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席地而坐》那個沉靜又震撼的時刻成為了絕唱

幾個很喜歡的地方:1. 每段主人公行走時攝影機跟著主人公背影的長鏡頭,還有花倫的配樂,彷徨失措之感淋漓盡致。2. 最後一幕車燈照在夜路,踢毽子群象似真似幻。有些像貝拉塔爾,尤其是"大象"這個意象令人不禁想到《鯨魚馬戲團》。有些鏡頭大量的留白讓人悶得喘不上氣,

《大象席地而坐》那個沉靜又震撼的時刻成為了絕唱

接近4個小時令人窒息的真實和沉重,感嘆導演年紀輕輕都經歷了什麼才拍出這樣的電影,優秀的演員們,緊湊不安的劇本,素淨灰調的攝影,冷處理的分鏡節奏,整體完成度都在中上水平,可以說是瑕不掩瑜的長篇處女作,群戲時長確實會比普通男女主角的電影長很多,無奈電影公司水太深,導演的自殺有自身的情緒問題,但更多的應該是對現在整個利益至上的惡俗社會充滿了絕望,只能用生命換回作品署名權,除了理解就是可惜,雖然沒人真的會了解另一個人的內心,同是抑鬱症,無藥可救只能學著放過自己,跟周圍和解。

《大象席地而坐》那個沉靜又震撼的時刻成為了絕唱

大霧瀰漫的悲傷,每個人都囿於圄囹,誰都不曉該怎樣對抗匪夷所思卻又線性的現實,於是大家都寄望於那頭大象能成為他們下一步的目的,但沒有人能夠到達。社會環境賦予的不公只能靠個人行為解決,其中的一個直接選項是逃避,在大霧之中朝著大象坐著的方位挪移,每一步都更深地邁入歉疚中去。但他們又如何生氣呢?發洩的對象太龐大,看不見,能意識到的,只有大霧,以及光線在大霧中經過無數次折射反射後,製造出來的氤氳與昏暗。他們因為太執著於自我而盲視,可那些“不瞎”的人們,卻又做著穿過大霧又遇大霧的樣板戲。每個人都是瞎的,都認為最後能看到那頭席地而坐的大象,縱使是活了半個多世紀,且確定大象是虛像的老頭兒,也不能擺脫來自虛構的拯救,私心與騏驥生成的宿命根本逃不掉。青年導演的死亡,也將屏幕裡的劇渡到了三次元,使霧更濃、更暗淡。

《大象席地而坐》那個沉靜又震撼的時刻成為了絕唱

沉重壓抑、充滿絕望。把生活裡所有的陰暗和悲傷都攤出來,攤在寒冷的日子裡。沉默的青年和陰鬱的老人,中年人的苟活,細密的負面情緒時刻扎著你的心。滿洲里的大象不願意逃離痛苦,陰霾下的人們無力掙扎。在夜行的大巴車停下之時,在遙遠的黑暗中傳來大象的聲嘶力竭,那個沉靜又震撼的時刻成為了絕唱

《大象席地而坐》那個沉靜又震撼的時刻成為了絕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