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习春风绿江岸】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提速 发展含绿增多

岳阳广电全媒体讯(记者 李名虎 彭杨 云溪台 谢陈文 曹潜 )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两年来,岳阳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处理好快与慢、加与减、破与立、当下与长远的关系,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今天的《习习春风绿江岸》,我们一起走进现代化的工业园区,看我市如何用新兴产业链建设推动转型升级,重塑充满活力的经济生态。


在湖南绿色化工产业园,这家化工企业因常年排放不达标,多次被勒令停产整改。虽然企业每年投入数百万元提质改造环保设施,但还是因为先天基础薄弱,一直处在达标生产与关停整改的临界点上。
岳阳中科华昂精细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海燕:这里没做好就这里打块补丁,那里没做好就那里打块补丁,不停地在整改,所以整个装置一直没办法满负荷运行。
2019年底,吴海燕下定决心,将整个厂区推倒重建,按照国家最新的环保规范标准,对生产工艺及废水、废气、废渣等环保处理设施进行重新规划设计,打造一个全新高效的绿色发展企业。
岳阳中科华昂精细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海燕:水治理、气治理都可以达标排放,所以我们的装置可以满负荷地运行,这个经济效益还是可以期待的。
在园区,像中科华昂这样推倒重建或技术改造的企业还有17家,年内都将建成投产,届时可有效拉动石化产业链中上游产品由低端化、高耗能向高产值、绿色化发展。
湖南绿色化工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徐丽华:我们从源头就能够对这个排放进行一些绿色指标的制定、标准化的制定,那么它的下游也应该是按照上游的标准来执行,最后就是我们整个社会这个产品排放会持续下降,我们整个环境也会得到大的改善。

记者彭杨:环保要求的提高,倒逼着企业转型升级。但是阵痛过后,给企业带来的将是一个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崭新局面。这边是推倒重建和技术改造,另一边己内酰胺走出了一条搬迁扩能的发展之路。
这些半透明的晶体颗粒是聚酰胺切片,别看它只有米粒般大小,通过进一步加工,就可以成为日用纺织品、汽车零部件、电子元器件及轨道交通装备等行业的常用原料。始建于1989年的巴陵石化己内酰胺事业部位于中心城区,由于装置分散集成度较低、上下游规模不配套等因素,造成主装置生产消耗成本较高,产品竞争力有待提高。去年底,湖南省、岳阳市与中石化集团、巴陵石化公司多次对接,决定通过搬迁新建,将己内酰胺生产规模从年产30万吨扩能到60万吨,同时减少三分之二的污染物排放,实现集约发展、绿色发展。
已内酰胺项目云溪区指挥部综合协调组组长徐丽华:己内酰胺项目入驻我们园区后,将会起到栽下一棵树,带活一片林的效果。通过这个项目,将吸引下游纺丝、工程塑料等产业入驻园区,将形成一个新的千亿产业集群。
距离湖南绿色化工产业园不到5公里,以新金宝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正在城陵矶新港区培育壮大。这样一台喷墨打印机共由1200余个零部件组装而成,大约需要700家供应商分别提供。城陵矶新港区计划配套招商50家上游企业入驻,目前已有9家在新港区和综保区建成投产。

城陵矶综合保税区经济发展局局长贺嵩云:随着新金宝产量的日益提升和华为高端制造自营项目的快速投产,我们产业集聚的形势会越来越好,为我们未来千亿电子信息产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彻底改变过去岳阳“一化”独大的发展格局,打破化工围江的困局,两年来,我市结合各园区特色和产业实际,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定位,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培育新动能,着力引进一批战略性、旗舰型和龙头化的新兴产业项目,初步建立形成了石油化工及新材料、电子信息、航运物流、食品加工等12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力争到2025年产业链规模突破1万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的80%以上,真正走出一条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