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癌痛藥物處方門診,不收入院的改為口服藥物治療…北京、大連、武漢醫院關心腫瘤患者的就醫

近日,“山河無恙,疫去春來——腫瘤與心血管醫生攜手同心”直播活動召開。該直播由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腫瘤心臟病學專家委員會和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CSC)腫瘤心臟病學學組共同主辦,CSC腫瘤心臟病學學組組長、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夏雲龍教授等醫學大咖,連線抗疫一線,在CSCO腫瘤心臟病學專家委員會主委、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劉基巍教授的主持下,共同探討疫情當下及結束後患者的管理工作和診療策略。


直播嘉賓:

  夏雲龍 教授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劉基巍 教授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商洪才 教授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於世英 教授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同濟醫院

  吳 鋼 教授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


開放癌痛藥物處方門診,不收入院的改為口服藥物治療…北京、大連、武漢醫院關心腫瘤患者的就醫

戰勝疫情曙光在前


於世英教授介紹,她所在腫瘤科有80%的醫護人員參加了前線工作,她投入到院組織的科普及網絡會診工作,為老年人、兒童、孕婦等不同背景的人,提高診治幫助。在疫情最艱難的時期,院裡開通了24 h網上發熱門診服務,300多位醫生在5 d接診了4萬5千多位患者,僅於世英教授本人就為300多位患者提供診療服務。網上醫療服務包括就醫開藥、海外義診幫助華人等措施,大大地緩解了民眾的恐慌。


吳鋼教授所在科室有1名護士在採集咽拭子過程中被感染,全科人員被隔離。在隔離期間,吳鋼教授也沒有放下對患者的診療,通過網上多個平臺為諸多患者提供了諮詢及支援幫助。解除隔離後,吳鋼教授參加了感染內科、發熱病房的工作。


吳鋼教授表示,目前院區恢復了“正常”的醫療活動,門診醫護人員三級防護,患者入院前需先排查新冠肺炎,包括血常規、肺CT、核酸陰性才可入住緩衝病房,在緩衝病房期間繼續行核酸檢測,陰性結果可轉診至專科病房繼續診治。


在心內科更加嚴格,患者入住新收病區觀察2~3 d後,轉入長住病區。就診患者從門診到正式治療平均需 4~5 d,但是對於急診患者經快速篩查新冠肺炎後,經有關部門批准後行下一步治療。


大家談

關注腫瘤心臟病學,關心腫瘤患者的就醫與保護


劉基巍教授:腫瘤患者在防疫期間,需要按照大連市防疫指揮部的意見,醫生評估治療的利弊關係做出適合的選擇。比如小細胞肺癌這類增殖較快的腫瘤,不能收入院時可改為口服藥物治療,有的腫瘤患者可能會延期治療。抗腫瘤治療帶來的免疫性肺炎及間質性肺炎需要與新冠肺炎鑑別診斷,整體不能放鬆抗疫。


於世英教授:雖然武漢地區的醫院已經恢復了正常工作,然而可能只是達到了疫情之前的50%,所有患者都需要篩查、過渡、緩衝之後才能治療,這種情況可能要持續半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這一階段的嚴格把控是必要的,保護醫務人員的同時也是保護患者。我們以郵寄藥物給患者等方式幫助患者治療,我院也開放了癌痛藥物處方門診,方便患者取止痛藥。在抗疫期間,新患者使用免疫治療藥物應慎重,因為免疫性肺炎確實很難與新冠肺炎鑑別。患者使用抗VEGF藥物期間要重視監測血壓,基層醫院應重視肌鈣蛋白等預警指標監測。


吳鋼教授:新冠疫情阻礙了腫瘤科和心臟科醫生定期對患者進行隨訪,尤其是老年患者不擅於利用網絡手段,信息閉塞,令部分患者感到無助。醫生和患者不能失去聯繫,所以醫生首先要注重視頻會診,通過視頻加強和患者的聯繫,其次要做好科普,讓患者知道自己的情況,知道自己需要做什麼,這樣才能緩解患者的無助情緒。利用遠程監測設備便於醫生了解患者病情,實現社區互助醫療,患者隨時諮詢很重要。


商洪才教授:我們一直在探索中西醫結合的腫瘤心臟病領域,已經組建學組,完成科研立項。中醫藥具有扶正,調節微環境的作用,共病是中醫和西醫深入研究之課題,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只有免疫力充足時,病症才能消除。


夏雲龍教授:遠程監護及可穿戴設備,可隨時監護生命體徵變化,具有降低院內感染等優勢。抗疫情期間,強化線上諮詢,對於指導腫瘤患者就醫作用巨大。在新的防疫形勢下,腫瘤及心臟病學專家攜手,西醫與中醫專家攜手,促進腫瘤心臟病學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