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惡意,女性應該如何自處?

面對惡意,女性應該如何自處?


01

法國存在主義作家,女權運動的創始人之一西蒙娜·德·波伏娃說過一句既讓人痛心又無比正確的話:“ 女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工作來縮短與男性的距離的;只有工作才能為其帶來真正的自由。


面對惡意,女性應該如何自處?


現代女性更多地開始創造自己的價值,不再以丈夫和孩子為半徑畫圓。越來越多閃閃發光的職場女性出現在影視劇中,這也說明了女性在現今社會越來越注重個人成長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完美關係》中雷厲風行的斯黛拉;《我的前半生》中獨立女性代表,擁有名言“戒指好看,我可以自己買”的唐晶;熱播劇《夫妻的世界》中手撕出軌丈夫的池善宇,這些有力度的女性角色無一不在代表著,現代女性對於獨立與勇氣的追求。

但同時,女性的心理問題也是一直存在並且非常嚴重的。堅強如斯黛拉、唐晶或池善宇依然沒能完美平衡生活與工作,斯黛拉、池善宇在劇集開篇就在與抓小三,唐晶更是一個典型的事業型女強人。


當代女性問題的核心其實在於對生活與工作之間平衡的掌握。


雖然關於職場女性心理健康的研究少之又少,但是這些研究均指出,女性想實現生活與事業的雙贏,就要付出沉重的代價:更多工作上的煩惱,兩倍的自殺傾向,更容易精疲力竭或在工作中受到騷擾,以及持續上升的對精神類藥物的需求。


面對惡意,女性應該如何自處?


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的一項女性就業調查顯示, “61%的女性認為職場存在性別歧視”“近50%的女性年收入不到3萬元”“63%的已婚女性沒有個人休閒生活”“56.7%的女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感到‘女性機會更少’”。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國發院)發佈研究報告顯示,在使用相同背景的簡歷情況下,男性求職者接到面試邀請的次數是女性的1.42倍。


這些數據無一不證明著,女性的心理健康應當受到重視。但是實際上,“她們”的生活狀況在當今社會是被視為十分正常的。


我們已經被這種錯誤的看法洗腦了——“女性的諸多煩惱都是天經地義的”“你感到疲憊,這再正常不過了,因為你不但要工作,你還有孩子,還要做家務”。


所有人都這麼說。


於是,無論是習慣使然、缺乏自信,還是出於負罪感或保持良好狀態的慾望,女性一直在為這種亂成一團的生活狀態所累,有時甚至到了自己所能承受的極限。


02

有很大一部分女性認為這種“低人一等”的生活狀態是命中註定的,沒有人幫助她們從這種沉默而長期的認命心理中走出來。


但其實,女性需要更多的心理關懷。法國著名心理學家克里斯托夫·安德烈在《內在療愈》中曾分享過一個女性治癒的典型案例。


面對惡意,女性應該如何自處?


克拉是一位音樂家,她孜孜不倦地埋頭工作,從不去注意時光的流逝,也從沒有穩定的感情生活。一直單身的她到了生孩子的年齡,決定“自己生養一個孩子”。


懷孕的那段日子是她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她似乎正在向著幸福大踏步地前進。孩子生下來後,她決定一邊在家工作一邊自己照看孩子。最初幾周幸福的親子時光過去之後,困難接踵而至。


在家遠程工作使她無法完成某些特定任務,因為客戶經常要求與她面談。克拉越來越不受信任,最終丟掉了工作。結果呢?她的生活陷入了不穩定的狀態。


兒子出生以後,克拉在事業、心理和社會方面的狀態都急轉直下。一想到兒子可能是自己落到今天這般田地的原因,她馬上就會產生負罪感。“是我想要這個孩子的,這不怪他,應該怪我!”她總會憤怒地下此結論:“難道應該為了體面的生活而拋棄自己的孩子嗎?”


從治療的角度上看,目前最緊要的任務是使克拉擺脫這種拴住她的深深的無能感並樹立起自信心來,而且要馬上對她的抑鬱症進行治療, 幫助她重新步入社會正軌。


作者建議克拉在接受藥物治療的同時進行後續的心理治療。這種心理治療最初主要致力於對患者心理的積極強化:“不,克拉,這不是你的錯!你是個強大的女人,絕對能實現你的夢想。你只是像其他女性和其他家庭一樣遭受到了社會的不公正待遇。


幸運的是,你意識到 了自己的狀態不正常,並及時來這裡問診。我們一起來讓一切恢復正常 吧。你的孩子已經長大,你的負擔就相對小一些了,有些事情還是可以挽回的。”很快,克拉開始以一種從容的態度面對自己的生活,並重拾了自己骨子裡的那種鬥志。


面對惡意,女性應該如何自處?


無論是像克拉這樣的單身母親,還是完整家庭中的的母親,她們命中註定要面對撫養孩子和工作之間的衝突,以及由此導致的殘酷的自我犧牲,因為沒有人能替她們照看孩子,或者她們已經疲憊到無心向他人求助的地步了。


她們漸漸脫離了社會,切斷了一切與家人和朋友的聯繫,被負罪感啃噬著,墮入了悲觀的無底深淵,並逐漸陷入抑鬱狀態而無法自拔。


此時,她們需要更多的心理幫助。


03

女性的身份並不意味著智商和能力的缺乏,相反我們更應該有勇氣和信心去追求自己的夢想。真正的的“兩性平等的合理利用”,在於女性要在心理上達到和男性的平等,而不是草草認命,被所謂的“男女差距”而打敗。


面對惡意,女性應該如何自處?


《內在療愈》的作者克里斯托夫·安德烈在書中給予了女性一些生活與工作上的心理建議。


不要屈服於痛苦。打破自己給自己的枷鎖,定期表達自己的不悅,不要一個人縮在角落裡獨飲哀傷。擺脫你的負罪感,因為它會讓你為一個你根本沒有犯過的錯誤感 到焦慮。


時常對自己說:“至少我和別人是能力相當的,我的地位是我自己爭取來的。”肯定自己的價值,你能坐到今天的位置,既不是靠運氣,也不是 靠招搖撞騙,而是靠你的能力。


你是一個女人,要接受這一點,而不要試圖把自己變成男人。別太強迫自己,你不是“女超人”,要控制好自己的節奏。


尋找一個可以依靠的人。“廣撒網”: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和影響力。鼓勵周圍的女性團結起來。別和自己較勁,因為你並不自負,也無意擾亂別人的生活,你是一個工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女人。


面對惡意,女性應該如何自處?


請在工作中以身為女性而自豪,別處亦如是!


[ 今日薦書 ]

書名:《內在療愈》

作者: 【法】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著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面對惡意,女性應該如何自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