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最新研究:新冠病毒特性的三大重要發現!

4月1日,德國慕尼黑、柏林和英國劍橋團隊在《Nature》上發表了《Virological assessment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VID-2019》一文。

《自然》最新研究:新冠病毒特性的三大重要發現!

上面是研究論文開頭部分的截圖,方便有興趣者找原文閱讀。

該研究拿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做對照的方式,顯示了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的許多不同。

文章有力支持了新冠病毒無症狀者感染者具有傳染性。

該文章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新冠病毒的三大重要發現。

第一大重要發現:

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出現輕微症狀後的五天內,病毒可在病人的咽喉以及肺部活躍複製。而且,在患者的整個病程中,這五天最具有傳染性。在患者出現症狀9天后,儘管患者的樣本里還能夠驗出相當高的病毒量,不過再也不能成功分離出有傳染性的新冠病毒。

也就是說,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出現症狀9天后,即使核酸檢測是陽性的,但是,該患者很可能已經沒有傳染性了。

我們知道,同樣作為冠狀病毒的SARS病毒。SARS病毒感染者,一般在出現症狀7-10天后,患者樣本中檢測到的病毒量才會達到最高峰。

也就是說,SARS病毒感染者,一般在出現症狀7-10天后傳染性才達到高峰。

新冠病毒很特別,在出現症狀的5天內,患者樣本中的新冠病毒RNA量就到達巔峰值。而且峰值可以高出同樣病期SARS病毒感染者樣本濃度的1000倍!

這個重大發現,就能說明為什麼新冠病毒能有如此驚人的傳染力。

第二個重大發現,就是在新冠肺炎患者樣本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的RNA ,並不一定就表示患者具有傳染性,並不一定表示該樣本中具有感染活性的新冠病毒。

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感染者是不是具有傳染性,和以下因素有關:

1、患者症狀出現的時間。患者出現症狀的前5天最有傳染性。但是,患者出現症狀9天后,就算樣本中核酸陽性,也沒有了傳染性。

如果這點被證實,我們許多出院病人,只要發病到出院已經超過9天,即使他的樣本核酸檢測陽性,也沒有必要隔離了。

2、患者樣本中的病毒量。

研究者認為患者樣本中病毒濃度1000000copies/ml或可作為取代PCR陰性反應作為的傳染性的指徵。

如果這個觀點可證實,那麼,很多臨床已無症狀又已完成隔離10天以上的確診病患就能至少離開負壓隔離病房。這樣可以節省很多醫療資源。

3、不同檢體採集來源不同,傳染性也不同。

很多不同檢體中都能發現COVID-19病毒核酸,但樣本的傳染性不同。

如果測得同樣的病毒核酸量,痰液的傳染性最高也最持續,相較之下、糞便中PCR病毒量雖能測得、但均未能分離出活性病毒。

因此、呼吸道保護、也就是戴口罩,仍可能是預防COVID-19感染的最重要關鍵因素。

4、抗病毒抗體陽性血清轉換(seroconversion):

患者血清中出現抗病毒抗體,不代表病毒已經消失,只能表示抗病毒抗體轉陽後有助於患者體內病毒量下降加快。

要留意的是,患者沒有臨床症狀,不一定代表他的體內新冠病毒量減少。

這表示,無症狀感染者仍舊會有很強的傳染性。

第三個重要發現,是可使用SARS-CoV抗體進行免疫螢光法IIF 及 IgG/IgM抗體量測定COVID-19病人產生血清轉換。

機體的免疫系統在受到抗原(包括細菌、病毒、甚至自身腫瘤細胞等)刺激後會產生抗體,我們從免疫細胞(B細胞)開始產生抗體算起,將血清中無法檢測到抗體至能夠檢測到抗體的這個"轉換點"定義為血清轉換。

簡單地說,我們可以用SARS的檢驗試劑方法,可以檢測COVID-19。

這也是新冠肺炎病毒早期被檢測機構檢測為“SARS病毒”的原因。

新冠病毒感染者,感染7天時,用SARS的檢驗試劑方法檢測到約50%的人新冠病毒陽性, 感染14天可用SARS的檢驗試劑方法檢測到新冠病毒陽性。研究也顯示其他4種Co-V抗體間也具有共通性。

這篇研究結果三大重要發現,有很重大的意義,參考文章來看,目前新冠病毒的臨床診療決策以及防疫措施,需要一些改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