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晉城的當務之急?

什麼是晉城的當務之急?

某天,我問了一個問題:什麼是晉城的當務之急?


我提這個問題的時候,晉城即將迎來一位新的市長。


我曾經撰文把晉城的發展模式總結為“挖煤、蓋樓、修路+招商”的3+1發展模式。我認為在過去的二十年,沒有一任晉城領導擺脫了這個模式。


3+1發展模式的弊端在於,儘管高呼轉型發展的口號,但實則對煤炭產業的依賴越來越嚴重。


我始終覺得,晉城的當務之急是發展經濟,並不是搞城建。以城市建設帶動經濟發展是個宏觀命題,對於區域經濟的影響反而是負面的。


看一個地區的未來,要看第二產業投資。一個地區沒有足夠的對第二產業的投資,就沒有未來。


領導更迭的時候,百姓總會關心新領導是“蕭規曹隨”還是“另起爐灶”?更直白的關切是:丹河新城和老城改造會不會“黃”了?


經過幾十年的觀察、學習、思考,我對於晉城這座城市的認識也在不斷變化。我已經不太熱衷於探討領導個體對這座城市的改變。我越來越接受的一個觀點就是:城市進化論。


晉城從1985年建市之後,35年曆經12位市長,大多數市長的任期也就是兩年多一些。萬達的王健林在公開場合講過,萬達和地方政府合作的項目週期都是18個月,我的項目必須在領導的任期內完工(注:大意如此,不是原話,不要深究)。


在美麗晉城的座談會上,我提到了一個問題:城市是規劃出來的,還是進化出來的?


我們每個人對於晉城可能都有許多構想,有人構想它應該是個能源基地,有人構想它應該是個旅遊城市,可能政府的每個部門,每一個分管領導,對於晉城,都有自己的設計和定位。但是,這樣的設計、定位,能不能實現,取決於什麼呢?


我覺得每個城市的現狀,都是城市進化的結果。一個城市的發展首先取決於先天的物質基因和文化基因。從數億年前的茂密的森林,到地球的運動,就已經註定了這片區域會成為一個煤炭資源豐富的地區。煤炭資源就是我們的物質基因。煤炭資源決定了我們這個城市有龐大的煤炭產業工人,決定了我們的人口結構。經過數十年的煤炭開採,我們有煤炭開採技術和煤炭產業工人的儲備,但我們沒有完成產業轉型的人才儲備。


在沒有完成人才儲備的情況下談產業轉型,幾乎就是空談。


我們這座城市做的所有的大事,都來自全國一盤棋的統一部署,並不是地方行政長官的創意。老城改造、新城建設、黑臭水體治理、老舊小區整治,這些工作,大多都是上層的部署或者更廣泛區域的統一行動,並不是某一個地區獨樹一幟的創新。

新市長來了還會不會接著上一任的工作幹?我覺得用城市進化論的觀點很好理解。現在是2020年,不是2018年,更不是1985年。此一時,彼一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過去的某些重點工作,可能已經不適合當下的實際情況。還有必要繼續嗎?過去某些沒有提上議事日程的工作,現在時機成熟了,難道不應該推進嗎?


老城是晉城的過去,新城是晉城的未來。那麼,晉城的當下是什麼?

(來源: 體仁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