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老战士胡长哲:给黄继光妈妈当儿子

志愿军老战士胡长哲:给黄继光妈妈当儿子

胡长哲


88岁的志愿军老战士胡长哲至今还保留着60多年前黄继光母亲邓芳芝的回信。那封信中,邓芳芝对他说:“我愿意接受你做我的儿子,让我叫你一声胡长哲孩子吧。”

胡长哲说,每次翻起这封信,他的心情都会非常激动,“这封信在我以后的人生中,一直在鼓舞我好好工作、好好做人。”

而今,胡长哲希望将这封信捐赠给黄继光纪念馆。9月底,在胡长哲丹东的家中,他向记者讲起了抗美援朝的峥嵘岁月。

志愿军老战士胡长哲:给黄继光妈妈当儿子

胡长哲


胡长哲出生于南京,童年的遭遇非常凄凉,他在家中排行老九,才几个月大时母亲就去世了,六七岁时父亲也死了,哥哥姐姐的生活十分困难,有个姐姐还给人当童养媳,家中没有人能照顾他,只能将他送到南京市孤儿院。

公路两旁摆满“瞎火炮弹”

在孤儿院,胡长哲读书特别刻苦,当时陶行知开创的南京晓庄学校的老师特地到孤儿院说,孤儿院里成绩前三名的学生,就可以到晓庄师范中学免费读书。胡长哲考了第一名,顺利进入晓庄读书。

就在读中学时,学校里里面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热潮。就这在这个热潮中,胡长哲主动报名参军,“我是1951年1月报名参军的,参军以后,我没有马上上前线。部队把我送到南京第三炮兵技术学校学了两年技术。直到1953年3月5日,我才到朝鲜参战。我当时在16军32师96团,当军械修理所的所长,主要负责押送弹药,从兵工厂送到前线。”

当时16军正在38线上与敌人对峙,有一次,胡长哲带了7台装满弹药的运输车,送到16军前线。“这时候,正好遇到敌人的空袭,我赶快喊,大家赶紧隐蔽疏散,结果一发炮弹刚好打到我车后六七米远的地方。我就听到炮弹坠落时‘吱吱吱’‘嘣’的声音,以为完蛋了,但炮弹落到地上,没有爆炸,是一发瞎火炮弹。”

后来,胡长哲发现在朝鲜公路的两边,到处都能看到那些瞎火炮弹,“那时候我小,才20岁,我就问部队的首长,为什么公路两边都是这些不爆炸的炮弹。首长就告诉我,美国工人阶级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兵工厂的工人也反对,所以就制造了这些不合格的炮弹。”

“我现在想想,还是要感谢美国工人阶级。”胡长哲说,“这一发瞎火炮弹让我的生命一直延续到了现在,不然我肯定牺牲在异国他乡了。”

志愿军老战士胡长哲:给黄继光妈妈当儿子

回信


枪声提醒空袭将近

胡长哲说,当时军队在三八线打仗,补给非常困难,加上敌人利用空中优势对我军进行封锁,因此押送弹药的车辆都是夜里行军。

而志愿军防范空袭也总结出了很多经验,“在朝鲜,我们防空组织得很好,美国飞机一来,前方就打枪。每隔几里地,就有一个岗哨,岗哨听见飞机声就打枪。所以只要飞机一过来,这个枪声就像烽火台的狼烟一样,一个个传过来。所以美国飞机过来,我们提前就能知道,听到之后,我们就赶紧隐蔽起来。”

胡长哲白天就住在朝鲜老乡家,“我们带着罐头和大米,把这些东西一放,我们就睡觉。朝鲜老乡很好,他们把饭做好了以后,我们就起来吃饭。吃完之后睡觉,一直睡到天黑再走。”

志愿军老战士胡长哲:给黄继光妈妈当儿子

回信


给黄继光母亲当干儿子

胡长哲来到朝鲜后,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烈士用胸口挡住了敌人碉堡枪眼的故事在志愿军中传开了,虽然胡长哲和黄继光不是一个军,但志愿军都在开展向黄继光学习的活动。“当时我很激动,就在朝鲜的防空洞里面给黄继光母亲写了一封信。我信上说,‘黄妈妈,黄继光烈士英勇牺牲了,我愿意做你的儿子,请你接受我。’后来黄妈妈给我回信的,这封信一直保存到现在。黄妈妈说,‘我愿意接受你做我的儿子,让我叫你一声胡长哲孩子吧’。”

以后的日子里,每当胡长哲打开这封信,心情都非常激动,“我跟黄妈妈讲,我愿意将我的第一张立功喜报给你寄去,可惜,黄妈妈1965年就走了。我的立功喜报还没有下来,这封信一直没有寄出去。我的立功喜报一直放在黄妈妈的回信后面。抗美援朝纪念馆想让我把这份材料放到纪念馆里去,我没有同意。我想到四川去,我想把这封信和立功喜报放到黄继光纪念馆里。”

但这几年因为岁数太大,四川一直也没有去成,“这封信一直在鼓舞我好好工作、好好做人。”

胡长哲于1957年回到中国,之后去旅大警备区待了6年,后来又到了原沈阳军区后勤二分部,当到二分部军械处处长直至退休。胡长哲喜欢书法,他亲手写了“山峰入云人未老”几个字,挂在了客厅里。

文、图、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武威、张丹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蔡凌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