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君士坦丁堡陷落和北京保卫战

15世纪中期,特别是在1450年左右的那几年,世界历史上发生了两次极为重要的城市保卫战,对世界历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两次战役都极为惨烈,一边是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亲自上阵,并最终战死沙场,以身殉国;一边是皇帝亲自坐镇,誓与北京共存亡,兵部尚书于谦亲临战阵,上下一心,众志成城。

这两场至关重要的城市保卫战就是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之战,和1449年的北京保卫战。

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君士坦丁堡陷落和北京保卫战

君士坦丁堡


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君士坦丁堡陷落和北京保卫战

于谦曾亲自镇守的德胜门

其一、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的影响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从历史意义上说,就是象征着欧洲最古老灿烂的文明堡垒被攻陷了,欧洲文化出现了断崖式后退,散漫的基督教被更加团结包容的伊斯兰教击败,欧洲跌落谷底。而且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标志着,欧洲通往东方印度和中国的道路“古丝绸之路”被土耳其人控制,欧洲没有了香料、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

但是,正是因为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让黑暗的欧洲开始触底反弹。大批东罗马帝国的知识分子西逃,促进了欧洲的文艺复兴。欧洲因为无法打通前往东方的陆路,于是转而开始走向海洋,并最终成就了后来统治海洋的局面。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最终导致了基督教国家开始求变,然后开始崛起,随着海洋时代的到来,欧洲最终走向强大;而伊斯兰教在攻陷君士坦丁堡后渐入巅峰,开始保守,开始故步自封,最终在维也纳失败后走向衰落。

其二、北京保卫战胜利的影响

北京保卫战的胜利,避免了大明王朝重走南宋的老路,保住了北方的半壁江山。同时也保住了大明仍是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更是避免了更多更大规模的战争的到来,数千万百姓免于战祸,大明开始了更好的经济发展。

强大到重新统一蒙古的瓦剌大军,在北京城下的失败,也导致了国内的分裂,很快又被重新崛起的鞑靼取代。一旦瓦剌大军攻下北京,几乎就等同于当初的蒙古大军野狐岭大胜金军,进而大可以牧马整个河北,然后虎步中原,一个强大的蒙古帝国又回来了。不难预料,可能也先率领的瓦剌大军将作为第三代上帝之鞭,又会顺着当年窝阔台的道路跨过中亚草原重临欧洲,欧洲或许不再是今天的欧洲,而中国必定不会是今天的中国。

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君士坦丁堡陷落和北京保卫战

瓦剌汗国

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君士坦丁堡陷落和北京保卫战

两场战役后世界形势

其三、轰轰烈烈的过程

1、君士坦丁堡陷落

君士坦丁堡陷落之战打得异常惨烈,作为世界上最坚固的壁堡之一的君士坦丁堡,一面依小丘,三面环海,易守难攻,正因为此,君士坦丁堡历史上抵御了上帝之鞭匈奴人阿提拉、扛住了阿瓦尔人和波斯人的联合进攻。在此之前,只有十字军曾经攻陷过君士坦丁堡。凭借此堡垒,拜占庭帝国已经和突厥人对抗了许多年。

军事对比,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亲率步兵7万多,骑兵2万多,战舰320艘,总计十二万人左右,而君士坦丁堡城内驻军仅有9000人,另有20艘战舰,当然战舰吨位远大于土耳其舰艇。

土耳其大军从水路两面夹攻,填沟壑,架云梯,用巨炮轰,一次次被打退,又一次次重新组织起进攻。最后土耳其军队损失惨重,连穆罕默德二世最后的亲军12000精锐都全部用上了,以拼死一搏。

而这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君士坦丁堡内城一扇平时用处不大的侧门科克波塔门(凯尔卡门)竟然没有上锁,顷刻间,上万土耳其军士便从这扇门冲进了城中,先前赶来支援的热那亚将士还有奋战多日的君士坦丁堡勇士们早已被土耳其封锁得弹尽粮绝,没能抵挡住苏丹精锐这最后一波的冲击,几乎所有人都战死在了这场战役中,罗马帝国最后的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英勇战死,君王死社稷。

君士坦丁堡就此陷落,这个象征着当时欧洲最高文明的城市就此被阿拉伯占据,再也没有回到基督教手中。

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君士坦丁堡陷落和北京保卫战

君士坦丁堡


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君士坦丁堡陷落和北京保卫战

陷落后的君士坦丁堡

2、北京保卫战胜利

北京保卫战,明军主力在两个月前的土木堡全军覆没,朝廷大批优秀人才,一半以上的各部堂官和精英官员将领也和20万明军精锐都葬身在了土木堡,上皇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虏。京城极度空虚,只余下四五万老弱病残的杂牌军。

于谦临危受命,短时间内动员了长江以北所有能来的杂牌预备役军队,总计22万人,驻守北京。瓦剌太师也先,在利用朱祁镇敲诈勒索不成的情况下,悍然挥师10万大军南下,10万铁骑猛不可当,弹指间攻破紫荆关,兵锋直指北京城。

北京城内看似人多,实则并非如此,北京城太大了,总共九门,22万大军分散守九座城门,每个城门不过也就区区2.44万人。而也先是骑兵部队,机动性很强,大可以集中力量攻击一座城门,而且城内守军不可能各城门之间协作,因为城外的骑兵更快,说不定转眼间就会攻打其它城门。

于谦先是利用神机营埋伏,全歼了也先大军的先锋部队,而后采用小股部队袭扰,大军伺机而动,主动出击的战略,再加上万众一心,军民协作,一次次打退了瓦剌骑兵。这次战役,明军在于谦的带领下,没有选择龟缩城内,而是选择主动出击,以攻为守,打出了气势,打出了信心。

也先所统帅的不可一世的蒙古骑兵,在北京城下,几番血战,损兵折将后连北京城墙都没有碰到。只得灰头土脸地撤回了塞外,被石亨等众将一路追杀,兵败如山倒。

于是北京保卫战就此胜利了,不可一世的瓦剌大军败了,从此横贯北中国草原的瓦剌迅速内乱衰落,而明帝国战后很快恢复了元气,之后很快又迎来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君士坦丁堡陷落和北京保卫战

土木堡惨状


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君士坦丁堡陷落和北京保卫战

北京保卫战胜利

其四、总结

两场城市保卫战,都是在国家颇为虚弱的时候,曾经的东地中海霸主拜占庭帝国只剩下不到一个县城的领土和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孤城,而大明王朝刚刚经历了土木堡惨败,二十万精锐尽失,都城北京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几乎都是面临绝境,奋死一搏,可结果却一胜一负,改变了东西方的历史。一个让西方基督文明触底而寻求改变;一个让东方华夏文明迅速在颓势中恢复元气,继续保有灿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