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十四五”前瞻規劃思路【原創】

評估“十三五”文化規劃成果,確定“十四五”文化規劃方向,是進入2020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需要集中力量推動完成的戰略工作。在“十三五”規劃漸進尾聲之際,評估“十三五”規劃成果,聚焦“十四五”文化經濟發展思路與規劃綱要,成為各級政府部門亟需攻克的重點之一。

一、問題提出

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山東省文化發展為重點研究區域,以文化發展供給側、需求側及產業結構為切入點,建立具有多屬性決策的文化發展規劃評估理論方法和體系,評估文化發展目標、發展速度與效率,解析文化產業結構、空間業態佈局,並在此基礎上科學預測“十四五”文化發展能力,進而提煉文化發展規劃制定的新視角、新範式。

一方面,“十四五”時期,文化發展所面臨的國際、經濟、技術、政策等環境正發生顯著變化,將直接影響未來文化發展趨勢、階段特徵和重點任務,文化發展規劃的科學設計成為亟需研究的重要課題。

另一方面,以文化供給側、需求側及產業結構為改革對象,在形勢、條件、規則“三變”疊加的國際環境下,將理論成果應用於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實踐及文化產業發展的前瞻性研究中,以釋放文化生產力為導向,設計符合系統演進規律的文化發展多維路徑和創新模式,推動形成物質組合、要素集合、環境契合、功能整合的文化發展生態系統。

二、研究方向

思路一:制定文化發展總體規劃評估總體框架。完善的文化發展總體規劃評估框架是在文化發展規劃編制、審批和實施的一系列流程中增加評估、反饋及修改環節,使文化發展總體規劃真正成為公共政策的科學引領,由藍圖式規劃向過程式規劃演變。

思路二:明確文化發展規劃重點評估核心內容。以規劃評估的實效性和前瞻性為研究視角,把握文化發展規劃實施效果、發展趨勢的重點及目標,對文化發展的宏、中觀背景,遠、中期目標,發展速度與效率,文化產業發展結構和空間佈局及“十四五”文化發展能力等進行重點評判,解析評估體系的基本特性及核心指標。

思路三:解析文化發展規劃效果評估層次。分析我國及山東省文化發展規劃評估現狀,明確制定科學性、體系化的規劃評估範式,構建以“價值—目標—手段—執行”為指導的評估效果框架,實現價值層面提出問題、政策層面建立目標、目標層面聚焦方法、執行層面突出效果的理論及實踐體系,並以效果為目標落地的最終層級,解析並完善邏輯清晰、覆蓋全面、操作性強的評估效果層次結構。

思路四:制定多屬性決策產業績效評估方法。分析我國及山東省文化產業發展績效評估實際問題的基礎上,梳理文化產業績效評估研究現狀,建立創新的文化產業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及指標度量細則,為科學、客觀評估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績效提供新的方法途徑,並進一步提出推動文化產業管理部門優化內涵發展的相關對策。

思路五:明確“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的新視角與新範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發展經歷了預熱期、初創期、高速發展期、提質增效期等多個重要階段,逐步從粗放型發展模式向高質量、高層次、精細化發展模式轉變,聚焦“十四五”文化發展的改革、全局、動能、供需、分化等關鍵詞,在規劃的新願景、新導則和新範式上提出可借鑑的科學思路。

三、思路觀點

第一,我國文化發展規劃評估體系的構建應以全面、可持續發展理念為引領,精準對接新時代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在指標體系構建中堅持系統化、科學性原則,堅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及雙向指標相結合原則;

第二,文化發展規劃評估要突出實效性與前瞻性,緊抓評估核心內容,既要充分覆蓋對發展規劃本身的評估,也要全面考慮對文化發展態勢的預期評判;

第三,建立科學的文化發展規劃效果評估模式,要科學測量考核成效模式、規劃目標一致等各項指標,實現整體效果與局部效果相結合,重點審視規劃制定的合理、可行性及體制、機制上亟需優化的空間;

第四,“十四五”文化規劃應跳出文化發展、文化事業及產業之間的邊界和侷限,樹立文化發展價值共同體的新願景,圍繞產業、要素、區域三個層面持續探索產業融合的體制機制創新,並以此推動文化與相關產業在管理職能、產業、市場與服務等端口的融合,探索行之有效的文化治理體制。

聚焦“十四五”前瞻規劃思路【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