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衝突的歷史淵源

歷史上,印巴同為英屬印度,位於亞洲南部,與中國、緬甸、阿富汗、伊朗等國相鄰。印度和巴基斯坦本是出於同一母體的兩個國家,也是南亞次大陸上矛盾最尖銳的兩個國家,包括領土、民族、宗教和軍備之爭的綜合性、長期性矛盾與爭端摻雜其中。

印巴衝突的歷史淵源

1947年6月3日,印度總督蒙巴頓提出了印度獨立方案--"蒙巴頓方案"。根據《蒙巴頓方案》將印度一分為三,即印度教徒的 印度、伊斯蘭教徒的巴基斯坦和王公土邦。規定各王公土邦有權按自願原則選擇加入上述兩個國家,或保持同英國的舊有關係。這樣一來,印度兩大教派政黨,即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圍繞國家統一還是分治,以及爭奪各王公土邦,展開了激烈鬥爭,兩大教派間發生了大規模仇殺事件。1947年8月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分治後,分治矛盾以及民族、宗教、領土等各種矛盾愈益加深。

印巴衝突的歷史淵源

半個多世紀以來,印巴關係時緊時緩,雙方在克什米爾地區的武裝衝突幾乎從未中斷。兩國不斷髮生衝突的原因,歸根到底是克什米爾問題。

克什米爾是"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的簡稱,位於印度、巴基斯坦、中國、阿富汗之間,面積約為19萬平方公里。克什米爾問題是"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造成的。根據《蒙巴頓方案》,對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卻規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決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獨立。當時,克什米爾地區77%的人口為穆斯林,他們傾向加入巴基斯坦; 克什米爾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願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後又傾向加入印度。因此,印巴分治時,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未能得到解決。

印巴衝突的歷史淵源

印、巴分治後不久,雙方為爭奪克什米爾主權爆發了三次戰爭。1947年10月巴軍隊進入克什米爾,在這個形勢下王公急忙宣佈加入印度,於是印度軍隊以此為理由進入克什米爾,引發了第一次印巴戰爭。1965年和1971年印巴又發生了兩次大規模戰爭,但雙方對克什米爾的控制格局沒有改變,矛盾也無法解決。因為,穆斯林佔多數的克什米爾加入印度,等於 “兩個民族理論”不成立,巴基斯坦建國理論不成立;如果加入巴基斯坦,由“一個民族理論”不成立,也即“兩個民族理論”成立,那就意味著不僅克什米爾歸屬巴基斯坦,印度國內其它穆斯林佔多數的地區還可以分離。因此,在克什米爾爭端上,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沒有妥協的餘地。

印巴衝突的歷史淵源

印巴的歷史矛盾導致未來兩國的和解之路必將漫長而複雜,首先,兩國必須找到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方式解決克什米爾問題。其次,兩國應儘可能擴大外交聯繫和人民之間的交流,增進了解,加強合作,化解歷史仇恨。然而,長期的矛盾要想化解不是能夠一蹴而就的,兩國需要有更大的智慧、善意和耐心,才能摒棄前嫌,化解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