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臺紀事 | 傳承千年的都江堰清明放水大典


蘭臺紀事 | 傳承千年的都江堰清明放水大典

​清明節,與春節、端午、中秋並稱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一個對全球華人都具有特別意義的日子。慎終追遠、郊遊踏青,清明節的調性是疏淡而安靜的。這一天,適合遠足,適合徒步,更適合思考。

對於成都人來說,清明節期間,除了吃青團、放風箏、祭祖掃墓這一系列“常規動作”之外,還可以有另外一種選擇:到都江堰觀看放水節。今年,放水節暫停舉辦,但跟這一成都獨有的民俗節慶有關的檔案故事,還是很值得跟大夥兒聊一聊。


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試試


『都江堰』

世界自然、文化、灌溉“三遺產”

下面這份檔案來自都江堰市檔案館,形成於1938年,標題為“四川省水利局都江堰工程處廿七年度歲修內外江截水至開水日期一覽表”。


蘭臺紀事 | 傳承千年的都江堰清明放水大典

都江堰歲修檔案 (都江堰市檔案館藏)

檔案的正文除了詳細記錄當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內外江“祀神截水”“封合榪槎龍口”和“斷流”的準確日期之外,還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那就是:1938年的4月11日,都江堰內江開堰放水。

古堰放水是川西最古老的民俗之一,起源於公元前2世紀,那時四川盆地因江河縱橫且地勢平坦,澇災頻繁。蜀地郡守李冰率領民眾興修水利,歷時八年終於建成。

蘭臺紀事 | 傳承千年的都江堰清明放水大典

李冰修建都江堰

取“成都”“岷江”“水堰”之意,這一水利工程取名“都江堰”,所在縣域,因“灌溉之源”得名“灌縣”。成都平原從此“水旱從人,不知飢謹”,被譽為“天府之國”。

蘭臺紀事 | 傳承千年的都江堰清明放水大典

都江堰灌溉下的成都平原

據瞭解,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大型水利工程,至今仍灌溉滋養著川西30多個縣市的近千畝良田,都江堰市也由此成為擁有世界文化、自然、灌溉工程“三遺產”的城市。


蘭臺紀事 | 傳承千年的都江堰清明放水大典

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


『放水節』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都江堰一直保持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就是持續2000多年的“歲修”制度:冬季用榪槎合龍截斷江流、清理河道、修護灌溉堰體,次年春耕時節再開閘放水,灌溉農田。

蘭臺紀事 | 傳承千年的都江堰清明放水大典

蘭臺紀事 | 傳承千年的都江堰清明放水大典

1910年前後的都江堰風貌和放水節盛況

這個開閘放水的日子,一般選在“春分”和“穀雨”之間。公元978年,北宋政府定“清明節”為“放水節”,由地方官員親自主持“祀水”大典,紀念李冰父子,祈求風調雨順。實際操作中,成都地方政府會根據當年農曆節令與修堰工期的不同,將開堰放水的日子,選定在清明節前後一週之內。

從下面這張拍攝於1910年前後的老照片可以看到:放水節這天,斷流的河灘上,身著不同民族服裝的男男女女、大人小孩,摩肩接踵宛如長龍不見首尾。


蘭臺紀事 | 傳承千年的都江堰清明放水大典

身著民族服裝的人們參加放水節 (都江堰市檔案館藏)

江面上矗立著一長排三角形的木頭樁子,下面是一道堤壩。一群漢子正拽著一根粗大的繩子,只等三聲炮響,大夥兒使勁一拉,河壩決堤,岷江水就將奔瀉而出。美麗的天府之國新一年春耕夏種,秋收冬藏的畫卷,由此展開,一年一度的放水節,也傳承至今。


蘭臺紀事 | 傳承千年的都江堰清明放水大典

蘭臺紀事 | 傳承千年的都江堰清明放水大典

砍榪槎放水 (都江堰市檔案館藏)

1957年,都江堰修建電動閘門後,放水節一度中斷。1990年,都江堰市恢復了這一傳統節日,並將其擴展為集放水節、藝術節、燈會、花會、物資交流會為一體的文化民俗盛典。2006年,這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蘭臺紀事 | 傳承千年的都江堰清明放水大典

蘭臺紀事 | 傳承千年的都江堰清明放水大典

都江堰現代放水節

古老的放水節,將繼續見證成都人民在新時代的新創造、新生活。


蘭臺寄語

都江堰灌溉川西平原兩千年,在讓一隅百姓免受水澇災害的同時,還滋養了廣袤的土地。這一偉大的歷史工程之所以長盛不衰、永續利用,也在於它千年來保持了嚴格的歲修制度。水靈潤城,千年前祖先就用與自然平衡的手法無壩引水、生態灌溉,今天我們也聚焦綠色發展、生態發展。無論是古堰放水還是打造美麗宜居公園城市,都是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最好方式。


本稿件均為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成都檔案”公眾號


部分未署名圖片因客觀原因

無法知曉相關權利人

請相關權利人與我們聯繫以協商相關事宜


蘭臺紀事 | 傳承千年的都江堰清明放水大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