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是什麼?該怎麼看?

數碼玩家MIchael


GDP是國內生產總值。要客觀地看待這一數字,一要人均來看,數值大了就是實力。二要控制由物價增長形成的GDP虛增。


賴何能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按市場價格計算的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常被公認為是衡量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

我國一直採用生產法+收入法來核算GDP。生產法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收入法增加值=薪酬總額+生產稅淨額+折舊+營業盈餘。第四次經濟普查後,從各個跡象看各地區已經全面實行收入法來核算,因為新的經濟形態,收入法更全面完整。

薪酬總額佔比GDP高達45%+,所以產業結構較好的城市,平均薪酬高、就業充分,GDP也必定水漲船高的。

每個地區或城市因為職能、級別、地理位置等等原因,造成產業結構千差萬別,有的農業佔比還較大,有的傳統工業為主,有的個體經濟發達,有的城市高新技術企業發達、金融業房地產業發達等等。

產業結構的不同,會導致GDP產生差異。

產業結構對於它的就業結構、平均薪酬影響非常大,進而影響了GDP、人均收入的構成。

薪酬總額又是佔比GDP高達45%以上,所以要獲得更多地區GDP,其實就是其一擴大工作崗位,產生更多二三產業就業人口(第一產業增值率太低,幾十萬農民才產生幾百億增加值,而幾十萬二三產就業人員可產生幾千億增加值),讓薪酬總額的基數擴大,同時也能產出更多稅收和利潤總額,這個是相輔相成的。

社會平均薪酬逐步提高,這個不光是GDP能夠提高更快,也能產生更多生產者獲得感和幸福感,在GDP不斷增長的同時,老百姓的口袋也能鼓起來。

喜歡本人文章的請關注、點贊、轉發,一鍵三連哦!---用數據說話的Data居士


Data居士


GDP有兩個重點,一個是“國內”,另一個是“生產總值”,概括地來說,GDP就是指在某一時間一個國家內生產所有物品和服務的市場總價值。

所以說,GDP是用來衡量國家的總體經濟狀況的,這就是它最大的作用,而人均GDP就是用來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

然後我們常說GDP共有三駕馬車,這也是GDP的三個組成部分:投資、消費和淨出口,我做了一幅圖,大概把這三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再次拆分了,這樣子可能會理解得更透徹。

最後我們來看看現時最新的數據:

能看到,上年我國的GDP總量在90.03萬億元,同比增速為6.60%,而同期美國143.43萬億元(20.49萬億美元),同比增速2.86%。

可以看個更直觀一點的數據,2018年我國有13.95億人,人均GDP為6.46萬元,而美國有3.27億人,人均GDP為44.26萬元。

差距之大,潛力之高,發展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