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翔的翅膀—品讀詩集《太陽鳥》有感

飛翔的翅膀

——品讀《太陽鳥》有感

文| 馬亞姍

說起與詩人周佳的詩集《太陽鳥》結緣,時間要追溯到一年前,在一次採風活動中偶然認識的。從他的新作《太陽鳥》感受到詩是他自身情感、思想及智慧的一種張揚和穿越。他筆下的鄉村牧歌、人間煙火和靈性自然,寫得一一如在目前,文字充滿質感和韻味。他的筆墨簡潔而生動,一招制勝。

他尤其擅長從平實的物體中開創奇崛、虛無、乃至實有的意象,將詩歌的外延拓展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又將詩性收攏於一兩個字眼裡,給人突兀、但卻並不陌生的審美體驗。比如《雞足山》這一首詩,“遙望著雞足山頂的白塔/車卻堵在佛塔寺前/等不到塔院秋月下的浪漫/一路沿山路拾級而上/從未懷疑過自己的虔誠……”像極了一幅速寫圖畫,讀者會跟隨其進入到信徒上香的場景,生機和生活溢於紙上。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太陽鳥》呈示內心的豐富與婉曲,既神性妙悟又澄明靈動。“我收穫著城市裡的揚塵/尾氣和美麗的醜蘋果/吐納著一支菸的名字,狼圖騰/獨自行走在街道/橋頭/寒風在書寫日記裡的又一個冬季……”詩人呈現出的意境,飽含著一位外鄉人在異地生存的獨白。他如此執著,又如此絕決,其語言既規避了常見語言的爛熟套路化,又實現了新奇可解的陌生化。

再如:“西山腳下的後甸村/一座快被遺忘的白族院落/茅草已經侵佔了/屋頂的青瓦……”《讀一片老宅的瓦》在這一首詩中,“西山”、“後甸村”、“遺忘”、“院落”、“茅草”和“青瓦”是比較大或者是比較陳舊的詞語,作為獨立的個體,能量不大,但是經過詩人的發現和獨特的運用之後,就呈現出了令人驚異的生機、活力和美,現實的場景貼近我們所正在經歷的塵世生活,最後又自然而然地得到深層的詩意。

人們常說任何藝術的生命都是建立在發現的基礎之上的,沒有創造和發現,就不存在藝術。細心讀者會發現,他的詩簡約、洗練的筆觸,給人以乾淨、空闊之美。如:“和金沙江的約會/從一塊石頭開始/楊光下流動的影子/想為江水把脈/可沙灘卻早已把到我的深淺……”這首《金沙石遇》這並非凌空蹈虛的“不及物”寫作,其間藏滿了張力的細紋,為閱讀帶來別緻的旋律感。

他生長於湖南,是個文質彬彬、不苟言笑,實則內心豐富、慧心靈氣、禪趣繞身的詩人。他來雲南多年,對雲南的風物氣息,熱愛熟悉,感覺細膩,在詩中流露出來的是理性智者的表達,不是大段大段地直白,而是用抒情內斂的筆調,真實嚴肅、不失鮮活的詩性語言, 向讀者傾訴自己的那份真情實感,一種面向內心的切切獨語。


飛翔的翅膀—品讀詩集《太陽鳥》有感


作者簡介


飛翔的翅膀—品讀詩集《太陽鳥》有感


飛翔的翅膀—品讀詩集《太陽鳥》有感


飛翔的翅膀—品讀詩集《太陽鳥》有感

作者簡介:

周佳,湖南婁底人,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湘潭大學外語系畢業,青年文化學者,著有詩集《太陽鳥》,散文集《遠方》,現居昆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