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书屋的寿先生:二十岁中秀才,儿子全国第一名,家中名人辈出

鲁迅在他的《从划草园到三味书屋》之中写过一位“教书认真”的寿老先生,说他是城里“极方正、极质朴、极博学”的人。因为这篇文章是批判旧式教育的,很多年里,人们把寿老先生当成一个反面人物,其实,鲁迅虽然反感旧式的私塾教育,对寿老先生本人是很尊重的。即使是在这篇文章中,鲁迅也没有流露对寿先生的反感。

寿老先生名叫寿怀鉴,字镜吾,晚年自号菊叟。

寿先生的祖上是比较有钱的,盖了一座台门,人称寿家台门,占地接近八百多平方米,虽然比不上鲁迅家的新台门,在绍兴城里也算中上人家。

三味书屋的寿先生:二十岁中秀才,儿子全国第一名,家中名人辈出


寿家先家是书香门第,但是他对科举不感兴趣,二十岁考中秀才以后,就不再赴试,在家中开馆授徒,一教就是六十余年,直到他八十多岁去世。

三味书屋的寿先生:二十岁中秀才,儿子全国第一名,家中名人辈出


寿先生的书塾设在东厢房,名叫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怎么来的,他的儿子寿鹏飞说:三味是指“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对此,寿镜吾的孙子有不同说法。他说,他小的时候,祖父寿镜吾亲口跟他说:

“三味是指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指的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

寿先生在世时,不让家人往外说,因为这些话有反清倾向,怕传出去给家人带来麻烦。

三味书屋挂的对联是“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从这个对联看,”三味书屋“的名字是来源于宋人《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这是把诗书子集比作精神食粮。但是跟寿先生本人的话也不矛盾,这可能是表面上的说法,实际上,他希望他与他的学生安于淡泊,不以做官为荣。

寿先生教学非常认真,他每年只收八个学生,他认为收多了学生教不过来,会耽误了孩子们。

他收徒少,学费又不高,日子过得非常清贫,家里雇不起佣人,家务活儿都是自己做。一件长袍,对他来说都很奢侈,他做了一件夏布长袍,平时挂在墙上,他与两个儿子谁出门谁穿在身上。他的两个儿子,一高一矮,高个儿的穿上太短,矮个儿的穿上太长,寿先生自己穿上也不合适,只能父子三人凑合着穿。

寿先生非常有礼节,每逢过年,学生们来给他拜贺时,他总是回拜。平时有客人来访,他总是衣冠整齐相迎,有一次有客人来访,他仓促之间找不到长衫,院中正好晾着一件皮袍,他就把皮袍穿在身上,去迎接客人。

寿先生心地善良,非常有同情心。有一次他坐船下乡,遇到大风,船篷被刮跑了,船夫要去捞回来。寿先生赶忙拦住他说,你这样做太危险了。船夫着急地说:一块篷要两元钱呢!寿先生说:“你不要去捞,我赔你两元钱好不好。”尽管他收入非常微薄,他还是掏了两块大洋给船夫。

过去的私塾里,有的先生只是为了混饭吃,对学生的学业不闻不问。有的先生对学生非打即骂,学生苦不堪言。寿先生对学生的学业要求严格,却很少打骂学生,一般是对调皮捣蛋的学生瞪几眼,或者用铁戒尺抽几下吓唬吓唬他们。

三味书屋的寿先生:二十岁中秀才,儿子全国第一名,家中名人辈出


寿先生很欣赏少年鲁迅。有一次,他布置学生们对对子。他出的上联是“独角兽”,学生们有的对“两头蛇”,有的对“三角蟾”,鲁迅对的是“比目鱼”。寿先生非常赞赏,他说这个对子对得又工整又新颖。鲁迅虽然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的旧体诗写得很好,这不能不说与寿先生的教导有关。

当年鲁迅父亲生病时,医生开的药引子之中有一味三年以上的“陈仓米“,鲁迅家到处找不到,鲁迅告诉了寿老先生。过了几天,寿老先生亲自背着一升陈仓米去给鲁迅家送。鲁迅在外求学的时候,每逢回家,总是去探望寿先生,工作以后,鲁迅仍然经常给寿先生写信。

寿先生的孙子说:鲁迅每年春节前,总是用大红八行笺给寿先生写“拜年信”,都是恭恭正正的小楷,以“镜吾夫子大人函丈,敬禀者”为开头,以“敬请福安”为结尾,下具“受业周树人顿首百拜”之类的话。

寿先生的夫人去世以后,鲁迅还送去挽帐致哀。

鲁迅虽然反传统,骂吃人的礼教,他本人对像寿老先生这样有学问有德行的老人还是非常尊重的。

寿先生是个很有正义感与爱国心的人,他痛恨洋人在中国飞扬跋扈,从不买洋货。晚年的时候,他经常看报纸,喜欢跟人议论时政,听到清廷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他就气得扼腕叹息,大骂朝廷中的卖国贼。

因为痛恨社会黑暗,寿镜吾自己不出仕,也不让儿子们出去做官。他的长子在家教私塾、行医为业。次子寿鹏飞非常有天分,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秀才。寿先生让他在家教私塾。

1903年,寿鹏飞到杭州参加优贡考试被录取。寿镜吾怕他再出去应试,把他关在楼上,每天给他送饭。寿鹏飞在母亲的帮助下用一条麻绳从楼上缒下来,逃到北京,第二年在全国优贡考试中获得“一等第一名”,被授予农安知县。

寿先生闻听儿子考中“朝元”,当上知县,气得大骂儿子,还写了一张状纸到土地庙烧给土地公公,向土地公公告发他的儿子忤逆不孝。儿子让人给他捎回来的银子,他都扔了回去。儿子回乡省亲都怕父亲怪罪,只好住在岳父家。

其实寿鹏飞当知县颇有成绩,后来还被安排到日本安排考察。民国时期,他曾经出任山东盐运使。后来寿鹏飞脱离政界,专心著述。寿鹏飞跟很多文化名人都有交往,跟鲁迅兄弟的关系也很好,在北京期间,他们经常往来。

寿鹏飞的两个儿子,长子是绍兴银行副行长,次子是厦门大学教授,娶的是马寅初之女。解放初期,马寅初夫人因为这层关系还在寿家住过一段时间。

寿镜吾的哥哥是一位举人。他的侄子寿孝天是一位教育家、数学家、翻译家,商务印书馆的编辑,编写翻译了很多数学著作,为数学知识的普及做出了很大贡献。

寿先生是一个学问渊博品行端正的人,有其师必有其徒,寿先生作为鲁迅的启蒙老师,给少年鲁迅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鲁迅的成就中有寿老先生的一份功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