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陷阵决胜脱贫攻坚,未雨绸缪衔接乡村振兴

【挂牌督战】

2020 年 , 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近日 , 中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和广东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会 , 均掷地有声地强调 " 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 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的目标。

在脱贫攻坚战的广东战场 , 尚有 6 个市、41 个县 ( 市、区 ) 、93 个乡镇、133 个行政村未脱贫人数较多 , 困难较大的要开展挂牌督战 , 集中力量啃下这些 " 硬骨头 "。

时间如指间流沙 , 时不我待。

根据中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和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会部署要求 , 广东省已展开省内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近日 , 新快报采访团队围绕现阶段扶贫工作的焦点、难点 , 走访了一些市、县 , 专访了市分管领导和县委主要领导 , 他们既不回避短板和难题 , 又对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充满了信心。

冲锋陷阵决胜脱贫攻坚,未雨绸缪衔接乡村振兴

" 对惠州来说 , 打赢脱贫攻坚战并无悬念。但后脱贫时代 , 如何巩固和提升脱贫成果 , 将产业做强做大、把就业抓准抓稳 , 让贫困户能够加大步伐跟上节奏 , 投入乡村振兴并共享发展成果 , 我认为这是大势所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 ,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 , 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惠州已做好有效衔接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准备 , 有足够决心和信心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 带领 200 万惠州农业人口共同迈入小康社会。"

——惠州市委常委、秘书长 , 市政府党组成员刘小军

四年寒暑更迭 , 四载攻坚不懈。岭南名郡惠州 , 自 2016 年打响脱贫攻坚战 , 自市委、市政府而下 ( 市委市政府统筹部署 ) , 各级干部因地制宜布局扶贫产业 , 锐意创新解决工作难点——施策稳增收、拓岗保就业、补贴兴教育 …… 一揽子扶贫措施环环相扣 , 扎实推进 , 将全市贫困发生率从 2016 年的 2.4% 下降到 0.06%, 帮扶 15202 户、35250 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梦想 , 步入崭新生活。

" 脱贫攻坚战惠州一定赢 , 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巩固和提升脱贫成果 , 顺畅衔接乡村振兴 , 确保全市贫困人口脱贫并顺利迈入小康社会。"4 月 30 日 , 惠州市委常委、秘书长刘小军接受新快报记者专访 , 勾勒 " 后脱贫时代 " 惠州乡村发展蓝图。他说 ,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鼓舞人心 , 惠州正在全面落实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 , 统筹各类资源对未脱贫人员实施挂牌督战 , 集中力量攻坚克难 , 确保惠州 " 战场 " 完美收官。

■采写 : 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摄影 : 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

回头三看 , 脱贫路上不漏一人

惠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东岸 , 背靠罗浮山 , 南临大亚湾 , 境内东江蜿蜒 100 多公里 , 两岸交汇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和潮汕文化 , 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6 年 5 月 , 经精准识别 , 惠州市 46 条乡村被列入省定贫困村 ,36253 名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 (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 纳入帮扶体系。

四年多来 ,1300 多名扶贫干部主动提高政治站位 , 创新工作方法 , 因地制宜建立多体系扶贫产业 , 以 " 造血 " 替代 " 输血 ", 取得显著成效。截至 2019 年底 , 惠州 46 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 ,15202 户 35250 人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 脱贫率达到 97.23%, 省定贫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 21034 元 , 全市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 14447.22 元。

" 攻坚战我们不仅要赢 , 还要赢得彻底。" 刘小军说 , 为了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 , 惠州市从去年 2 月发起找问题、查不足的 " 回头看 ", 至今已完成 " 三看 "," 包括危房改造、产业帮扶、教育补贴、医疗救助等等帮扶措施 , 每一项都要压实兑现。"

三轮 " 回头看 ", 惠州各级扶贫干部主动提高标准 , 带着 " 放大镜 " 查漏补缺 , 立行立改 , 使用不同方法印证扶贫信息 , 不仅邀请专家和第三方机构精研大数据 , 还要求每条村的第一书记实时更新他们的动态。一而再、再而三的 " 回头 " 检视 , 扶贫干部联动医疗和教育系统 , 创新全省完成针对贫困残障人员的上门评残、上门送教 , 有效解决了该群体的现实困难 , 将党和政府对贫困人口的深深关切送达千家万户。

" 给自己的门槛设高一点 , 要求严一点 , 对贫困户的利好就多一点。" 刘小军说 , 即使为此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 , 都势在必行、在所不惜。

三道防线 , 遏止因病重新返贫

因病致贫是脱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 " 硬骨头 ", 脱贫难度大 , 返贫风险高。数据显示 , 我国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占贫困总人口四成以上 , 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 防止因病返贫成为决战决胜的关键一环。过去四年 , 惠州市聚焦兜底保障 , 在落实 " 两不愁三保障 " 政策之余 , 创新构筑医疗救助、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三道政策防线 , 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100% 纳入 , 率先实现医疗救助全省 " 一站式 " 救助服务。

" 从基本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到慈善救助 , 三级报销层层减负 , 保证贫困户获得免费医疗。" 刘小军笑着说 , 惠州市 3 万多名贫困人口实际已享受 " 公费医疗 ", 三道防线固若金汤 , 高效抵御了因病致贫、返贫现象。

" 惠州要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 刘小军几次提及脱贫攻坚的 " 质量 ", 他说 , 惠州市的 46 条省定贫困村分布在惠东、博罗、龙门三县 , 但贫困村内只有 16% 贫困户 , 其他 84% 呈点状分散在其他村 , 这一 " 星罗棋布 " 的特点 , 要靠扶贫干部精准施策 , 落实各项扶贫措施 ," 包括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 , 每一项都要压实。"

记者了解到 , 惠州 46 个省定贫困村目前已全部落实产业扶贫项目 , 总数多达 81 家的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贫困户建立合作关系 , 签订产供销协议 2002 份。此外 , 联农带农机制在惠州也被纳入现代农业产业园、"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 等重点项目建设内容 ,2019 年辐射带动项目区 1.27 万户农户增收 4.78 亿元、就业 4200 人次。

建立扶贫数据动态监测体系 , 也是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的关键一环。2019 年 , 惠州市结合开展 " 回头看 " 摸清贫困人口动态变化 , 全面录入新增扶贫对象家庭基础信息及帮扶措施等信息 , 确保扶贫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真实性 , 有的放矢 , 不断巩固和提升脱贫成果。

培训拓岗 , 降低疫情裹胁风险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 , 受停工停产、道路交通管制等影响 , 惠州市部分贫困户未能外出务工 , 部分农产品滞销 , 产业扶贫项目的收益也随之减少。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 , 惠州市一手抓防疫 , 一手抓攻坚 , 想方设法推动消费扶贫。" 县长做网红推销果蔬 , 农业农村局派出 7 个工作组指导复工复产。" 刘小军说 , 在政府、企业及各方力量的推动下 , 惠州 3 月份的工业用电达到去年同期水平 , 在岗人数也已恢复至正常数量。尽管如此 , 惠州市委市政府仍未雨绸缪 , 积极储备更多岗位 , 为下半年可能出现的企业裁员谋划应对之策 ," 引导劳动力尤其是贫困劳动力转移至服务行业 , 为此 , 我们正在加大力度进行技能培训 , 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贫困人员 , 甚至可以回炉到技工学院学习 , 由政府出资引导他们进入类似家政、养老、餐饮等新业态工作。"

对于贫困户中的弱劳动力 , 惠州市政府专门设置保洁员、村道护工等公益性岗位吸纳其就业 ," 扶贫干部也会积极推荐他们去附近的企业、扶贫车间实现家门口就业。简单地说 , 只要你想工作 , 我们就能给你岗位。" 刘小军告诉记者 ,2019 年底全市剩余未脱贫 412 户 1003 人中 , 截至 4 月 30 日 , 已有 378 户 892 人达到脱贫标准 , 剩余未脱贫家庭均因安全住房未达标 , 依照挂牌督战部署 , 该部分贫困户将于 5 月底前全部完成危房改造 , 依照程序退出。

" 后脱贫时代做什么 ? 结合乡村振兴 , 要确保这些贫困户和农村同步发展 , 有劳动力的人要参与到乡村的建设之中 , 和大家共享发展成果。" 刘小军坚定地说 , 农村发展和贫困户致富都要靠产业 , 如何盘活农村资产 , 强健联农带农机制 , 让贫困户的收入与乡村振兴同步提升 , 是市委市政府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 惠州已做好有效衔接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准备 , 有足够决心和信心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 带领 200 万惠州农业人口共同迈入小康社会。"


来源:新快报ZAK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