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兵精神是我們民族的本質


鐵道兵精神是我們民族的本質


鐵道兵精神是我們民族的本質

作者:原四師十八團修理連陳志軍


鐵道兵精神是我們民族的本質


鐵道兵精神是我們民族的本質



最近戰友陸世亮轉給我幾個視頻。打開一看,原來是“北京鐵道兵戰友藝術團合唱團”參加北京電視臺“金色時光”欄目的演出片段。當年的鐵道兵戰友們身穿六五式軍裝,一下就把我吸引住了。六五式軍裝最突出的特徵就是領章帽徽,紅色的帽徽紅領章,像嘹亮的軍號啟動著我的記憶,召喚著我的靈魂。



特別是我發現合唱團中還有我們鐵四師戰友,陳朝凱,顧忠良,楊青,應該不止這幾個,他們看去像當年一樣朝氣蓬勃年輕漂亮,具有強烈的帶入感。那時我們朝夕相處,同呼吸共命運,所以此時此刻,他們的參與就是我的參與,他們的歌聲就是我的歌聲。我發現一個秘密,不論過去多少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或更多,都不重要,我們彼此相距的不是年華不是歲月,而是一身六五式軍裝,一副領章帽徽,只要我們穿上這身軍裝,戴上領章帽徽,我們就像當年一樣意氣風發氣吞山河!這麼一來時間就連上了,一切恍如昨日,陳朝凱出勤時站在卡車上,不慎頭部被一根電線劃傷血流滿面,他堅持不下火線,包紮後繼續完成任務。我跟顧忠良發燒同住一間病室,在那些夕陽無限的晚霞裡,我們並肩走過蜿蜒的山路,傾訴著改天換地的豪邁情懷。還有楊青她們女兵們,她們才是天底下最美的女孩子,男兵是最可愛的人,女兵加一條,是最美麗的人。

看著戰友們昂揚的面容,聽著他們嘹亮的歌聲,我不禁熱淚盈眶,陷入深深地思考。我是七一年兵,從入伍到今天,時光畢竟過去近五十個年頭,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改革開放讓五千年曆史華麗轉身,幾十年的發展歷程竟穿越了五千年的漫長距離,當代無數志士仁人包括我們自己,所苦苦追尋的強國之路,竟被“改開”二字迎刃而解,中國人民無疑在創造著奇蹟!然而,無論人們的觀念怎樣變化,生活方式如何改善,鐵道兵改天換地的英雄氣魄,鐵道兵的精神,依然是跨時代的,絲毫不過時,仍是我們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力量源泉,究竟是為什麼,這顯然是任何政治術語或政治口號無法解釋的。


道理只能從我們民族的悠久歷史中尋找。中華民族歷來就是創造文明創造奇蹟的民族,大禹治水開啟了中華文明的立命之時,接下來還有都江堰工程,趙州橋的創建,南北大運河的溝通,萬里長城的構築,五千年來我們正是在不斷改天換地中豐富著中華文化,形成了我們民族特有的“不信邪,不服輸”,不屈不撓的人文精神。鐵道兵精神的出現正是歷史精華的延續,是中華文明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從精神到物質的再度呈現,這就是我們民族的本質。我們不是今天才這樣,我們一直這樣,我們還將繼續這樣下去,以鐵道兵的名義,以民族的名義,永不中斷。

鐵道兵精神是我們民族的本質


鐵道兵精神是我們民族的本質



衷心祝賀北京鐵道兵戰友藝術團在北京臺“金色時光”欄目中的演出獲得巨大成功。不管相隔多遠,天下鐵兵是一家,你們都代表著每一名鐵道兵戰士,你們是鐵道兵的驕傲。讓我們接著幹吧,這是我們共同的心願,更是我們共同的使命。


2020年10月13日


鐵道兵精神是我們民族的本質


作者:陳志軍


陳志軍,筆名陳九,旅美作家。原鐵道兵四師十八團修理連戰士。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工經系。後赴美攻讀國際事務碩士,信息系統管理碩士。現任紐約市政府數據中心主任。陳九多年從事文學創作,曾任海外華文作 家筆會會長。第14屆百花文學獎獲得者。
部分照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