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聖”張旭是如何領悟用筆訣竅的?

“草聖”張旭是如何領悟用筆訣竅的?

陸柬之《文賦》

【書法非常道】

張旭書法的啟蒙老師是他的舅舅——唐代書法家陸彥遠,而陸彥遠的父親就是唐代著名書法家陸柬之,今天仍有他的《文賦》墨跡傳世,從此帖也可以看出陸柬之的書法完全師法王羲之書體。所以,張旭書法的師承脈絡實際上就是“二王”書法一路。

據記載,年輕的時候,張旭年輕時曾經向大書法家褚遂良請教筆法,結果褚遂良告訴他:書法“用筆當如印印泥。”就這麼簡單的一句話,褚遂良並沒有作過多的解釋。當時,張旭聽了一頭霧水,但也不敢細問。回來後思來想去,他始終弄不明白“如印印泥”應該怎樣理解。沒辦法,古人討論書法問題,沒有富有邏輯性的哲科思維,只是用一些形象的類比,如什麼“點,如高峰墜石;豎,如萬歲枯藤”之類就是如此。

有一天,張旭到郊外遊玩時,偶爾來到一個江中一片細潤、平整、潔淨的水淤地上(江島),他抬頭望去,眼前就像是一張巨大的鋪展開來的白紙,不由得書興大發。他就用利鋒劃地而書,一統狂草,寫著寫著他頓時“乃悟用筆如錐畫沙”。就這樣,他忽然明白了當年褚遂良講的“用筆當如印印泥”,不就與“如錐畫沙”是同樣的道理嗎?

“草聖”張旭是如何領悟用筆訣竅的?

張旭《古詩四帖》

【八公山人語】

張旭在對自然事物的觀察中,觸發了靈感,猶如禪宗的“頓悟”,明白了“如印印泥”和“如錐畫沙”的用筆道理:當年禇遂良教導他的就是寫字要中鋒行筆,線條才能深刻而圓勁,如一方沉重的石印按壓在印泥,會留下深刻的印痕。

從魏晉到初唐,書法運筆大多數遵循著一個普遍法則,即無論是楷、行,還是草、隸,橫筆豎畫,基本上都是方頭側入,順鋒行筆,自然形成橫畫筆鋒在上、豎畫筆鋒在左的狀態。張旭領悟到“如印印泥”“如錐畫沙”道理後,創造性地將篆書逆鋒藏頭的運筆方法移植進草書之中。

“草聖”張旭是如何領悟用筆訣竅的?

張旭《古詩四帖》

如他的《古詩四帖》每行開頭或行中的字大多都以圓頭逆入,中鋒用筆,筆鋒居於筆畫正中,使得草書線條圓轉灑脫而又剛健勁挺,如錐劃沙,無往不收。這樣寫出來的線條才有質感。張旭曾論草書之妙時說:“妙在執筆,令其圓暢,勿使拘攣。”他說的正是此理。

(本文作者:王世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