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春天》:這次的青春不再狗血,而是一個個選擇題。

《過春天》:這次的青春不再狗血,而是一個個選擇題。

記憶中,從趙薇拍的《致青春》後,一大批國產青春電影開始紛紛上映。各種歌曲和小說也紛紛改編,想跟青春電影沾上邊。畢竟,孩子們的錢最好賺了嘛,選中一個青春小說,再請幾個流量明星,再出現一點早戀墮胎的戲碼,一部標準流水線青春電影就完成了。

《過春天》:這次的青春不再狗血,而是一個個選擇題。

而這次,《過春天》不一樣。與其說這是一部青春電影,不如說這是一部在特定的環境下,一個正值青春期的少女對自己對世界的探索與認識。電影的英文片名叫《The Crossing》,意為十字路口。青春期的少女遇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開始面臨選擇。

《過春天》:這次的青春不再狗血,而是一個個選擇題。

主人公佩佩是個出生在香港,長在深圳的16歲少女。她還有個身份是“單非仔”(一般指會把父母一方是香港的在香港出生的孩子)。這樣的身份,使得她從小就沉默寡言。可是外表看起來再怎麼冷漠,內心還是熱的。跟大多數青春期少女一樣渴望被注意、渴望被愛。

《過春天》:這次的青春不再狗血,而是一個個選擇題。

後來阿豪出現在佩佩的世界。阿豪是個二典型的問題青年。早早就輟學,在社會上闖蕩。長的十分清秀,肚子上還有一個鯊魚紋身。阿豪家裡是街邊開大排檔的,在這樣的家裡長大,阿豪早早就懂得了一個道理:萬事要靠自己。

《過春天》:這次的青春不再狗血,而是一個個選擇題。

直到他們遇到了彼此,從朋友開始,每天一起過活著。友情開始,然後是愛情未滿。可是青春期的喜歡,總是會因為一點點的成長和對世界的改觀,每天變的不一樣。今天覺得喜歡,明天就討厭了。就這樣,兩人互相喜歡這,又有點默契的遠離著。

《過春天》:這次的青春不再狗血,而是一個個選擇題。

《過春天》不僅僅是關於佩佩的愛情,還有友情、親情的羈絆。佩佩這一路,不斷的遇到一個又一個的十字路口,一次又一次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哪怕並不算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