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大位的為何必須是嫡長子,是名分還是權力的需要

自古以來,在皇位的繼承上,很少有廢嫡立庶的,在國家的動亂中,往往也是因為皇帝想要廢除太子而立其他兒子而引起的,最著名的就是周幽王和趙武靈王,一個導致國家的滅亡,一個讓自己活活餓死。

繼承大位的為何必須是嫡長子,是名分還是權力的需要

嫡長子在皇位的繼承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權利的延續,另一方面關乎著國家的興衰,那麼,帝王為何會鍾情立嫡長子為繼承人呢?

在古代社會,由於結婚年齡早,許多女人往往十四五歲就有了孩子,無論是皇室還是大富之家,第一個孩子得到的優待是很豐厚的,這不僅僅體現在能夠吮吸第一口奶上,它所代表的是更多潛在的東西,比如權勢、比如家業、比如優先選擇權,於是,在萬千寵愛中,嫡長子在優厚的待遇中漸漸長大,因為年齡的關係,在學識和見識方面都有機會去好好學習,這為以後的繼承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也有的生來不肖,難成大器,仍然被確立為繼承人,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白痴皇帝司馬衷,雖然他作為次子,但實際上也等同長子了,果不其然,他用他的智力讓晉朝亂成了一鍋粥。

而立嫡長子,雖然說是名分的束縛,但更多的卻是權力的遊戲。從嫡長子出生時起,王公貴族和大臣就把寶壓在了他身上,期待著有朝一日得到榮華富貴,所以一旦皇帝有廢除太子的意向時,大臣總是據理力爭。

周宣王也幹過廢嫡立庶的事,結果導致庶子被殺,人們迎立嫡長子。

話說魯武公派長子伯御和小兒子戲來朝見周宣王,周宣王很喜歡戲,就把他立為繼承人,仲山父就勸諫說:“不可以這麼做,您現在立少不立長,魯必犯王命而不從,冒犯王命必然出兵討伐,所以發出命令不可以不順從名分,如果命令得不到施行,那麼政令很難立足,施行而不順從名分,老百姓必然拋棄您。”

在此,仲山父說出了帝王必須立嫡長子的原因:令之不行,政之不立,行而不順,民將棄上。而之所以不敢變更的原因,乃是為了穩定江山,穩定民心。

繼承大位的為何必須是嫡長子,是名分還是權力的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