航空公司都倒閉,巴菲特也減持了這些投資的3/4,期間美洲航空的股價跌到過4美元,但持有了8年之後,終於媳婦熬成婆,隨著業務改善,股價漲到了73,巴菲特也因此獲利。

富國銀行

富國銀行有漂亮的成績單,24.5%的ROE,這意味著用100美元自己的錢,能獲得24.5的利潤。巴菲特為之支付的價格是每股57.88,當時的波幅是42.75-80.13,所以這個價格是一個相對低價。在那段時期,銀行業處於大規模的整理,伴隨房地產衰退,銀行業被普遍不看好,但在整體衰退中,富國銀行還是頂住了壓力。

在這個價格下,PE=5.3,PB=1.1,雖然沒跌到地板價,但對於一個ROE有24.5%的資產來說已經非常誘人。當時美國低價股的PE大約是10倍,假使讓富國銀行的PE回到和其他低價股一樣的水平,那就意味著淨利潤要減半,這就意味著公司的貸款壞賬要增加3倍以上,且一直延續下去,從可能性上看,這微乎其微,所以富國銀行是有安全邊際的。

通用再保險公司

伯克希爾併購通用再保險,並不是作為“炒股”目的,而算是一次戰略併購,通用再保險的現金流和國際分銷網絡可以增加伯克希爾的價值,而伯克希爾的強大資產又可以提高通用再保險的抗風險能力。另外,通用再保險的質地確實好,10年收入的複合增長率10.2%。

巴菲特為此支付的價格是每股276.5美元,當時的股票價格區間是151-219美元,年底收盤價212美元,巴菲特罕見地為此支付了30%的溢價,對應的市盈率23.5倍,市淨率2.7倍,即使通用再保險的質地再好,這個價格也是很高的。再看看成績單,似乎並不是非常突出,ROE約12%,即使拿年底收盤價212來說,對應的PE和PB也是18和2倍。

這次罕見的高溢價可能不能以純粹的財務投資來形容。作者的推斷是,巴菲特看中了它大額的浮存金,這筆錢可以合法用來投資以賺取更高的收益。另外就是看好了它和伯克希爾的協同性,能夠拓展其全球分銷網絡。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戰略投資和財務投資的目的也是不一樣的。

中美能源公司

1999年,巴菲特宣佈以每股35.05美元收購了中美能源公司,比之前的收盤價還高29%,跟通用再保險一樣,第一反應是這個價格並不便宜,EV/EBIT=16倍,市盈率17.4倍,顯然是非常高的。

那麼,中美能源是不是好到值這個錢呢?先看成績單,息稅前利潤率=19.2%,淨利率=5%,ROTCE=8.5%,合理但不是非常好。就算考慮到能源的週期,假設迎來好年景,那麼PE也有12倍,也不算便宜。從成績單上看,中美能源公司肯定不是非常突出的。

但是,中美能源公司屬於公用事業,穩定性很高,能搞來便宜的資金,如果善用槓桿,就能獲得一個較優質的權益乘數,這提高了ROE,有15%。

答案在收購方式裡,巴菲特不是簡單地買了股票,因為美國對公用事業的控制權有限制,巴菲特只能額外購買一些沒有投票權的優先股,這些優先股有11%的固定收益。巴菲特並非花了35.05元的代價,去購買7200萬普通股,這會花掉25億美元。實際上,他只花了12.5億買了普通股和無股息的可轉換股,再用8億買了不可轉換的信託優先股。

總之,這次交易結構比較複雜,林北自己也沒完全看懂。這體現出,靈活使用多種投資工具,可以獲得比純粹買股票更實惠的價格。

北伯靈頓鐵路公司

巴菲特為之支付的代價是每股77.76美元,它和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是美國鐵路“雙寡頭”。從財報上看,貨運收入的增長率高於費用的增長率,這說明該公司有一定的定價權。而且在最近幾年間,兩家公司都一直在漲價。

這說明了什麼?壟斷。投資者最愛這種行業。而且在“雙寡頭”中,北伯靈頓的運營效率會更好一些。

但是,77.76美元同樣不是一個便宜的價格,那麼關鍵可能在於成長性,作者認為這家公司的成長性是具有確定性的:美國的鐵路網絡還遠未達到飽和,而作為“雙寡頭”,公司至少能瓜分一半的蛋糕。事實上,巴菲特為之承擔的PE接近20倍,市淨率2.66倍,而且在那時候是09年底,次貸危機剛發生,股市很熊,短期業績因經濟週期而顯得很糟糕,但也就是在別人恐懼的時候他貪婪,下了一筆重注。

這裡的啟發是對企業和行業的深入研究,北伯靈頓公司是有強烈的確定性和增長潛力的,且在09年遭遇經濟危機時被人忽視,這麼推斷,以往的價格肯定更高,但只要美國的經濟基本面沒問題,走出週期底部是遲早的,美國的鐵路網還會繼續發展,其中肯定有北伯明翰的一杯羹。在事後的採訪中,巴菲特說自己“僅”支付了25%的溢價,真是興奮無比。

IBM

巴菲特很少投資高科技公司,IBM是少有的一家。雖然經歷過衰退,但2010年,IBM已經轉型成為一家面向商用的IT解決方案公司,剝離掉了沒有競爭力的部門後,IBM的競爭力有了提高。除了03年,這10年來的業績都在上升,這說明IBM的戰略轉型是成功的。按照保守估計,稅後的ROTCE=36%,這是非常高的。但IBM的收入表現不太好,作為一家巨無霸,它增長緩慢,每年就1.6%左右。

巴菲特為之支付的股價是169.87美元,市盈率14.7倍,只能說是合理。考慮到IBM強大的地位和創造現金流的能力,這個價格還算說得過去。簡單來說,這又是一次“為偉大的企業支付合理價值”的例子。

總結

簡單回顧了巴菲特職業生涯的3個階段,總結起來,前期是純粹撿便宜貨的“格雷厄姆式價值投資”,後期是肯為好貨支付合理價格的“芒格式價值投資”。一家好公司肯定有漂亮的成績單,主要是可持續增長率和ROTCE,又能增長,又能創造現金流,這就是典型的複利生成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