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破相”品质不佳?找准发病原因,防治并举才管用

当你在菜市场买马铃薯时,你会选择外皮好看的,还是起疙瘩“破相”的呢?想必你的答案是:外皮好看的,而“破相”的马铃薯往往是卖不上好价。

在炎炎夏日里,农户正在忙碌着采收马铃薯,并按照品相、个头进行分类装筐。此时,两筐马铃薯也没闲着,传来一段段的对话,马铃薯甲正用羡慕的口吻,对马铃薯乙说:“真是羡慕你,有一层漂亮的表皮,能卖上好价格,而我们表皮起了疙瘩,卖相差恐怕只能低价处理了”。马铃薯甲说:“不要难过,不是你的错,要是农户加强管理,你们也会和我一样有好价格。”

马铃薯“破相”品质不佳?找准发病原因,防治并举才管用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马铃薯“破相”呢?是土壤原因、品种原因,还是发生了病虫害呢?

在栽培马铃薯过程中不难发现,除了虫害啃咬会让马铃薯“破相”外,病害的侵染显得更为猖狂。而引起马铃薯表皮起疙瘩,多半是发生了疮痂病或粉痂病,其中又以疮痂病的危害表现的更为突出。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瞧瞧疮痂病的发病特征、发病原因,从中找出防治疮痂病的方法,减少马铃薯“破相”的发生。

马铃薯“破相”品质不佳?找准发病原因,防治并举才管用

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病特征

马铃薯疮痂病在表皮上的特征概括:褐色、斑点、硬痂、裂纹。

疮痂病的发生从幼薯开始,先给小薯块的表皮带了褐色的小斑点,随着幼薯的膨大,表皮上的斑点也渐渐从小变大,面积也从窄变宽,可以用“由点成片”来形容,尤其是薯块长到鸡蛋般大小时,危害的表现更为明显。到病害的中后期,薯块上的病斑逐渐变硬痂,周围还会伴有开裂的纹路。发病严重的薯块,斑块的中间部分会向里轻微鼓起或略有凹陷,并且病斑边缘还会微微翘起,表皮比正常的薯块略显粗糙。因疮痂病在薯块上的危害状,会比在植株上的体现更早,农户不易在早期通过植株长势来判断,所以等到发现时往往“为时已晚”,薯块多数已经有不可逆的损伤,因此早期的预防措施就显得很重要。

疮痂病和粉痂病并非同一病害,需要区别对待。虽然这两种病害仅一字之差,但是表现出来的症状还是有很大区别。粉痂病发生常开始于根部,根上会有一个个豆粒般大小的“瘤”,继而危害薯块,被侵染的薯块有疱斑、粉状物,地面上的植株有枝细、叶薄的“病态状”。疮痂病和粉痂病都会使表皮起疙瘩,让原本光滑的马铃薯“破相”,失去良好的商品价值。

马铃薯“破相”品质不佳?找准发病原因,防治并举才管用

马铃薯易发生疮痂病的原因

病害发生和品种有关:在栽培马铃薯的过程中,同一地块种过不同品种的马铃薯,有的发病较少、较轻,而有的发病严重、危害大。并且不难发现一个特点,表皮粗、厚的马铃薯往往抗病性较好,发病少且轻,而表皮较光滑且皮薄的,往往更容易受到疮痂病的危害。农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品种进行栽培,减少疮痂病的发病机会。

病害发生和种薯有关:疮痂病的发生,并不会随着采收而结束,而会在贮藏期继续“潜 伏”,同时还会随着种薯的新一轮栽培,将病害传染到“下一代”,造成恶性循环,使新的薯块品质下降。所以要对种薯进行挑选、筛查、剔除,要避免选用本身带有疮痂病的薯块,并对薯块进行杀菌消毒处理。

马铃薯“破相”品质不佳?找准发病原因,防治并举才管用

病害发生和土壤有关:

疮痂病的病菌,除了能够“潜 伏”于种薯上,还有一个重要的藏身之所--土壤。尤其是偏中性、微碱性地块,或者是连茬、土壤卫生条件差的老菜地,更容易发生疮痂病,且有发病速度更快,防治难度加大等特点。这也就不难解释,明明用的是抗病好的品种,明明种薯是健康的,明明种薯也经过严格的杀菌消毒过程,而播种之后长出来的是病薯。想想是不是忽视了土壤的因素呢?

病害发生和病菌特点有关:

马铃薯疮痂病是一种放线菌,病原为疮痂链霉菌,它的危害并不是短暂的,而是能够不断的延续,且主要是通过种薯和土壤开始新一轮的侵染。侵染的突破口多为马铃薯的薯眼、摩擦伤口、虫害伤口等,相比于潮湿土壤而言,干燥的土壤更容易加快病害的速度,雨水的流动还能够带着病菌“四处游荡”。疮痂病发病适温范围广,可在18~30℃左右发生,春末和秋末是疮痂病的发生较重的两个时段。

马铃薯“破相”品质不佳?找准发病原因,防治并举才管用

防止马铃薯疮痂病带来的损失,需用“防+治”的管理模式

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有一个这样的规律,现蕾期开始发病、膨大期速度加快、木栓化后减缓,并且病斑一旦形成就不可逆转,会让马铃薯的品质下降。那么想要减少疮痂病带来的损失,可不能等到病害侵染后才着手,而是要预防在前,防治紧跟其后,用“防+治”的管理模式,来减少马铃薯疮痂病带来的损失。

首先,在种薯的选择上要把关,不同品种马铃薯对抗病害的能力不同,像皮厚实颜色深的马铃薯较少发生疮痂病,而皮薄色浅的马铃薯更容易发生,所以要选择抗病害能力强的品种。同时还要注意疮痂病的病菌可藏于薯块内,因此勿从病区留种薯,以免种薯带菌传播给“下一代”。为了保证种薯的健康、高效、品质佳,可以在栽培之前进行杀菌消毒处理,不管是要切块的大薯,还是不需切块的小薯,这都是关键性的一步。处理薯块时,可以使用稀释后的福尔马林或多菌灵消毒,另外要注意使用的刀具也要消毒。

马铃薯“破相”品质不佳?找准发病原因,防治并举才管用

其次,要进行合理的轮作,可不敢在同一地块连茬栽培,可和豆类、谷类、百合科等其他类作物,进行2~3年以上的轮作。在PH值<6的土壤中栽培更为合适,不要选板结、缺水、肥力差的偏碱性土壤。在种薯栽培前,给土壤进行深翻、晾晒、闷土等操作,利用夏季高温来达到消毒的目的。也可以利用五氯硝基苯、威百亩等药剂,来查 sha土壤中的病菌。

再次,加强栽培管理,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降低病害发生的范围和程度。可以改变平垄的栽培模式,采用高垄微沟的栽培模式,有助于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同时可进行中耕培土管理,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尤其是碰上高温天气时,要更关注对水分的管理。此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植株本身的抗性,进行科学施肥和综合施肥,让植株在所需的肥料上,除了有氮磷钾之外,还有其他的中微量元素,满足生长的多方需求。

马铃薯“破相”品质不佳?找准发病原因,防治并举才管用

最后,疮痂病从结薯开始就有机会发生,想要减少疮痂病的危害,需要在马铃薯现蕾前形成保护性防治。可以使用灌根或者喷洒的方式,将病菌拒绝于“门外”。

可参考使用的药剂有: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乙酸铜可湿性粉剂,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叶枯唑可湿性粉剂,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等。使用药剂时,以交替使用效果更佳,一般为间隔7~10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3~4次。不过要注意不同的药剂,在使用上有所不同,使用新药剂前记得看说明书,当然也可以直接咨询当地的农技站。

马铃薯“破相”品质不佳?找准发病原因,防治并举才管用

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并非偶然,能够躲藏在种薯内传播给下一代,也可以躲藏在土壤中对健薯进行侵染。另外疮痂病的发生,除了会受到病菌本身的影响外,栽培管理的粗放还是精细,也是影响马铃薯品质的因素。因此,想要减少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就需要用“防+治”的管理模式,一方面在栽培前对土壤、种薯需进行杀菌消毒,另一方面还有加强田间栽培管理,并在发病前和发病处,及时采用药剂控制病害的进一步发展。这样多种防治举措并用,才能够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