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鐵牛”被打撈後,為何露天放置?專家:技術不夠,無人能管

  1988年,永濟縣博物館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過長期的查訪勘探,於次年8月探明並出土了唐代開元年間的鐵牛、鐵人,這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關注。鐵牛是怎麼回事?它為何會出現在黃河,又為何會被掩埋在黃河水下這麼多年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好好講一講這隻鐵牛的故事。

“黃河鐵牛”被打撈後,為何露天放置?專家:技術不夠,無人能管

  鐵牛名叫開元鐵牛亦稱唐代鐵牛,位於永濟市城西十五公里,蒲州城西的黃河古道兩岸,各四尊。鑄於唐開元十三年,故因此得名。之所以要建造這個東西,其實就是為穩固蒲津浮橋。當然,這鐵牛除了起固定索橋作用外,還有其他很多作用。據史書所載,這些鐵牛放到河岸,對氾濫的黃河水是一種威懾。

“黃河鐵牛”被打撈後,為何露天放置?專家:技術不夠,無人能管

  鐵牛每尊高約1.9米,長約3米,寬約1.3米,牛尾後有橫軸,直徑約0.4米,長約2.3米。軸頭有紋飾,各軸不同,分別有連珠飾、菱花、卷草、蓮花等。不僅如此,鐵牛的造型也十分生動,看起來栩栩如生,讓人感嘆其不凡的工藝。而且在鐵牛的上下部位均有鑄範縫痕跡,可看出當時的澆鑄、範塊痕跡,表現出當時鑄造的非凡的工藝技術。

“黃河鐵牛”被打撈後,為何露天放置?專家:技術不夠,無人能管

  開封鐵牛稱得上是世界橋樑建築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它曾被我國的橋樑專家茅以升評價為:“浮橋地錨中,以浦津橋鐵牛錨最為著名”,出土的四尊鐵牛十分雄偉,壯碩異常,每尊鐵牛旁都有一個牽牛鐵人,造型精美,栩栩如生。根據史書記載,加上現代的科學研究,表明了,這四尊鐵牛都起著栓鐵索的作用的,而這鐵索又連著黃河大浮橋,而這一浮橋。就是溝通山西、陝西、河南三省的重要橋樑。儘管四尊大鐵牛固守的地方雖已遠離河道,但他們都是唐代國力強盛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歷史見證。

“黃河鐵牛”被打撈後,為何露天放置?專家:技術不夠,無人能管

  ​可是,這些文物的保護現在卻出現了問題。一般的文物出土後,都會被保存在專門的地方,並且還由專業人士來保管,但是,這黃河鐵牛在重見天日後,卻一直安置在露天河岸上,這是什麼情況呢?其實並不是專家不想保護這些文物,而是因為就連專家也不很清楚應該如何保護它們,所以也就這樣擱置下來。而且,這一難題不僅發生在中國,全世界都面臨這個問題。所以在沒有弄清楚這些文物如何保護時,把它放在那個地方,或許才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