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谷奇謀未被採納,魏延到底冤不冤

提到子午谷奇謀,總能引起大家討論的興趣,畢竟這種沒有被事實驗證的假設,往往眾說紛紜但很難有定論。好比關公戰秦瓊,怎麼說都有理。


子午谷奇謀未被採納,魏延到底冤不冤


大部分知道子午谷奇謀是通過《三國演義》。

忽哨馬報道:“魏主曹睿遣駙馬夏侯楙,調關中諸路軍馬,前來拒敵。”魏延上帳獻策曰:“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無謀。延願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循秦嶺以東,當子午谷而投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夏侯楙若聞某驟至,必然棄城望橫門邸閣而走。某卻從東方而來,丞相可大驅士馬,自斜谷而進。如此行之,則咸陽以西,一舉可定也。”孔明笑曰:“此非萬全之計也。汝欺中原無好人物,倘有人進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殺,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傷銳氣。決不可用。”魏延又曰:“丞相兵從大路進發,彼必盡起關中之兵,於路迎敵,則曠日持久,何時而得中原?”孔明曰:“吾從隴右取平坦大路,依法進兵,何憂不勝!”遂不用魏延之計。魏延怏怏不悅。 —— 《三國演義》


子午谷奇謀未被採納,魏延到底冤不冤


羅貫中先生在創作《三國演義》的時候應該是參考了《魏略》中的記載。

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比東方相合聚。”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 —— 《魏略》

以長安為目標,絕無勝算


子午谷奇謀未被採納,魏延到底冤不冤


兩者的記述相差無幾,子午谷奇謀,矛頭直指長安。如果當真如此,諸葛亮不予採納絕對是萬分正確。長安作為漢朝舊都,雍州治所,城防設施必然健全,易守難攻。即使魏延靠著奇兵出擊,趁著魏軍沒有防備勉強攻破城門,又或者夏侯楙果真怯而無謀,棄城就跑,想要佔據這座城市本身就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大概率會被拖延到巷戰。

周圍可都是虎視眈眈的魏軍,只要有一個人率軍救城,諸葛亮兵出斜谷恐怕也難以保證魏延全身而退,更別提通過佔領長安蠶食周邊諸郡了。


子午谷奇謀未被採納,魏延到底冤不冤


兵發潼關、武關,如果順利出谷,第一次北伐最有可能成功

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 《三國志》

三國志的記載和《魏略》有所不同,魏延所圖並不是重鎮長安,而是潼關。輕兵奔襲,從背後攻佔潼關、武關,阻擋魏軍救援,來個甕中捉鱉。

況且第一次北伐時,曹魏的防守重點在東吳方面,接到蜀軍北伐的消息,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未做抵抗直接投誠。如果此時蜀軍再佔領了潼關,直接切斷各州縣和曹魏大軍的聯繫,相信望風而降的就不只是三郡了。


子午谷奇謀未被採納,魏延到底冤不冤


始,國家以蜀中惟有劉備。備既死,數歲寂然無聲,是以略無備預;而卒聞亮出,朝野恐懼,隴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時應亮。 —— 《魏略》

子午谷奇謀凶多吉少,乃是天意


子午谷奇謀未被採納,魏延到底冤不冤


魏延在獻計的時候提到了韓信故事,指的是大名鼎鼎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幾百年前韓信已經做到的事情,為什麼諸葛亮還持保留意見?

原因是西漢初期,一次地震改變了漢水的走向,導致韓信時代暗度陳倉的優勢全然不再。韓信可以利用水路快速調動軍隊,運輸糧草,這些便利,到了諸葛亮時代,一點也享受不上了。蜀軍本就是山地兵,應對多種地形作戰不在話下,但是糧草運輸就成了大問題,要不然也不會有木牛流馬的傳說了。


子午谷奇謀未被採納,魏延到底冤不冤


如果不能快速供應糧草,曹魏軍隊堅壁清野,將很快使進攻的蜀軍變成孤軍。後期司馬懿用的就是這一招,諸葛亮送女子服飾羞辱他照樣堅守不出。

因為一場地震,由蜀地終得天下的秦漢故事再無可能,這難道不是天意?


子午谷奇謀未被採納,魏延到底冤不冤


子午谷奇謀是一場賭博,然而十賭九輸

後世還真有不少人現身說法,驗證過子午谷奇謀。


子午谷奇謀未被採納,魏延到底冤不冤


先是魏國的曹真,反過來想從子午谷進攻漢中,結果大雨瓢潑,一個月才走了一半路程,耗資巨大,無奈退兵。

東晉桓溫妄圖兩路夾擊前秦,派遣司馬勳自漢中出子午谷,結果還沒出谷就被苻雄率領軍隊打得大敗。

明末起義軍領袖高迎祥,從四川到陝西,走的就是子午谷,結果被明將孫傳庭用招募四個月的新兵全殲,自己也受傷被俘。


子午谷奇謀未被採納,魏延到底冤不冤


能否順利出谷成了子午谷奇謀成功的首要條件,出去了不一定成功,但出不去絕對摺本。諸葛亮擔憂敵軍在山谷中截殺蜀軍,絕對不是隨口說說。


我是賀五窩,很高興和你暢聊歷史,期待你的點贊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