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一个不可思议的情节告诉你,为什么诸葛必输司马必赢

说起《三国演义》的结局,很多人都忍不住喟然长叹:魏蜀吴三国争雄,到最后却谁也不是“雄”,统一天下的竟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太子少傅,出人意料。而这个太子少傅不是别人,正是被很多人称为“坏人”的司马懿。

《三国演义》一个不可思议的情节告诉你,为什么诸葛必输司马必赢

很多专家学者及史爱好者在谈到司马懿为什么会成为最后的赢家时,都会条分缕析,对人物进行各种诠释、总结,然后得出某人必胜、某国必败的必然性结论。比如:

蜀国之败,在于五虎将后国无将才、盲目北伐,凭诸葛一人无力回天;

吴国之失,在于国无明君,官吏上下沆瀣一气治国无德、荒淫无道遭致灭亡;

司马之胜,在其卓识非凡、眼光独到、知人善任、谋定而后动,动而百发百中破敌无数……

《三国演义》一个不可思议的情节告诉你,为什么诸葛必输司马必赢

确实,这些分析和观点都很有道理,而如果要按照历史经验教训进行严格讨论的话,上述这些结论其实还都是说得过去的。因为按照历史唯物史观,魏蜀吴最后被逐一击破,司马懿夺得天下,其实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必然。凡是被灭的,都不符合历史发展进程和客观规律,他们都有着各自的“硬伤”。

以蜀国为例,“蜀汉灭亡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关羽狂妄自大失荆州;刘备意气用事征讨东吴火烧连营八百里;后主昏庸无能掣肘北伐;诸葛亮用人不当操之过急战略失误……每一事都足以导致蜀国战事岌岌可危。

相比之下,司马懿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曹主当政称病不出十余年;受诸葛战场羞辱隐忍不发;韬光养晦抓住时机篡夺政权,进而统一天下……每一事都可成为司马懿日后称霸的预言。

《三国演义》一个不可思议的情节告诉你,为什么诸葛必输司马必赢

但是,请注意!

这些可能是后世学人根据正史所载研究后得出的学术结论,但回归到小说本身,关于为什么司马懿最后会赢 ,或许没有人注意到一个非常“狗血”、“神奇”,很令人“无语”的情节,就是司马懿本来已经被诸葛亮用计围困于上方谷,但就在被烧死的关键时刻,突然奇迹般地得救了:老天下了一场雨,扑灭了所有火!

我们看一看当时是什么样的形势:“山上火箭射下,地雷一齐突出,草房内干柴都着,刮刮杂杂,火势冲天”。

《三国演义》一个不可思议的情节告诉你,为什么诸葛必输司马必赢

试问,在这种死路一条的绝境里,有谁能够突出重围生还的吗?连司马懿自己都觉得要完蛋了,“惊得手足无措,乃下马抱二子大哭曰:'我父子三人皆死于此处矣!'”堂堂司马大元帅临死时像个小孩一样哭嚎,让人笑话!那些说司马懿如何有韬有略、有权有谋,诸葛亮如何战略失误、用人不当的,这次还能找出什么理由来解释吗?

没错,你可以说诸葛亮功败垂成是历史必然,司马懿权倾天下是历史必然,但那属于严肃历史的讨论范畴。

《三国演义》一个不可思议的情节告诉你,为什么诸葛必输司马必赢

而小说里,就在这次具有全局性决定意义的战役上,诸葛亮可没有用人不当,没有战略失策,没有贻误战机,没有后主掣肘,没有操之过急……总之,从施计、执行、选人,到部署、合围、总攻,所有的一切都是这么天衣无缝,堪称完美,然而却依然失败,败于天,败于不可描述,败于不可思议,难道连天意也是历史的必然?

《三国演义》一个不可思议的情节告诉你,为什么诸葛必输司马必赢

难怪孔明只好叹曰: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不可强也!

这就是全书对诸葛亮必输而司马懿必胜的终极评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