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各位父母: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紀,和孩子做“朋友”

文/小熊育兒日記

很多孩子現在都追求平等,一些教育專家也主張家長和孩子做朋友,和孩子建立平等關係,但是這些都是存在一個適應的階段,並不是指一直都和孩子做朋友。

有很多家長都面臨這樣的問題,孩子特別調皮,怎麼管教都沒有作用;明明不讓做的事情,非要去做、去嘗試。

致各位父母: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紀,和孩子做“朋友”

不知道家長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乖巧的寶寶突然變得這麼調皮?

這還是要從孩子的生長髮育開始說起,孩子在3歲左右,獨立意識開始萌發,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依靠父母;3-6歲,則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這個階段也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他們剛剛體會到權利的好處,於是開始對周圍的一切進行探索。

這就是所謂的3歲看大,7歲看老。那麼家長和孩子的教育關係也就是從此時開始一步步建立起來的。上學之後,會有老師、家長開始建議尊重孩子,從跟孩子做朋友開始。

家長要注意時間點,一般都是在孩子上學之後,才會有這種建議,而不是孩子有獨立意識就這樣的。

致各位父母: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紀,和孩子做“朋友”

我們先看一個例子

之前有過一檔真人秀節目,明星走進校園擔任表演課程的老師。佟大為帶的班級,有一個女生,一天沒有去上課也沒有請假;在一群人的擔心之下,這個女生隔了幾天再次出現。

佟大為問:“這幾天去哪了?為什麼不請假?”

女生則表示擔心考試不過關,膽怯,所以選擇逃跑了。在佟大為在對這個女生進行教育的時候,另外一個女生站了起來:“我覺你不應該這樣,你應該做我們的朋友;而不是站在老師的角度批評我們,我覺得你沒資格當老師。”

致各位父母: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紀,和孩子做“朋友”

佟大為質問女孩:“在這個學校裡,我的第一職位是什麼?作為老師,我需要對你們的安全負責;她不聲不響消失幾天的時間,萬一出了什麼事,我怎麼跟你們交代?怎麼跟她的父母交代?你來這學習是為了跟我交朋友的嗎?”

這個例子我覺得很生動的反應了這個社會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人們太在乎自己的第二身份了,而忘記自己的第一職責是什麼。家長一心為以後做準備,和孩子做朋友,卻忘了自己的第一職責是培養孩子的好性格、好習慣,給孩子建立規則意識。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必須心存敬畏,才能走的長遠;如果沒有敬畏心,那沒有任何人、任何事物能束縛住他。

致各位父母: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紀,和孩子做“朋友”

各位父母,千萬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紀和孩子做朋友

1.樹立規則

在孩子獨立意識萌發的時候,家長就可以有意識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了。從小事做起,與孩子共同制定規則。

規矩從孩子小的時候就一點一點的建立,孩子的潛意識中就會逐漸有規則的輪廓,為以後打下基礎。

致各位父母: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紀,和孩子做“朋友”

2.定下規則就要監督實施

立規矩的目的就是要幫助孩子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控制,雖然孩子的自控力不強,但也是一種束縛。

當孩子違反規則的時候,之前定好的懲罰就必須要實施;家長不能妥協或者心軟,讓孩子認為規則是沒有底線的。

3.父母言而有信

規則不是針對孩子自己的,父母也參與其中。父母必須嚴格遵守自己制定的規則,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皮亞傑曾經說:“真正的老師,不是隻滿足於教會孩子知識,而是做孩子的導師,引導孩子主動去追求和探索未知事物。”

而父母就是孩子對規則意識探索的第一任導師。

致各位父母: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紀,和孩子做“朋友”

你期待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以身作則,示範給孩子看。給孩子立規矩一定不能太晚,等到過了這個時間段,孩子可能就不再聽從你的管教了。

致各位父母: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紀,和孩子做“朋友”

教育孩子這條路本身就崎嶇難走,家長走到一些誤區是常有的事情,畢竟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我們也只能在學習中進步;如果你覺得在這條路走的太累太辛苦,可以藉助一些外界的幫助。

給大家安利我反覆翻閱一套的書,幫助我處理了很多教育孩子的難題。

《正面管教》、《聽孩子說勝過對孩子說》、《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好父母不吼不叫》、《好性格讓孩子受用終生》

致各位父母: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紀,和孩子做“朋友”

這5本書結合了生活的實際案例,從孩子蠻橫、叛逆、孤僻、自卑、厭學等一系列問題出發,教會家長如何正確引導孩子,不吼不叫把話說到孩子心裡去,走進孩子的內心,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