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我上青云 -- 为赋权利强说愁

送我上青云 -- 为赋权利强说愁

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想法,超过了姚晨掌控的电影表演技巧能达到的高度。

这是我刚看完电影之后的第一反应,我一直以为这部电影是姚晨自导自演的个人作品,因为从宣传上看,姚晨完全占据了全部的封面。

然而在结尾的时候,我才注意到,影片的导演另有其人,80后导演滕丛丛,那么这样的话,我觉得之前的评价重点不一样,但是仍然合适。

那就是姚晨作为演员,在表演上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在决定一部电影质量的要素中,演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导演才是电影真正的灵魂。

我觉得导演很清楚地知道她想要表达什么,电影的某些片段、章节、线索、剧情,单拿出来都算不错,到是一旦把这些都不错的单个要素糅合在一起,整部电影就显得重点并不突出,剧情转换有些跳跃,过分强调一些镜头的符号化意义。

比如开头和结尾和姚晨相遇的那个傻子,明显地感觉到导演在用力地安置这个角色,希望籍此来隐晦地暗示某些意义。

但是我们能看出导演的意图,但却没有清晰地看到导演所的目标,类似这样的角色或者台词或者细节在影片中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他们并没有为这部为女性权利呼喊的影片多贡献一份力量。

所以由于缺乏足够的技术,这部电影就像是一曲韵律不够和谐的曲子,为赋新词强说愁。

这个愁有女性职业危机的愁。

一个成熟的女记者,为了生存,不得已放下所谓的职业理想而去为五斗米折腰。

虽然很多人认为这样的表达有些矫情,因为挣钱不是一件丢人的事,但是从电影上看,导演和姚晨深知记者工作生活的困顿。

记者是文字工作者,而文字工作者最大的忌讳就是有铜臭气,但是,无论是历史上哪个时代,绝大多数有节操文字工作者都逃脱不了经济上的困顿,能够像李白、鲁迅这样站着就把钱挣着了的文字工作者是少之又少。

所以在今天,记者和经营人员的搭配组合,是媒体的一个普遍现象,让有记者从业资格(记者证)的人做采访宣传报道,然后让广告经营人员后续跟进,商谈宣传费用,策划费用等等。

这即在明面上保留了记者的体面,还能够解决了媒体经营生存的问题,当然也衍生出黑公关等一系列问题。

经常和媒体打交道的企业或者是政府部门都很清楚这之间的微妙关系。尤其是公关部门的人员一方面要友善地对待采访的记者,另一方面还要和经营人员讨价还价。

在报社内部也存在着强大的鄙视循环,对,不是鄙视链,而是针锋相对的鄙视环。

媒体人鄙视经营人,认为这些人就是做生意,拉广告的,毫无素质,只认得铜臭气,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媒体人经常还不得不应经营部门的需要,去违心地奉上自己的文字。

而经营人同样针锋相对,鄙视媒体人,认为他们不过是一群故作清高的文字民工而已,离开了经营,大家都去喝西北风吧。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 经营人也需要恭恭敬敬地招呼媒体人:老师,有个专题,一起做下吧。

影片中盛男和四毛就是这样的搭档,四毛毫不掩饰自己对于金钱和权势的渴求,他认为媒体的资源是他走向成功的通道,而新闻的内容对他来说毫无意义。

而盛男则还坚持着仅有的一丝新闻理想,所以才能不辞辛苦,去荒山野岭去调查失火的真正原因,去调查那个李总。

不过这样的理想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抵挡不了生活的压力,一个需要三十万的手术,让胜男放下了追求真相,报道真相的初衷,向金钱(李总)低头。

这不仅仅是一个女记者的所面临的中年危机,而是任何一个职场人都会面临的选择。

当你的利益和你的信仰出现在岔路口上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做。

相信我,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利益,因为选择利益会让你收益,而抛弃自己的理想在有些时候并不代表伤害别人,只代表我没有那么纯粹了。

绝大多数坚持自己的理想的人,只是因为面对的利益并不够大。

对于职场人来说如此,对于女职场人来说,情况就则会更加复杂,因为除了利益,感情往往在她们心中占据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这部电影也将更多的重点放在了女性的感情愁肠中。

女职场人,她们面临的更大危机是感情的危机。

在当今这个社会上,女性在感情的选择上处于相对弱势,记住,我们讨论是感情的选择,而那些把肉体当作砝码且工于心计的绿茶们,以及一辈子卖一次的财礼女并不在讨论之列。

纯粹讨论情感,在影片中,毫无疑问,导演对于女性的感情有非常强烈的悲观情绪。

胜男的妈妈是一个典型,这个已经年近半百的女性,主动把自己放在感情失败者的位置上,并且在这个舒适的空间感到非常自在。

因为她已经失败,所以对于外界,需要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而这种态度需要用浓妆和粉嫩的衣装和汽车来证明。

导演对于这一现象的把握非常到位,事实上,任何一个需要靠这样的外表来塑造人设的女性,在感情道路上都是走到了尽头的。

相比较妈妈的简单选择,盛男对待感情不可谓不努力,她极力想选择适合自己内心的感情道路,但是无论她有多么努力,这个社会回馈给她的都不那么理想。

四毛,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个有长相,有收入,还有事业心的男人是在考虑范围之内的,只不过这样的男人也有着通病,对待感情的随意,以及对待成功的不择手段。

还存留着理想的胜男并不想那么快就接受世俗和功利。

而那些向往星辰大海的文艺青年们,在某些时刻的确很迷人,迷人到,让盛男想立刻扑上去,将眼前这个尤物生吞活剥。

而事实则是,文艺男面临的生活窘迫比自己有过之而无不及,日常的文艺论调只是为了把自己受到的金钱屈辱隐藏起来的手段。

想找一个能够痛痛快快来一场性生活的伙伴都是一件奢望的事情,姚晨饰演的盛男最终表达的即是女性的悲哀。

回到电影。

正如前文所说,电影选取的女性视角,以及希望传递出的想法没有问题,里面的很多独立的桥段和章节也没有问题,并且演员的表现也很优秀。

比如姚晨在电影中的表现就非常不错,现在的姚晨身上已经没有一点喜剧演员的标签。

在夸张就是喜剧的表演套路下,姚晨熟练地掌握了收放自如。不用夸张的表情就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如同这部电影里,有几个侧面的镜头最能让人感觉到姚晨表演的能力。

而成为反例的,则是盛男电影结尾的那几句笑声,用力过猛,为了表演而表演的设置。

杨新鸣和吴玉芳饰演的两位老人的角色在影片中也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可以说两位演员的表现能力都非常强。

尤其是杨新鸣饰演李老板的父亲,把一位曾经得意,老而落寞的艺术家心态表现的非常到位。他经验足够多,洞察了世俗,对于儿子的把戏,不揭穿,不抵触,他也有着老人独有倔强,当他在日常的场合无法再展现自己的时候,干脆就去辟谷,但仍然会留恋世俗的一切,比如美食、美酒还有美人。

袁弘的人物设定是比较讨巧的一个角色,和盛男妈妈一起把整部电影的色彩都提高了一个档次,让影片也不会显得过于灰暗及苦涩,也给观众带来了诸多笑声。

影片游离在一部艺术片和一部商业片之间,感觉导演不想抛弃任何一个方向,她希望观众能够思考她的镜头语言,因此制造了很多在她看来很有含义的画面,到在另一方面,她也希望用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轻松地观看电影。

很用心,但恐怕正是这种尝试,造成了影片的成熟度并不足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