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為什麼簡稱“黔”,而不是“貴”?

今天來介紹介紹我得家鄉!

貴州省位於中國西南地區,簡稱為“黔”。很多人不知道為什麼貴州並非簡稱“貴”,而簡稱“黔”呢?實際上,“貴”是貴陽的簡稱,而貴州一詞也和貴陽有諸多的關係,原來的貴州就是指今天的貴陽。而黔的範圍更大,歷史更悠久,因而歷史上都將貴州省簡稱為“黔省”。為什麼選擇黔作為貴州的簡稱?這得追溯到戰國時代。

一、從黔中郡到黔中道

戰國時代,今天的烏江下游和沅江上游一帶被稱為黔中,楚國曾在此設立過黔中郡。楚國黔中郡的郡治在辰州。《史記正義》載:“楚黔中郡,其故城在辰州西二十里,皆盤瓠之後也”。戰國後期,秦國佔領了楚國的黔中郡和巫郡,並將兩郡合併為新的黔中郡,郡治在今沅陵。考古學家曾在沅陵出土過大量的黔中郡文物。

西漢初年,將黔中郡改為武陵郡,從此此地又稱為武陵,而武陵山就是如此得名。武陵之名出現後,便沿襲到魏晉南北朝。東晉時期的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寫道“武陵人捕魚為業……”,從此,武陵開始成為桃源、故鄉的代稱。武陵郡的管轄範圍,也就相當於今天的武陵山區。

貴州為什麼簡稱“黔”,而不是“貴”?

隋朝時期,廢除了武陵郡,設立了黔州,置彭水縣。當時田宗顯成為黔州刺史,開始了田氏在黔東北的世襲統治。唐朝時期,在州之上設置道,黔州最初隸屬於江南道。開元年間,分江南道為江南西道、江南東道和黔中道。黔中道管轄雲貴高原東部地區,包括今天貴州省的大部分地區,以及原黔中郡(武陵郡—黔州)。黔中道德中心在黔州,而黔州的中心在彭水。

從黔中郡到黔州、在到黔中道,“黔”字所能代表的地區已經代表今天的整個貴州省,甚至更大。除了貴州省簡稱黔以外,重慶有黔江、湖南有黔陽等稱呼,都是在黔中道的範圍之內。唐朝後期柳宗元寫下的《黔之驢》,講的應該是發生在黔中道東部沅江地區的故事,因為柳宗元曾被貶永州,這裡是江南西道和黔中道的交界地帶。該時期黔中的風景就已經被人們所認可,孟郊在《贈黔府王中丞楚》中寫道“舊說天下山,半在黔中青。又聞天下泉,半落黔中鳴。 ”白居易在《送蕭處士遊黔南》中寫道“不醉黔中爭去得,磨圍山月正蒼蒼。”

宋朝時期,黔州隸屬於夔州路。由於播州楊氏、水西羅氏、水東宋氏的崛起,黔州不在管轄播州(遵義一帶)、貴州(貴陽一帶)、水西(畢節一帶),該時期黔州能直接控制的為原黔中郡地區,還有代理管轄烏江以南的羈縻府。該時期,黔作為武陵山地區的地名已經深入人心,黃庭堅有詞雲“黔中桃李可尋芳”、“萬里黔中一漏天”。

二、從貴州城到貴州省

貴州原名叫做矩州,是唐朝黔中道的一個羈縻州,也就是今天的貴陽一帶。五代時期,水西的烏蠻彝族佔領了矩州,公元974年,烏蠻首領普貴進京面聖,由於方言的緣故,將“矩”讀作“櫃”音,而在宋朝的敕書中便記載為:“惟爾貴州,遠在要荒”,這是貴州一詞第一次出現,但是在當時矩州之名沒有改,普貴被封為矩州刺史。南宋時期,蠻州(開陽)的宋氏強大,佔領了矩州和今天的龍里、貴定、甕安、息烽等地,1209年,南宋朝廷冊封宋永高為貴州經略安撫使,從此,矩州改名貴州。

宋氏土司在歷史上被稱為“水東宋氏”。元朝,水東宋氏被迫臣服,元朝在此建立土司制度,設八番順元等處宣慰司。明朝建立後,開始大規模修建城牆,貴陽正式成為一座有規模的城市。而後,明朝設置貴州宣慰司管轄水東宋氏和水西安氏之地,其中心在貴州城。隨後,貴州名稱的範圍不斷擴大。1413年,思州田氏滅亡,永樂帝將思州和水東、水西合併,建立了貴州布政使司,也就是貴州省。1600年,播州楊氏滅亡,分為平越府和遵義府,將平越府劃給貴州,遵義府劃給四川。1727年,將遵義府劃給貴州。從此,“貴州”從貴陽擴展到整個省。

貴州為什麼簡稱“黔”,而不是“貴”?

1476年,在貴州宣慰司南部的程番(惠水)設立程番府,成為貴州的行政中心。隆慶二年(1568)程番府徙治貴州城,成為省會。在這個時期,貴州城開始有了貴陽的名稱,王陽明在詩中便有“貴陽”的名字。1569年,更名貴陽府。從此貴陽一名正式出現。貴陽得名於“貴山之南”。貴陽府的管轄範圍包括開陽、修文、息烽、龍里、貴定、長順、惠水、羅甸。

從這個發展過程來看,貴州一詞來源於貴陽地區的矩州,貴州和貴陽同源。因為貴州實際上是貴陽的擴大。因而,一般以“貴”作為貴陽的簡稱,如在交通領域,有貴南高鐵、貴昆鐵路、貴廣高鐵、貴遵高速公路等等。雖然官方有認為貴陽簡稱“築”,但實際上民間並不認可。

三、貴州建省後,簡稱依然叫做“黔”

1413年,貴州布政使司成立,到如今已經有了600年的歷史了,在這600年的時間裡,貴州一直都簡稱為“黔”。例如,明朝的徐霞客在其《徐霞客遊記》中,將貴州部分遊記命名為《黔遊記》,而清代遵義國學大師莫友芝在收錄一本明朝貴州詩人的詩篇,定名為《黔詩紀略》。當時的貴州通往各地的交通要道,均已黔為簡稱,如川黔驛道。四川每年向貴州販運大量的食鹽,叫做“川鹽入黔”,因而,黔作為貴州的簡稱,自從建省以後就十分的穩固的。

不過,貴州省的面積雖然不斷在擴大,如今也不過17萬平方公里,還遠遠沒有達到唐朝黔中道30萬平方公里的規模。從地理上看,貴州省只是四大土司拼湊而成的省,並非一個單獨的地理單元,因而在經濟發展上也受到了諸多的限制。例如,同屬於雲貴高原東部的武陵山區被分割到了貴州、重慶、湖南和湖北四省,導致本來交通區位較為優越的武陵地區成為各省的交通死角,如貴州的黔東北,湖北鄂西南,湖南湘西,渝東南。

今天貴州省最大的河流——烏江,漢朝到魏晉叫做涪陵水、唐宋叫做黔江、務川、德江等,元朝後才叫做烏江。從本義來看,烏表示黑,黔也表示黑,而德也代表黑。《史記》記載,秦始皇尚黑,該河水為德水,將黎民叫做黔首。今天的烏江已經不叫黔江了,但是烏江沿岸還有叫做黔江的小城。由於貴州省的省會在貴陽市,這裡比較靠近地理中心。因而黔中現在已經成為了貴陽周圍的稱呼,而原本的黔中,現在稱為黔東,或者黔東北,現在有了黔南、黔西南、黔西、黔北等地理稱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