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之前的美國到底有多強大?》

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大規模對外戰爭。可以說,這場戰爭中敵人的戰爭能力在中國戰爭史上是空前不遇的。

這個敵人就是美國,剛剛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國。那麼美國當時有多強大?只用少數幾組數據可以清楚地看到當時美國的實力。

首先,工業方面。工業是一個國家發展中最重要的材料生產部門之一。早在19世紀末,美國已發展成為世界上的主要工業強國。進入20世紀後,美國地域遼闊,特殊的地理位置也使美國成為世界資本的熱門投資目的地。特別是在兩次世界大戰的前夕,大量資本逃離歐洲而進入美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世界對武器的需求激增,大量的武器訂單像雪花一樣飛抵美國,直接導致美國四處開花,大大小小的裝配線開始日夜趕工。據統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工業產值保持了15%的年增長率。即使在1942年,美國參戰之後,它仍在迅速發展。

這主要是由於美國的特殊地理位置。當其他世界大國被戰爭摧毀時,美國就像一個天堂,在那時基本上成為了世界的工廠。

美國是二戰時期世界上最強大國家。不誇張的說,盟軍能打贏軸心國主要是美國人的功勞。美國人的強大不僅僅體現在美軍軍事力量上的強大,更體現在美國國力的強大。二戰時期的美國國力已經強大到讓德意日和英蘇中望塵莫及的地步。美國的經濟非常發達,二戰結束時美國工業生產能力已經佔到了全球的一半,經濟總量佔全世界的60%。二戰中,美國人生產了世界70%的石油,而德意日卻在為缺少石油一籌莫展。可以說,二戰中美國人用石油淹沒了軸心國。

美國參戰後,在其經濟實力的支持下武器生產能力大增,到1943年已經成為盟軍軍火的主要供應者[具體武器生產狀況如下].到1945年,美軍總兵力達到1050萬人其軍事工業的規模已經發展到可以年產飛機4萬架,坦克2萬輛的水平,二戰時美國共生產8萬輛坦克,有進4萬輛是位於底特律的克萊斯特工廠生產的M4謝爾曼坦克.

美國早在二戰初期就已經是世界經濟強國,1940年美國GDP達到2000多億美圓,當時德國才500多億美元。日本只有100多億美元。美國的GDP比德國、蘇聯、英國、法國、日本的總和還要多,美國工業生產能力更是強大,當年太平洋上美國“約克城”號受重創,日本人判定需要2個月才能修復,美國人只用了36小時就完成了,能力及效率可見一斑。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偷襲了美國珍珠港,一度重創了美國的太平洋艦隊,造成了美國海軍13艘大型戰艦沉沒或受損、343架飛機損傷、傷亡3649人的慘重損失,也使得日本海軍一度取得了太平洋上的制海權。然而當時橫行東亞已經半個多世紀的日本卻根本沒想到其到底它惹了什麼龐然大物。

在1940年的時候,美軍還是小綿羊的狀態,以其陸軍為例,當時僅有4個步兵師和1個裝甲師,總兵力不過10萬人,坦克僅有300餘輛。好在當時羅斯福總統嗅到了戰爭的氣味,在之後有所擴充,但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國國內的戰爭動員潛力還沒有被激發出來。

然而1941年12月之後,美國全國進入了大動員,無數青年參軍,大量工廠開始生產軍工製品。到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美軍突然從一個小個子膨脹到了1050萬人的龐大規模,其軍工廠生產的大量武器從美洲大陸開到了前線。

不到四年時間美國生產了多少武器呢?

海軍方面造了航空母艦(包括護航航母)131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48艘、驅逐艦355艘、護衛艦498艘、潛艇203艘;加上一些其他艦艇,到1945年美國海軍有各型艦船10759艘、總噸位1382萬噸,兵力規模擴充到了385萬人。

陸戰裝備方面美國生產了坦克和自行火炮102351輛、大炮372431門、軍用車輛350萬輛,其他槍械彈藥無數,美國陸軍也擴充到了正規軍89個師,600多萬人(美國陸軍還有大量配屬部隊),此外還有50萬人的海軍陸戰隊。空中方面,美國一共生產了296429架各種飛機。

上述裝備除了美軍自己使用外還大量援助盟國,比如蘇聯便得到了飛機近1.5萬架、坦克7000輛。

日本有多少呢?

日本在相同時間段內海上裝備只生產了航母15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6艘、驅逐艦63艘、潛艇126艘;陸戰方面僅生產了少量輕型坦克和604門105毫米以上重炮以及中型火炮6512門;空戰方面戰機雖然不少,但是很多都是自殺機,基本也沒什麼技術含量。最後也難怪被秒成渣了。

朝鮮戰爭時期中美差距巨大,為什麼美國還會敗?

70年前在朝鮮半島發生的那場戰爭,最終以美軍被志願軍從中朝邊境打到三八線附近,最後簽訂《停戰協定》、南北朝鮮對峙結束。這場戰爭的中國指揮官彭德懷元帥說“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為什麼中國在中美雙方實力相差懸殊的條件下仍能獲得最後的勝利呢?

從中美雙方經濟上來看,雙方的經濟指標存在數量級的差距。美國的工業總產值佔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總產值的一半以上,1950年美國的鋼產量達到8772萬噸,小麥產量佔資本主義世界總產量的30%以上,工農業總產值達到1507億美元。1949年,美國的黃金儲備價值為247億多美元,佔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黃金儲備總量的70%。美國還是當時世界上科技最發達的國家,擁有世界上群體最大、水準最高的科技人才儲備。

而中國百廢待興,連年不斷的戰爭使中國薄弱的民族工業遭到徹底的破壞,作為經濟基礎的小農經濟也尚未恢復,到1950年,新中國的工農業總產值僅為574億元人民幣,以當時的匯率計算,換算成美元不過100多億美元,還不夠美國工農業總產值的尾數。以一些具體的工業指標進行對比,可能對中美經濟差距瞭解更透徹 。以1949年的中美工業經濟指標對比,發電量分別為43.1億度和3451億度,粗鋼產量分別為15.8萬噸和7074萬噸,煤炭產量分別為3243萬噸和43597萬噸,焦炭產量分別為54萬噸和5773萬噸,原油產量分別為12.1萬噸和24892萬噸,天然氣產量分別為0.07億立方米和1535億立方米。從中可以看出,中美各項工業經濟指標基本上存在100倍以上差距,其中天然氣由於技術的差距更是達到了驚人的2萬倍。從發電量和能源產量可以看出中國與美國在工業生產的巨大差距;在鋼產量和原油產量代表國防能力轉化的年代,中美的鋼產量和原油產量的巨大差距決定了中美軍事實力的不可忽視的差距。

從軍事裝備上來看,中美武器裝備存在代差,美國的武器裝備代表二戰後最先進的立體化作戰裝備水平,中國的武器裝備還停留在一戰前,並且缺乏壓制火力。美國作為為世界級的軍事強國,它擁有大規模的殺傷武器原子彈,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性能先進的作戰飛機,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海軍艦隊,當二戰結束時,美國仍有18艘航母正在建造中,其航空母艦的數量和總噸位佔世界航母的80%。美軍的一個步兵師裝備坦克140多輛,70毫米火炮330門,陸軍的火力配備居世界之最,大量的裝甲車輛和汽車使美軍完全實現現代化。此外,美軍擁有世界最先進的空軍 ,擁有一大批飛行時長超過數百甚至上千小時的老飛行員,可以及時給予地面部隊以及時火力支援,亦可以通過大量的運輸機完成空降補給。

中國軍隊尚未完成正規化建設,直到1959年才具備師一級武器裝備的自給生產,此時只能簡單的輕武器,火炮和坦克以及飛機完全不具備生產能力,武器裝備可以說是萬國牌。中國軍隊每個陸軍軍70毫米火炮也僅有190多門,是美軍一個師裝備的一半兒,而且大部分還是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繳獲的舊式火炮,部隊基本上依靠鐵腳板行軍,有限的汽

車進行運輸補給還面臨美軍空中優勢的轟炸,造成志願軍後勤的極大困難。整個戰爭期間,中國海軍也沒有參戰,至於空軍都是些由陸軍轉過來的飛行員,飛行時間不過幾十個小時,也沒有空戰經驗。

在所有人看來,以中美之間的巨大經濟和軍事差距,美國人贏定了,但結果是志願軍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蹟,成功的將戰線穩定在三八線,迫使聯合國軍簽訂了《停戰協定》,中國的國際地位也得到空前提高,一躍成為一個有重要影響的大國。為什麼中國人民志願軍能夠勝利呢?

一、美國人的盲目自信,不相信中國會派兵進入朝鮮,中國軍隊的突然入朝造成了美軍戰略上的被動。聯合國軍第一任司令麥克阿瑟將軍在二戰期間的軍事成功和剛剛過去的仁川登陸戰中樹立了崇高的威信,同時也形成美國政府和軍隊了對麥克阿瑟的迷信,麥克阿瑟一度聲稱要在聖誕節前結束戰爭,中國軍隊的入朝使聯合國軍在第一次戰役中遭受了巨大打擊。

二、中國軍隊深深意識到了自己的裝備差距,因此採用了靈活的戰略戰術與敵人戰鬥。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集結了第九兵團的近10萬兵力完成對美陸戰一師15000人的包圍,本想以6:1優勢兵力全殲美軍陸戰一師,但在巨大的裝備差距面前,志願軍雖給美軍造成了極大的殺傷,仍然被大部分美軍突圍了出去。志願軍在意識到中美巨大的火力差距後,不再進行大規模的迂迴包抄,而是集結優勢兵力對美軍營以下部隊採取“零敲牛皮糖”的積少成多的打法。朝鮮戰爭進入陣地防禦戰後,由於美軍強大的地空火力,志願軍很難在裸露的陣地上長期堅守,為了防禦敵軍炮火和航空火力打擊,志願軍需要進行地下土工作業,將部隊隱蔽在地下幾米深的坑道里,因此志願軍在整個朝鮮整個期間,志願軍共挖了長達1250公里的坑道,各種塹壕、交通壕長達6240公里,既減少了一線部隊面對美軍的強大的火力威脅,又減輕了自己的傷亡,正是這種戰術手段保證了上甘嶺戰役志願軍在美軍那樣高密度的彈藥傾瀉下仍能堅守陣地,最終贏得勝利。朝鮮戰爭進入僵持狀態,白天美軍利用其強大的地空火力迫使志願軍撤離陣地,晚上志願軍利用夜色作為掩護潛伏到離美軍陣地近百米的地方,突然襲擊美軍佔領白天放棄的陣地,發揮近戰夜戰優勢,而美軍的炮兵和航空火力無法發揮作用,始終使志願軍的防線穩固如山。因此朝鮮戰爭有這樣一句話:白天是美國人的,黑夜是志願軍的。

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中國人民志願軍雖然鋼少,但是氣多,朝鮮戰爭湧現了一大批先進的英模人物;反觀美軍在遠離本土萬里之外的朝鮮半島作戰,國內和軍內反戰情緒嚴重。如上甘嶺戰役中的黃繼光烈士以身體堵搶眼,為部隊進攻贏得時間,最終使得後續部隊能夠攻下597.9高地,邱少云為了不暴露部隊的潛伏行動,強忍著被活活燒死的巨大疼痛,正是一批批的先烈的英勇犧牲換取了戰爭的勝利 。很多經歷過朝鮮戰爭的老兵說,美國人作戰怕死,一旦失去戰場優勢,志願軍高喊繳槍不殺,很多美軍就會失去抵抗,同時曠日持久的戰爭也使美國國內掀起了反戰遊行活動。

四、美國國內核心領導層並不打算和中國發生一場大規模戰爭,朝鮮戰爭是出乎美國人意料的一場戰爭,當時的中蘇關係出現矛盾和分歧,蘇聯想獲得遠東的出海口,而且還有中長鐵路以及蘇聯在東北的利益,美國國防部長艾奇遜發佈了國防白皮書,打算放棄臺灣和朝鮮半島,以此來拉攏中國,分化瓦解蘇聯和中國關係,因為強大的蘇聯是美國的戰略對手,如果蘇聯和中國聯手,那個局面不是美國人希望看到的,恰巧金日成看到中國的統一,而且美國想放棄了韓國,金日成也想統一朝鮮,因此朝鮮戰爭爆發了,但是韓國根本不是朝鮮的對手,就在韓國岌岌可危的時候,美國決定出兵朝鮮,但是在美軍越過了三八線之後,我國周恩來總理宣佈如果美軍打過了38線,中國就會出兵朝鮮。可是美國並沒有在意,直到我們打敗了美軍,美國核心領導層決定不擴大朝鮮戰爭的規模,因為它如果和中國大打一場,就會消耗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而蘇聯可以漁翁得利,所以朝鮮戰爭是一次出乎意料的中國和美國的一場意外的碰撞。

經過朝鮮戰爭,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蘇聯看到了我們的國際共產主義精神,因此對我國大力援助,直到斯大林逝世之後的赫魯曉夫上臺,中蘇關係惡化,但是我們從朝鮮戰爭中獲得了很多的利益,所以當年毛主席決定出兵朝鮮,是一個極其正確的決定,他說的“打則利益極大,不打則危害極大。”“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朝鮮戰爭之前的美國到底有多強大?》
《朝鮮戰爭之前的美國到底有多強大?》
《朝鮮戰爭之前的美國到底有多強大?》《朝鮮戰爭之前的美國到底有多強大?》
《朝鮮戰爭之前的美國到底有多強大?》《朝鮮戰爭之前的美國到底有多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