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鄉》中的《最後一課》,永不轉場

《我和我的家鄉》五個故事中,最打動我內心的是《最後一課》。

《我和我的家鄉》中的《最後一課》,永不轉場

今昔對比,時空轉場,情感釋放。

究竟是什麼樣的情感,讓觀眾在笑著捧腹的最後卻落淚不止?

補鞋子、雨中送顏料,推出記憶的牢。

二加二等於八?推出老人的滄桑和長大後的孩子們的無言以對。

悲喜轉換的情感力量,時空交錯的回憶定格。原來變老是一瞬間,而這個時候,回去,也許是最後的歸宿。

老人在瑞士是有名望的範教授,但是老年已至,患上了非常普遍的阿爾默茨症,胡言亂語,一下子說起了30年前的學校裡的一切。

老人的孩子為了圓父親的心願,就讓在老家的人們去重現1992年在豬圈邊的破爛校舍裡的一幕:舊桌椅,雞豬同行,漏水房,黯然失色的場景。在一番忙碌和笑話中,在人工降雨的背景裡,白髮範老師拿著搪瓷杯子和書本來到了教室,再上最後一課。

《我和我的家鄉》中的《最後一課》,永不轉場

這場景是否熟悉?

老師威嚴進教室,點名,每個孩子自豪響亮地說“到”,老師然後在黑板上寫幾個俊秀挺立的大字,於是破舊潮溼的教室裡,立刻顯得亮堂起來。孩子們拿出的都是簡陋的文具和摺頁的書本,坐在黑不溜秋的椅子上,就這樣,在老師的帶領下迎來送往一個個晨昏。

電影中,小演員對老師講自己畫的學校的景色,都是黑色的,但是他用浙江話說著:這裡是紅色的,這裡是藍色的,這裡是滑梯......因為沒有顏料畫出來,只能說出來。

老師記住了,他記在了心裡。

他用扇當傘,遮住顏料雨中奔跑,雖然最後一個踉蹌,顏料被大雨沖走。

《我和我的家鄉》中的《最後一課》,永不轉場

但是,那些村落孩子已經長大。

《我和我的家鄉》中的《最後一課》,永不轉場

當最後一幕,那斑斕美麗校園酣然出現在夜色中,出現在語無倫次、但記憶豐滿的老教師面前的時候;當那個畫著黑色學校的孩子長大成青年設計師,出現在老人面前時,老人終於明白了畫的意義。

這時的笑點全轉換成淚點。人生不就是:笑著笑著就哭了,哭著哭著就笑了。

《我和我的家鄉》中的《最後一課》,永不轉場

人,最終都會回到最初的期待中。

什麼是最初?用什麼來成全最初?

教育,師愛。

只有靠這些,才能成全最初。

離開學校的人生,不管走到天涯海角,不管有多大的輝煌展現,其實,越到後來,夜深人靜,或者倏然一刻,我們想到的只有最初:那些老師對我們的話語、他們試著遮掩的疲憊,那些書本給我們的啟迪,那些走過的不好走的泥濘小路給我們的衝撞。這些,是成全最初,也是成就最終。

《我和我的家鄉》中的《最後一課》,永不轉場

在現實鄉村裡,其實有許多這樣動人的故事。

2018年6月11日,河南信陽市獅河區董家河希望小學的二年級語文老師在護送學生過馬路時,保護孩子,被一輛失控的三輪車撞到在地,再也沒有起來。

在金溪縣左坊鎮清江小學的老師江昭奇,單腿。但38年來,沒有離開過講臺,在這所寄宿制學校裡,拄著柺杖,盡職盡責,培養孩子送出大山,然後寄望他們回來建設大山。

雲南省文山壯族自治州廣南縣的小學老師農加貴,不顧世俗,來到偏僻的“麻風村”教書一人,成為該村的第一個老師。30年如一日,一個人撐起一所學校。最初,只有一間土教室,墨水染黑的黑板,高矮不一的桌椅,沒有書,農老師就自己找來舊課本,從拼音、數字開始教其。一干就是30多年,用他的複式教學法,送走了100多名學生。

正如《最後一課》中,範老師說的,一開始只有2個學生,我就一家家的去勸說,讀書,也好過讓孩子養豬。

最好的老師是什麼?不是應試提分,而是從信念、從心靈上,去為孩子們求索,從感情上,推動孩子們前進。這一招一式,是善念的提攜,是善心的光輝。

《我和我的家鄉》中的《最後一課》,永不轉場

電影最後,響起的一首老歌,才真正讓人們的眼淚流下來。

那是八十年代的老歌,數百名國內音樂人做了《讓世界充滿愛》的公益歌曲,這是其中一首。歌詞緩緩流出,對我們這些從那個年代過來的、至今都能倒背如流的人來說,和著蒼老的範老師和朝氣的年輕人的對視、凝望,和著美麗校園和昔日泥濘的對比,讓觀眾在眼淚中,又感到濃濃的愛。

輕輕地捧著你的臉,為你把眼淚擦乾,這顆心永遠屬於你,告訴我不再孤單。

深深地凝望你的眼,不需要更多的語言,緊緊地握住你的手,這溫暖依舊未改變。

我們同歡樂,我們同忍受,我們懷著同樣的期待,我們同風雨,我們共追求,我們珍存同一樣的愛。

無論你我可曾相識,無論在眼前在天邊,真心的為你祝願,祝願你幸福平安。

電影中的這首歌,是徐崢請來千島湖當地一個公益書院的孩子們演唱的,而這個書院定期邀請音樂家去千島湖那裡教授孩子音樂。

在歌聲中,範老師踏在最初的土地上,他的微笑是幸福的,因為他真的就這麼找到了歸宿。而這歸宿,是他的師愛、慈愛的道場。

所以《最後一課》,永遠不是最後一課,而是人生的第一課。因為,那些善、那些念、那些想、那些愛,都會傳遞,如綿延的大山,連著一片。

教育的愛,愛的教育,貫穿人生全場,永不轉場。

《我和我的家鄉》中的《最後一課》,永不轉場

《我和我的家鄉》讓人暖人的地方,還有很多,但是都表達一個聲音,一個字“和”:走出家鄉是為了回到家鄉,分離是為了和,在外的求索是為了在內的幸福。

這是隻有中國人才明白的“和”,只有我們在這片土地上,自力更生,沐風櫛雨,心存善良,才得以綿延千年的真正綻放。

《我和我的家鄉》中的《最後一課》,永不轉場

浙江 千島湖

文/葉正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