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能緩解90後的焦慮麼?

大家都在談中年人焦慮,其實90後年輕人的焦慮一點也不少。他們一畢業就遇到中國房價的快速上漲週期,一線城市房價已經讓年輕人高攀不起。城鎮人口大幅增加,又導致一線城市戶口、車牌一證難求。居高不下的房價,毀滅了年輕人的愛情,也毀滅了年輕人的想象力。年輕人本應該結伴旅行,愛好文藝。但現在,年輕人大學一畢業就成為中年人,像中年人那樣精打細算,焦慮房價。

90後出生時所處的環境就是一個社會轉型期,從一切以體制分配的模型,轉到和百姓息息相關的醫療,教育,住房全部市場產業化。有錢就買,沒錢免談,貧富差距在逐漸擴大,階層固化讓90後焦慮。

90後本身就是互聯網的原住民,面對無所不在的焦慮,通過網絡知識付費平臺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來緩解自己的知識焦慮症,爭取快速充電。

其實知識體系和知識結構的建立,一定不是來源於一朝一夕的。期盼通過一場線上課或者線下培訓來達成技能提升的想法也是不切實際的。緩解“知識焦慮”,最好的方法是,腳踏實地做實事,通過做實事提能力。

知識商人們每年都要造一堆概念,新概念已經到了氾濫的地步,然而一個事實是,並沒有幾個新概念能真正意義上影響行業的。一句話說清楚的要寫一篇文章,一篇文章能說清楚的要搞一個演講會,一本書能說清楚的要做成知識付費課程。簡單道理複雜化,老規律變為新概念,本質是知識的通貨膨脹。

知識付費歸根結底只是工具,重點還是在消化知識,把知識變成有用的東西。知識焦慮不是花了錢,知識就變成了自己的。何況我們焦慮的哪裡是知識,其實是對自己的生活狀態、工作狀態不滿意。如果知識付費能解決你的焦慮,花錢消費也可以。所以知識付費真正解決的痛點是對於海量信息篩選的焦慮。

真的要解決焦慮,還是要靠系統化的學習,時間的投入,不斷調整自己的工作狀態和生活狀態。當生活和工作境遇慢慢改善,相信焦慮也會慢慢減輕。

知識付費能緩解90後的焦慮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