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家不是相声名家吗?为什么侯耀华作为长子,他却不说相声?

星十九


其实不光是候家的二代,马志明少马爷一开始也不是说相声的。往上推马三立的老子马德禄给三立大师设计的人生之路也不是相声。再说候宝林一开始也不想说相声。马候是大家,可是他们从心底里看不起说相声的,至于说因为苦才不让儿女说相声只是借口。最后一句候耀华只是老二。


老崔65347117


一代相声大师侯宝林,一共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侯耀中,二儿子侯耀华,三儿子侯耀文。


尽管侯宝林并不太支持孩子学相声,但后来由于天分和各种机缘巧合,侯耀华和侯耀文都说过相声,而且侯耀文是一生以相声为业,侯耀华在早年和晚年也都说过相声。兄弟三人当中,只有侯耀中从来没有说过相声。侯耀中的儿子,就是如今身在德云社的侯震。

侯耀文从小热爱相声

出于种种考虑,比如孩子的天分高低,侯宝林尽管早已在相声界成名成家,但开明的他认为新社会有很多就业机会,几个儿子没有必要都像自己小时候那样,只能去街头卖艺学京剧学相声。


对于孩子的前途,侯宝林主张自然发展,不勉强他们一定要追随自己的脚步学习相声。可是由于受到家庭的影响,侯耀文是从小就喜欢相声。侯宝林怕耽误他的学习,并没有当面传授过他相声技艺,但侯耀文天资聪颖,从小就学会了“偷艺”,受到来往家中的一些曲艺高手的影响。有时候当着外人的面说上一小段,连侯宝林也认为孺子可教。


后来慢慢地,侯耀文就走上了相声道路,而且没有依靠侯宝林的关系,靠着自己的本事考入铁路文工团当上了相声演员。

侯耀华青年和老年时代说相声

相对于侯耀文,侯耀华小时候倒也接触过相声,但他并没有像弟弟那样认定要当一个相声演员。

长大之后,侯耀华也说过几年相声。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经表演过几段相声,以讽刺为主,但当时没有正式的师承关系。

在相声方面没有太大起色的侯耀华,80年代后期开始进军影视。1988年他和葛优、张国立等人出演电影《顽主》,到90年代更因出演《编辑部的故事》中的余德利开始走红,而后又在很多晚会上表演小品,相声也就更少演了。

对于儿子侯耀华走上影视这条路,侯宝林也显得比较淡然,既不强烈支持也不强烈反对。看到《编辑部的故事》中侯耀华的表演,侯宝林只是淡淡地说,“行,饿不死了。”

其实回想一下,不管侯耀华后来表现如何,他在此剧中扮演的于德利还是可圈可点,既充满了社会性,但又不因为油腻而讨厌,其实是拿捏得比较到位的。对于这样的表演侯宝林只是发表那么平淡的评价,可见他对艺术的追求之高。


成名之后侯耀华出演过很多影视剧,也在各种晚会上表演过小品,相声倒是很少说。直到这些年步入晚年,有时候参加一些慰问性质的演出,倒经常和别人搭档一起说上一段。有些演出视频网上也能找到,说的还是比较陈旧的相声,从内容到表演都算不上精品,比起他那些经典影视作品还是差了很多。


第三代中侯震还和相声沾边

看一下侯宝林的后代,其间多多少少都做过与相声有关的事情,其中相声成就最高的是侯耀文,可惜他已经在十多年前去世。第三代中,侯耀华的儿子侯军有相声师承,但基本没有表演过相声。


也只有总被郭德纲称为侯宝林长子长孙的侯震,现在算是在相声团体当中。但他目前也已经很少说相声,很多时候只是担任大型商演的报幕员,工作非常简单,很多时候就作为司机给郭德纲开车。



侯宝林那么优秀的相声大师,后代基本没有继承他的相声事业,一方面可以承认人各有志,另一方面公众也多少感觉有些可惜。



郑捕头


一,侯耀华不是长子,是次子。

二,长子起初是学相声的,后来没大有天赋,成为夜余的了(侯震他爹)。

三,次子三子侯宝林不允许他们学相声。

四,侯耀华未敢违父命。

五,侯耀文铁路工作后偷偷的表演相声后来公开了,不得以侯宝林还得教他。所以说侯耀文也是半路“岀家”。

六,常宝华年青时的婚事,侯母操心不少。侯母想要侯耀文拜常宝华,侯宝林没表态,常宝华未敢应。

七,侯宝林找了高英培,请他传话给高英培的大师兄,李伯祥。可否让侯耀文拜已经去世的赵佩茹。李伯祥同意,也就成了侯耀文的代拉大师兄。

八,侯母觉得对不住常宝华,就要侯耀华拜常宝华。常宝华觉得欠侯母一段情,把侯耀华立为门长大弟子。(这又亏待了牛群)世间没有十全十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